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渐起秋意长,露重添衣勿贪凉
2024-10-22任宏丽
寒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唐代诗人张九龄云:“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渐渐消退,昼夜温差开始增大。《黄帝内经》提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这句话描述的就是秋季的气候特点和相应的养生原则。
收敛神气,使志安宁
中医理论认为,四季与五行相对应,秋季对应五行中的“金”,与人体的肺和大肠有着密切的联系。秋季的气候特点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天气由热转凉,空气湿度下降,气候开始干燥,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的景象。在这样的季节,人们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收敛神气,保持心情平静,使志安宁,通过合理的饮食方式、生活方式、情志调节以及适量的运动,提升机体的抵抗力,以实现养生的目标。
补充水分,润肺益胃
寒露时节应注重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这一时节宜食味酸甘的食物,如梨、苹果、葡萄、银耳等。这些食物具有润肺、益胃、生津的作用。同时,应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损伤肺胃之气。可以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等柔润食物。宜饮温热饮品,早餐可以选择喝一些养生热粥,如玉竹粥、百合粥、黄精粥等,以润肺益胃。尤其要强调的是,秋燥易伤肺,适当饮水是最直接的润肺方法,建议每天至少喝1500 毫升的水,可以选择温开水、甘蔗汁、椰子汁和蜂蜜水等。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季,随着日照时间的缩短,人们的作息时间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进入秋日,宜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顺应自然界阳气的收敛。同时,随着气温的下降,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因寒冷而导致身体不适。此外,要注意居室通风,适时添加衣物,特别是注重足部的保暖,以防“寒从足生”。
适当运动,外出添衣
寒露时节,万物开始凋零,易引发人出现“凄凄惨惨戚戚”的悲秋情绪,应对不良情绪提高警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参加娱乐活动,调整心情;也可以约上三五好友进行户外活动,享受阳光的照拂,以帮助改善情绪,培养乐观心态。
到了寒露时节,许多老年人能明显感觉到寒冷的到来,此时可以开展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打乒乓球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但应避免早晚气温较低时以及雾天外出。同时,要注意做好运动前后的保暖措施,避免出汗后未及时擦干而受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的重点是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性,预防跌倒。
另外,老年人在寒露时节还应注意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支气管炎,后者在夏秋季节转换之际容易高发。有些老年人在夏季贪凉饮冷,湿滞中焦,肺气不宣,导致秋天稍微一吹风受寒,就容易咳嗽。所以,老年人进入寒露节气后要先注意保暖,避免气温波动引起的健康问题,可以选择适当晒晒太阳,推荐晒背和晒头,可温煦体内阳气。外出时,需要戴好口罩,减少外界冷空气和病毒对呼吸道的刺激。
秋季也是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多发季节,老年人也要注意饮食卫生,少吃海鲜和不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