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邪犯肺,为何总是咽喉先受伤?
2024-10-22李思涵陶宪凝邓可斌
鼻与肺密切相关,人患感冒,就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这是中医学中“肺开窍于鼻”理论的体现。但为何很多人感冒、发热前,还多见咽喉肿痛的症状呢?
咽喉与鼻部共同组成人体呼吸道抵御病邪的第一道防线。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咽部除了有我们熟知的,一感染就疼痛、红肿的扁桃体,还有腺样体、咽喉及舌根处的淋巴滤泡等组织,以上结构共同组成咽淋巴内环,即为生理学角度的人体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
当人体肺卫失调,感受外邪时,邪气欲侵袭卫表,由表入里,由外入内,必然要先“攻破”人体的这道防线。温病学说认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很多侵犯呼吸道的病毒(或其他致病菌、衣原体、支原体等)直接侵入咽喉,通过呼吸道,损伤肺脏。若继续传变——逆传心包,则更加危险,可能会引起心脏的一些问题。外邪侵犯人体呼吸道,不论是风寒、风热还是疫戾之气,均由口鼻,即通过咽腔、鼻腔犯肺。肺QOAUazPyrI+mSxeNFhT+4Td48xo5ZeSYI3XXJ7h9c04=开窍于鼻,肺气通于口。因此,鼻咽为肺卫所主、所系,常于外邪来袭时,代肺受邪。
咽喉肿痛时,不但会导致声音嘶哑,影响说话,严重者还会在吞口水、吃饭、喝水时疼痛加重,从而食不下咽;更有甚者,常夜半咳嗽,导致睡眠受到影响。对此,该如何解决?
外邪来袭时,机体自然会调动免疫系统进行“防御”“战斗”。中医称此过程为正邪相争。若邪气尚未传变入里,结聚于咽喉,则会导致咽部气血瘀阻不通。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此时,就会出现咽部的充血、红肿、疼痛。可运用中医外治等方法,迅速缓解咽部疼痛,如咽部刺营疗法(也可称之为刺血或放血疗法)。
刺血疗法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针刺局部,使其少许出血,疏通经络气血;血液外泄,蕴伏于咽部的瘀堵之邪则得以发散;邪有出路,咽喉红肿、充血、疼痛的症状则得以缓解。咽喉疼痛的刺血疗法可选取商阳穴、少商穴、中冲穴、少泽穴等进行操作。从经络腧穴学理论来看,无论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抑或是其他引起咽喉疼痛的实热证,均可通过放血,行气泄热,缓解症状。但刺血疗法需要操作者具有扎实的经络腧穴理论知识,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同时需要经过消毒的工具与环境,因此,不建议患者在家自行操作。
咽喉肿痛患者也可含漱生理盐水,有利于冲刷口腔、咽部,清除细菌和病毒;同时,雾化治疗也有利于缓解咽喉疼痛的症状。
咽喉肿痛除了见于感冒,还常见于哪些疾病?可以放任不管,等其自愈吗?
咽喉疼痛还常见于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等疾病。若发生咽喉疼痛,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尤其是幼儿患者。家长需要警惕儿童出现咽喉嘶哑、疼痛等症状,这可能是急性喉炎所致。该病为上呼吸道炎症,发展迅速。小儿由于其生理为至阳之体,疾病的发生和传变迅速,且神经免疫反应机制尚不健全,器官和组织仍处于发育过程中,咳嗽、吞咽和排痰等反射和功能也不健全,喉腔狭窄,喉部组织结构疏松,一旦发生炎症,更容易水肿、充血,出现较为严重的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和轻度呼吸困难等症状。若对此类症状置之不理,呼吸困难程度进一步加深,则可能出现严重窒息,有死亡风险。因此,当儿童出现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