经常打呼噜?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024-10-22王晶邵海波
经常有人抱怨自己的另一半夜间睡觉频繁打呼噜,有时还会突然惊醒。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要引起重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这种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上呼吸道阻塞,患者在睡眠状态下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导致呼吸反复暂停,身体出现缺氧和睡眠中断。
打呼噜不等于睡眠暂停
有人说,打呼噜和睡眠暂停就是一回事。果真是这样的吗?打呼噜和呼吸暂停是两个常常同时出现的现象,但它们并不能完全划等号。首先,打呼噜通常是由于睡眠时上呼吸道部分阻塞,使空气通过时产生震动引起的。这可能由呼吸道解剖结构异常、过度疲劳、不良的睡眠姿势、饮酒或服用某些药物等多种因素导致。虽然打呼噜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但并非所有打呼噜都代表有严重的健康问题。
而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病理现象。患者在睡眠中经常会有打呼噜、肢体抽动,或甩动手臂等表现。这些动作虽会使呼吸暂停结束,但也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因此,患者容易出现睡眠不足和白天打盹、疲劳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身体变化,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所以说,打呼噜可能只是轻微的呼吸道阻塞,而呼吸暂停则可能是严重的病理现象。并非所有打呼噜的人都会有呼吸暂停,也并非所有呼吸暂停的人都会打呼噜。
胖人多痰湿,易发“呼噜病”
为什么肥胖者更常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呢?因为肥胖者身体脂肪堆积,特别是颈部和胸腹部的脂肪,会对呼吸道产生压迫,使得气道管腔狭窄,从而增加了呼吸暂停的风险。例如,堆积在腹部的脂肪使得膈肌上抬,胸腔容积减小,进而影响肺部的正常功能,同时,腹部的脂肪也会增加胸壁压力,进一步降低胸壁的顺应性,使得呼吸更加困难。
中医认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痰浊阻塞等因素有关。具体来说,可能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弱,导致气机不畅、气血不和有关;或者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导致痰浊内生,阻塞气道。
因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增加运动量、调整饮食结构,有效减轻呼吸暂停的症状。此外,对于严重的呼吸暂停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其使用呼吸机等辅助设备来改善呼吸状况。因痰湿过盛而打呼噜的患者,日常可以饮用山楂陈皮汤来降低痰湿内蕴的程度。
积极治疗与日常护理缺一不可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有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其中,首选方法是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呼吸机,通过向患者呼吸道加压,以维持呼吸道的开放,从而保持呼吸顺畅。
需要注意的是,呼吸机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每个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病因以及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呼吸机。使用呼吸机前,患者应进行详细的医学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呼吸机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建议和方案。使用呼吸机时,患者应选择正规品牌、质量可靠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和医生的指导进行操作和保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日常护理很重要,除了接受专业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护理,以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日常护理的三个方面。
首先是体重管理。肥胖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减肥和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显著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因此,患者应该注意饮食控制和规律锻炼,以保持健康的体重。在饮食上,应该避免高脂肪、高糖分、高盐分的食物,增加水果、蔬菜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同时,应该结合适当的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等,以帮助减肥和改善身体素质。
其次是避免酒精和镇静剂。酒精和某些镇静剂会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症状,因此,患者应该避免在晚上或睡前饮酒或使用这些药物。此外,吸烟也会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症状,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刺激呼吸道,使呼吸道管腔变得更加狭窄,从而加重呼吸暂停的症状。因此,患者应该坚决戒烟,以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最后是规律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身体素质,增强呼吸功能,从而减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如慢跑、游泳、瑜伽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该避免过度运动,以防出现过度疲劳和失眠等问题。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还应该注意对白天嗜睡、头痛、喉咙痛或干咳等不适症状进行管理,可以通过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等措施来缓解症状。同时,患者还应该及时向医生寻求治疗建议,以早日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总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患者不仅要配合医生,坚持治疗,还要注重日常护理,以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