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调养,解决更年期的睡眠难题

2024-10-22姜文秀介勇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10期

编者按: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伴随而来的生理变化严重影响着日常生活质量。多数更年期女性都会遇到失眠、关节疼痛等问题,这背后的原因与其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密切相关,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风险。中医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能够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并缓解关节疼痛。更年期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采用中医调养方法,以平稳地度过更年期,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更年期女性常常面临失眠的困扰,而失眠问题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白天精神不振、情绪波动,还可能加重其他更年期症状,如焦虑、易怒,甚至影响心血管健康。当许多人开始出现失眠时,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其实,除了常见的改善睡眠环境和调节作息的方式外,中医在调理失眠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疗效,可以从内在的角度帮助更年期女性提高睡眠质量。

为何更年期女性更易失眠?

女性更年期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而导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或心理症状的综合征,通常出现于40~60岁,是绝大多数女性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脏躁”“虚劳”等。

失眠,是女性更年期常出现的一种症状,也是导致女性就诊的主要原因,归为中医“不寐”“不得眠”“目不瞑”等范畴。常表现为入睡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甚至彻夜难眠,并伴有月经紊乱、潮热、多汗、头晕、耳鸣、抑郁、焦虑等症状,严重影响更年期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何女性更易在更年期阶段出现失眠状况?深入探讨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因虚致病】

《黄帝内经》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精气营血是滋养心神的重要物质基础,女性经历经、带、孕、产、乳等阶段,到四五十岁时,肾气渐渐衰退,精血耗伤,阴阳失调,心神失养,故而发病。

【因郁致病】

肝属木,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许多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女性,既需肩负家庭的重任,又需在职场上奋发向前,所承受的压力较大,从而易导致情绪失调。一旦肝气疏泄不畅,郁而化火,就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使其心神不宁,以致失眠。

肝气郁结日久,克脾伐土,脾土受损,运化失常,气血生化受到影响,气血化源不充,血液暗耗,不足以养心,就会随之产生失眠、健忘、心神恍惚等症状。

脾土受损,气机升降失调,还容易出现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邪扰心神,表现为胆怯易惊,噩梦纷纭,甚至发生精神躁狂等神志不宁的症状;最后表现为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的证候特点,昼不精、夜不瞑。

“沾枕就睡”离不开日常调养

睡眠质量对于更年期女性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失眠的病因、病机,再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改善的中医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睡眠质量。

【食疗安眠】

失眠严重的更年期女性可服用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等汤饮,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效。酸枣仁汤主要由酸枣仁、茯苓、甘草、茯苓、川芎组成;甘麦大枣汤主要由甘草、小麦、大枣组成。

酸枣仁: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现代研究发现,酸枣仁所包含的皂苷、黄酮、生物碱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影响大脑中与睡眠相关的神经递质的潜力,从而发挥改善睡眠的效果,并最终提高睡眠质量。

茯苓:能补益心脾、宁心安神。《神农本草经》记载: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患,惊邪恐悸。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淮小麦:具有除脏躁之热,敛心气而安神等作用。

甘草和大枣:助脾益血,滋润五脏,缓和躁急,调和气血。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可以在睡前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摩有安眠功效的穴位,每个穴位按揉3分钟,力度均匀、柔和,以局部有微微酸胀感为佳。常用的穴位有神门穴、安眠穴和三阴交穴。

神门穴:属于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具有养心安神、滋阴降火的效果。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安眠穴:属于经外奇穴,位于颈部,耳后高骨外后缘,用小指头顶住耳垂,五指并拢,中指按压的位置就是安眠穴。经常按摩,可有效缓解失眠、眩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犊鼻穴与解溪穴的连线上。平时多按压,有助眠效果。

【中药足浴】

足既是足三阴经的起点,也是足三阳经的终点,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都循行经过足部,穴位分布广泛。通过足浴,可以改善人体机能,促进气血运行。

中药足浴具有改善失眠症状的效果,对于睡眠质量欠佳的女性而言,建议每晚睡前使用36~40摄氏度的热水泡脚,确保足浴药液高度达至踝部以上20厘米,并保持浸泡15~20分钟。

推荐足疗方:柴胡15克、郁金15克、远志15克、石菖蒲15克、珍珠母30克、艾叶15克、红花15克、合欢花15克、玫瑰花15克、夜交藤15克

【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也有助于改善失眠问题,更年期女性不宜进行太剧烈的运动,平日可以选择习练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站桩等。经常情绪紧张的人群,可以选择强度稍微大一些的运动,如游泳、爬山等,帮助疏肝理气,改善情绪。

【规律作息】

《黄帝内经》记载:“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己,与天地同纪。”睡眠与人体自身卫气的运行有关,正常情况下,卫气在白昼时运行于阳经,使人体保持清醒的状态;夜晚则运行于阴经,使人体进入睡眠状态。在子时(23:00-1:00),卫气则从阳入阴,人体由清醒进入睡眠状态。因此,中医理论认为,健康的睡眠习惯应当是于23:00前入睡,错过子时的关键时间点,人体则容易出现入睡困难的情况;如果长期晚于23:00入睡,人体容易出现长期失眠。

建立并维持一个规律的睡眠模式是预防失眠的关键。规律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稳定我们的内部生物钟,使身体处于一种健康的睡眠周期。

更年期女性如采取上述措施后,仍无法改善失眠、烦闷等症状,且呈现日益加重的趋势,应及时到相应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