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业保险成为农业防灾减灾最后防火墙
2024-10-21张道明
农业产业有别于其他行业,既是一个基础产业、朝阳产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风险的可能性非常大。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把风险防控放在重要位置,除了生产经营过程防控外,一个重要环节是农业风险发生后,如何把风险的底给兜起来?政府不可能完全兜底,农户和经营主体也兜不住底,只有发挥政府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做大做强农业保险业务,才能让农业保险真正成为农业防灾减灾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一、农业风险的四个特点
(一)季节性
农业生产经营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农业风险的发生伴随着不同季节。同一类作物的农产品扎堆上市,容易造成市场季节性饱和或季节性短缺,给农业经营者带来市场风险。
(二)分散性
农业生产地域广阔,自然资源禀赋不同,造成农业风险的区域性差异很大;农业经营多以家庭农户为主,风险非常分散,制定统一的衡量风险的标准和操作规范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鲜食性
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大多数农产品具有鲜食性特点,不耐储藏和长途运输,尤其是经济作物,比如蔬菜、水果等,一旦成熟必须快速采摘,抓紧推向消费市场。如果卖不掉就会烂到地里,不像工业品可以库存继续销售。
(四)不可抗拒性
农业生产经营易受到干旱、地震、火灾、暴风、暴雨、洪水、霜冻、冰雹、火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甚至是无法抗拒的,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二、农业风险的四种类型
(一)自然风险
农业生产受自然界多种因素影响。农业的自然风险主要表现在气象灾害、病害和虫害三个方面。特别是我国地缘辽阔,地理环境和气候千差万别,农业风险更加复杂。我国的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还具有时空分布广、受损面大、损害严重等特征。近年来, 由于温室效应带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农业自然风险有日趋加大的趋势。
(二)市场风险
价格波动是农业市场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供需双方不见面,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品种的农产品、需要多少、什么时间要……作为供应方的生产者并不十分清楚,往往道听途说,觉得什么挣钱,就会盲目种养、跟风种养,再加上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导致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和频率都在增强,“蒜你狠”“姜你军”等现象时常出现,农业市场风险影响日趋上升。
(三)技术风险
农业的技术风险是指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提高,如稻麦播种收割的机械化、产品品种的改良、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等,在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比如农业生产在不恰当使用农药、化肥的同时,可能造成环境残留污染,从而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各种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大量农业高新技术的采用和推广,农业的技术风险有增加的态势。
(四)管理风险
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需要注册市场主体,无论是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还是农业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企业,是企业就需要进行科学管理。由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现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大都是留守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弱。同样的生产条件、同等的基础设施、同样的新品种新技术,由不同年龄的人进行生产管理,最终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数量也会大不相同。因此,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也会对农业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风险。
三、农业保险的四大短板
(一)农业保险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不宽,保险产品品种较少,赔付的标准较低,仅仅能够补偿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成本,不能真正弥补农业生产者的所有经营损失。商业性农业保险考虑到自身经营风险,开展业务相对慎重,涉及面相对较窄,防风险、保损失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二)农业保险对象不够集中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局面,即便是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都散落在各个乡镇和村组。对于农业保险公司而言,要想了解和把握农业参保对象的经营风险状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深入实地考察,结果是经营成本会大幅度增加,影响经营效益和积极性。
(三)农业保险品种相对复杂
种植养殖的产成品多种多样,畜产品中有猪牛羊,生鲜产品中有蔬菜、水果等,即使同样是蔬菜,还要分为叶菜类、茎菜类、果实类等不同类型。每一个品种都需要做成格式化合同,涵盖大量的具体保险条款,作为农业保险公司而言,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制定保险合同时存在一定难度。
(四)农业保险定损比较困难
农业产业生产具有周期性、复杂性特点,除水灾、旱灾、雨雪等自然因素造成的风险比较好判断外,其他的像种子问题、技术问题、管理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农业生产经营上的损失,有的损失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判断其原因,确定是否应该赔付、如何科学定损等,都需要权威的标准作支撑,否则容易造成参保双方矛盾。
四、农业保险的四条举措
(一)创新农业保险品种
在现有粮食、蔬菜、养殖业等农业保险品种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农产品的价格保险覆盖范围,以弥补因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探索完善农业生产者的经营收入保险,对购买收入保险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当其实际收入达不到预期目标时,按照保险合同条款约定,由农业保险给予补差。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创新用好农产品期货、农业再保险、巨灾保险等金融工具,强化逆周期保障;加大农业保险科技赋能力度,建立投保、勘损、理赔等综合服务信息化系统,提高农业保险出险赔偿能力,鼓励农业保险机构简化交易环节、优化服务模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优化或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形态、组织构架、业务流程、经营模式等。
(三)增强农业保险意识
农业保险跟其他保险产品一样,实际上是一种互助行为。因此,要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改变参保者的片面认识,并不是买了农业保险,当年若没有发生损失,自己所交保费就打水漂了。要让农业生产经营者意识到,农业保险是避免或减少经营损失的“救命稻草”。只有大家都主动购买农业保险,保费“锅底”越垒越夯实,农业保险赔付的能力才更有保障。
(四)建立保险联动机制
农业保险涉及保险、农业、财政等多个部门,要建立农业保险联动工作机制。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技术优势,主动参与农业保险技术条款制定;保险部门要发挥保险业务优势,研发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保险品种;财政部门也要提供保费补贴支持。这样多方联动形成推动农业保险的强大合力,确保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经营者风险防控上一道真正的“保险”。
(作者系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主任、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朱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