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4-10-20张美荣
摘要:核心素养强调注重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这也是高中阶段人才培养的新目标.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提高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程度,并以核心素养为引导,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文章立足核心素养背景,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原则,并多维度探究高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4)27-0140-03
核心素养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能力,这一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渐生成.生物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加以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应遵循教育原则,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助力其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1高中生物课堂培养核心素养的具体原则
1.1实践性原则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运动规律的学科,兼具实用性和理论性,能用于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植物生长相关知识可以应用在农业中.基于生物学科的实用性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侧重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当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将生物知识与生活现实相联系,才能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科内容的理解和内化[1].
1.2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也是教师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对于高中教师而言,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非单个主体,但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是不同的.面对教育群体存在差异性的问题,教师也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教学.
2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策略
2.1设计新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来实现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从而构建自主知识体系[2].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被动运输”教学为例,本课是研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师应侧重对学生进行实验引导.首先,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展示“糖拌柿子”“盐腌雪菜”等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失水和吸水过程中有哪些异同点?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推测,并尝试作答“细胞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但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吸水时可能会一直吸水直至胀破,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时应该不会胀破”.随后,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假设讨论初步实验方案,提出大致思路,内容没有方向性错误后,再通过小组讨论对方案进行细化,确定实验材料、试剂等选择.如讨论后确定实验基本思路为:将植物细胞与小鼠血细胞分别浸润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观察细胞大小变化情况,再将二者放入清水中浸润,再次观察细胞变化情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操作,结合实验结果验证猜测是否准确.由此,学生在实验中可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探究和思考制定实验设计方案,使实验过程具有个性化,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2.2注重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生物素养
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助力学生学科素养、人文精神的形成,对学生价值观念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生物学科通过研究生命及生命运动规律,达到运用研究成果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社会发展的目的.以往生物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实验探究对学生思维发展的益处,这是生物学科高效教学必备的因素,但这种课堂模式也明显弱化了情感教育的价值[3].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这对学生责任感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正确看待转基因技术,理性分析转基因成果带来的利与弊,教师应在讲解知识时融入情感教育.首先,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请观察这段视频,说一说超市中哪些食物属于转基因食品.让学生在观察中意识到转基因技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则顺势引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让学生对转基因产生探究兴趣.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将学生群体划分为多个4人小组,要求各小组到学校附近的超市中进行实地调查,找到8~10种转基因食物,并通过互联网、工具书等多种途径搜集转基因食物的相关资料,以图片、文字等形式整理为调查报告.课堂中教师鼓励各小组展示收集资料,汇报对转基因探究成果,完成小组协作学习.最后,教师结合各小组收集的资料提出问题:转基因技术的运用在社会中存在争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争议?利用转基因食品的争议性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以抽签的形式扮演“民众”“科学工作者”“政府官员”,以不同的身份和立场剖析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在讨论和亲身经历中对转基因食品安全形成理性的认知.
2.3改革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实验能力
生物实验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实践性,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意识的有效途径,但传统教学形式中,出于对教学时间、教学难度等多方面的考虑,教师多是按照教材中收录的内容,指导学生按部就班开展实验,导致学生实验探索过程变成了单纯的实验操作过程.对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形式,在明确实验主题和学生认知能力的情况下,对教材中的部分实验材料、步骤进行改革与优化,引导学生按照新的实验方案动手操作,优化学生实验过程,提高整体实验教学效率[4].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为例,本课包含“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小实验.教材中按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顺序指导实验过程,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手忙脚乱,原因是在脂肪检测实验中,涉及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陌生,而且,初中阶段学生使用高倍镜的机会并不多,实验中很多学生还未来得及观察现象,就因为时间的限制,不得不匆忙开始下一个实验.对此,教师要对实验进行改革,结合学生的真实水平,将实验顺序进行有效的调整,让学生先完成不需要使用显微镜的蛋白质检测实验,再完成需要使用低倍镜的还原糖检测实验,最后完成需要使用低倍镜和高倍镜的脂肪检测实验.这样一来,实验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验完成效果也自然更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在课堂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在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问题时,及时提出帮助其改正.由此,学生可以借助实验探究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形成.
2.4联系生活实际,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将生活实际与生物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思考具体问题中理解和内化知识,从而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5].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为例,教师应根据本课的重难点引入生活素材教学,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完成对价值观的培养.首先,教师应引入太湖的纪录片,并配上“太湖美”的音乐,借助电子课件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根据所见所闻对生态系统结构形成初步感性的认知.这一环节中,不仅可以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课堂探究的主题,还能激发学生对后续知识的探究兴趣.随后,教师以“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主体设计探究活动,俗语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青虾,青虾吃泥巴”,这句话中是否存在食物链,食物链结构是怎样的?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不难认识到大鱼与小鱼之间存在食物链关系,小鱼与青虾之间也存在食物链关系.由此,在讨论中强化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同时,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最后,教师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探究问题:各条食物链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是独立存在的吗?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及案例分析,自然可以认识到食物链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某种生物数量的关系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营造,进而引出保护生态系统、爱护动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5融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生命观念
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是生物教学目标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整合教育目标,为学生构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生物课堂.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丰富的资源.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电子课件,向学生呈现从互联网中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让学生观察后分析人口数量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范围越来越大,压缩了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空间,而且一些工业活动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一些对生存环境较高的动植物因丢失栖息地而灭亡.随后,教师提出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人与自然之间应如何相处?个人行为与环境之间有哪些关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积极展开探究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如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爱护环境、多多植树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积极从学生视角出发,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多样化教学手段中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客观来说,核心素养涵盖的范围较广,其中涉及的内容也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的难度.教师应构建多元化生物课堂,运用丰富的学习资源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触动,实现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周丽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1):92-94.
[2] 罗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实验高效教学模式[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2,39(11):3,6.
[3] 栾林平.浅谈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29):161-164.
[4] 沈阿娟.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2(34):13-15.
[5] 陆小红.研究性学习是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J].新教育,2022(31):69-70.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