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对话身与心

2024-10-22邢佳杨晨光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10期

心理疾病,在很多人眼中是令人感到羞耻的疾病。如果某人承认自己患有心理疾病,就可能面临周遭的议论与指点。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人群确实存在心理上的问题。而大部分心理健康的人群,也曾经或长期,或短期地受到情绪问题的困扰。心理疾病及其患者,都应当被正视。

心理疾病,并非只是心的“病”

中医认为,情志与人体五脏六腑均密切相关。怒、喜、思、忧、悲、恐、惊,这七种情绪均对应着特定的脏腑,如怒对应肝、喜对应心、思对应脾、忧悲对应肺、惊恐对应肾。

若情绪波动超过一定范围,则脏腑气机紊乱,气血失常。不同的情志变化,其气机逆乱的形式也不同。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情志过极也易损害其相应脏腑,如过怒则伤肝,过喜则伤心,过思则伤脾,过悲则伤肺,过恐则伤肾。

譬如抑郁症患者,多见肝郁脾虚证,因患者思虑过多;忧思过度则伤脾,长期情绪低落,情志不畅,则易致肝气郁结。又如躁郁症患者,多见肝郁化火证,患者长期情绪压抑,肝气郁结;日久,气郁化火,肝火上炎,致躁狂发作。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总之,心理疾病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关系密切,同时会引发相应脏腑及所主器官和组织的不适。

久病、大病者,多有心病亟待医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些患者的心理疾病是由慢性生理疾病引起的。

一方面,慢性疾病会导致脏腑功能长期失调,相应脏腑对应的情志就会出现异常。另一方面,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定时复查、随诊,同时要注意起居和饮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种种细节和琐碎的问题,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尤其是部分患者过度关注自身病情,害怕疾病恶化,长期处于担忧和焦虑的状态下,便会引起自身精神情志的异常。这就属于中医所说的“心身共病”的范畴。

《淮南子·精神训》曰:“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中医心身医学不仅要考虑到患者的生理问题,也要考虑到其心理问题及身心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到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康复过程可能造成的影响。中医学认为,“心”与“身”是多维度紧密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面对患者时,应从心身角度去关照每一位患者。

由此诞生的中医调畅情志,改善心理疾病的方法有很多,如中药汤剂、芳香疗法、五音疗法和太极拳等。

经方疗情志

《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剂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对于改善抑郁、失眠、焦虑、躯体症状障碍都有一定的疗效。百合地黄汤具有养阴清热、补益心肺的作用,主治百合病之心肺阴虚内热证,临床上常用于焦虑、抑郁所致的厌食、口干、身热等躯体症状。甘麦大枣汤具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功效,主治脏躁,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情志失调所致的心烦、失眠、喜叹气、自汗、盗汗等症状。

芳香调肝脾

芳香类中药具有芳香走窜、能行能散的特性。《本草纲目》中称芳香药物为“生药、猛药、香药”,并认为其可以“率领群药,直达病所”。在此基础发展出来的芳香疗法,即通过将芳香药物制成精油、熏香等剂型,起到疏肝解郁,醒脑开窍等作用。

听音抚五脏

音乐也可以调养身心。五音疗法源于春秋时期,《礼记·乐记》记载:“乐以治心,血气以平。”《灵枢·五音五味》中记载了“五音”——角、徵、宫、商、羽治疗疾病,并将其与五脏和五志相对应,通过不同的音调来调畅情志,改善脏腑功能,从而治疗疾病。

功法健身心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功法的代表,要求内心安静,精神轻松、集中,呼吸自然深长,气守丹田,能够疏肝柔肝,调畅全身气机。苌乃周在《中气论》中提出“筋附于骨,乃生肝而长筋”。筋的有力健壮,对于肝的疏泄功能也有改善的作用。太极拳等中国传统功法对于调整抑郁症的气滞病机有着重要作用,能够逐步实现调畅情志、心身合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