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天旋地转的眩晕,恐与情绪有关
2024-10-22胡浪崔瑾
“眩晕”是多数人都有过的体验,其发生时常伴有天旋地转、事物摇转、站立不稳、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它属于一种运动错觉,可以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发生。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梅尼埃病、后循环缺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均属于“眩晕病”的范畴。
情志过极,可能诱发眩晕
现代人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由于情志不畅而导致的眩晕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情志变化过度,超过人体可适应、调节的范围,则会导致脏腑气血紊乱、阴阳失衡,发为眩晕。
生气致晕
《黄帝内经·灵枢》中就说道:“忿怒伤肝。”过度愤怒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使气机运行失常,从而导致人体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一点当属高血压患者体会最为深刻——一旦生气,就会觉得天旋地转、站立不稳。
思虑致晕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道:“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过度思虑会影响脾的正常运行;脾失运化,就会导致体内阳气不足,无力推动精微物质上营脑窍;脑窍失于濡养,人体就会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模糊等症状。
大喜致晕
《黄帝内经·灵枢》中说道:“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意思是说,若过度狂喜,就会使心神涣散,从而导致心气无力鼓动血之运行,使脑窍失于濡养,故而出现头晕、目眩、精神不能集中等与眩晕有关的症状。
悲伤致晕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道:“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中医学认为百脉朝于肺,肺调节气机的正常运行,辅助心行血,使血营养全身;同时,肺司呼吸的功能可以调节全身气机,使血行通畅。当人体悲伤过度时,肺部的正常功能就会受损,从而导致其主宣发肃降的功能失职,气机升降失常,发为眩晕。
惊恐致晕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道:“恐伤肾。”大恐伤肾,惊恐过度会导致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从而发为眩晕;而肝肾同源,肾阴不足会引起肝阴不足,以致虚火上炎,冲扰清窍,最后也会发为眩晕。
当情绪“上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国医大师刘尚义时常告诫笔者与其他跟师弟子及就诊患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足而常乐,以一种阔然的心态来对待,处理生活、工作中的事务。”他认为,通过情绪养生来防治眩晕,是除药物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换种心情,用情绪“战胜”情绪
刘老经常在门诊劝导患者要学会当“甩手掌柜”,学会让自己开心。《医方考·情志门》中说道:“情志过极,非药可医,须以情胜。”可见若是由情志而致的疾病,可以用“以情胜情”的疗法来治疗,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当自己被不良情绪所困扰时,要学会转换心情,不要一直陷在同一种情绪里不出来。
来点音乐,用旋律释放压力
YTJwf/A0k9CjLSzi16IJmw==刘老经常会吟唱京剧中的一些著名曲目,他认为音乐具有调畅气机、助吸通脉、愉悦身心的作用。《黄帝内经·灵枢》中提出“五音疗疾”的观点。五音,即角、徵、宫、商、羽,分别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根据五行的生克制化,当我们控制不住脾气而生气发怒时,可选择听商调乐,如《将军令》;当过于喜乐之时,可选择听羽调乐,如《乌啼夜》;当过度忧思时,可选择听角调乐,如《列子御风》;当过于悲伤时,可选择听徵调乐,如《洞庭秋思》;当惊恐过度时,可选择听宫调音乐,如《梅花三弄》。
调整作息,将健康摆在首位
刘老常年坚持早睡早起,一般23点上床休息,6 点起床。刘老认为,作息应与太阳昼出夜伏的规律相适应。中医学认为,超过23 点睡觉就是熬夜,23点到1点为胆经运行的时间,此时气血开始运行,阳气开始生发,而睡眠是养护阳气的好方法。若此时熬夜,刚刚生发的阳气就会被消耗掉,也会加重眩晕的症状。
练习功法,令人身强体健
刘老晨起之前常做叩齿运动,同时将产生的唾液咽下。他认为这种方法具有健脾补肾、强骨益脑、聪耳明目、美颜养发的功效。刘老建议,早晨运动保健以打太极拳、八段锦为主,可以舒展筋骨关节,提升宗气,促进脏腑、经络的气血运行,起到调整阴阳、养心怡情的作用。对于眩晕患者来说,长期进行功法锻炼可以缓解症状。
均衡饮食,健康膳食来助力
刘老的早餐主要以面食为主,中餐、晚餐以大米为主,通常为三分荤、七分素的搭配。他认为,中老年人胃肠蠕动较慢,饮食稍有不当,则容易形成宿便,故饮食多以富含纤维的蔬菜为主,可以增加胃肠蠕动,及时排出代谢产物。《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就说明了饮食养生的重要性。对于眩晕患者来说,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促进身体恢复,降低不当饮食对疾病造成的加重或复发风险。
中医理疗,调畅情志治未病
《金匮要略》中说:“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可见针灸、推拿、刮痧等理疗手法在养生和治未病中的重要性。通过中医传统疗法针灸、推拿、刮痧等,可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提前预防眩晕的发生和发展。刘老就经常按揉鼻翼旁的迎香穴来进行保健。
刘老常说,根据五脏之间的关系,以及经络传变规律等,对尚未受邪而病邪将会传及之处进行预先顾护,建立起多层面、多角度的防变措施,则可以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因此,治疗眩晕时,患者要关注不良情绪的产生,通过日常调畅情志和生活保健进行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