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重表征思维的高中生解题能力培养研究
2024-10-20王文刚
摘要:三重表征,即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征,是促进学生化学学习的必备思维方式.因此,以三重表征思维为载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表征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文章以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为例,结合三重表征思维,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三重表征思维;高中化学;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4)27-0092-03
收稿日期:2024-06-25
作者简介:王文刚(1980.8—),男,甘肃省舟曲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研究.
三重表征即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三个层次,宏观表征主要关注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外部表现;微观表征深入分子与离子层面,探讨物质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而符号表征则重在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与化学式.只有当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三个层次,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通过三重表征的思维训练,学生可以更准确、系统地解决化学问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结合人教版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三重表征思维,从而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1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一是离子的形成,元素在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带有正电或负电的离子,如Na+、Cl-等;二是离子方程式,展示了发生反应的主要离子,例如Ag++Cl-AgCl;三是溶液中的电离,当盐类、酸或碱溶解在水中时,会形成其对应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四是沉淀反应,两种含有不同离子的溶液混合,有时会产生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五是中和反应,酸和碱的溶液混合,产生水和盐;六是置换反应,某一离子置换另一溶液中的离子,形成新的化合物;七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离子变化:元素在反应中损失或获得电子,从而表现为其氧化态的变化.因此,在以“离子反应”为例,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微观(电离)的角度出发,探究宏观的化学现象(离子反应现象),最终以符号表征的形式(离子方程式),解决化学问题[1].
在此基础上,结合三重表征思维,明确教学目标.在宏观表征层面,从观察和实验中理解离子反应.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沉淀的生成、颜色的变化或溶液的酸碱性变化,直观地理解离子反应的外部表现[2].例如,在沉淀反应中,学生可以观察到两种透明的溶液混合后产生颜色鲜艳的沉淀.在微观表征层面,深入离子和分子层面,探讨离子反应的本质.学生理解离子如何在水中移动、沉淀如何形成,以及离子如何在溶液中进行置换;对于中和反应,学生可以想象酸性氢离子和碱性氢氧根离子的结合,形成水分子.在符号表征层面,通过化学方程式和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学生学会写出离子的化学式,如Na+、Cl-;能够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例如Ag++Cl-AgCl,并理解其中所表示的化学变化[3].
2引入具体问题,培养解题能力
2.1进行问题设计
在一个工业园区的废水处理厂,需要处理含有Ag+、Ba+、Fe3+的废水,请你为该废水处理厂设计废水处理方案,按序沉淀三种离子,并指出每一步的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此题涵盖了离子反应知识的多个方面,从宏观的工业问题到微观的离子行为,再到符号表征的方程式书写,确保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而且能够应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问题解决和知识应用能力.
2.2梳理解题思路
2.2.1宏观表征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工业视频或动画,展示真实工厂中废水处理的场景,使学生从宏观的角度了解整个废水处理过程.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扮演废水处理厂的化学顾问,将问题转化为实际场景.工厂的大型废水处理池,这些废水需要经过多个处理步骤来分离和沉淀不同的离子,其任务是优化工厂的沉淀过程,需要其研究不同的沉淀策略、进行实验验证,并在班级前进行演示.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真实场景的解题参考,确保学生从宏观层面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识别关键信息,使学生对问题形成直观的认识,加强学生对离子反应知识的实际应用.
2.2.2微观表征阶段
学生可以通过模型或电子版教材,查看各个离子与其他物质结合后的稳定性,以确定最容易形成的沉淀.学生首先需要回顾相关知识,明确每种离子与哪些常见阴离子发生沉淀,并需要知道离子沉淀的顺序,即哪种离子最容易沉淀、哪种其次、哪种最后.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设计小型的化学实验活动,用于测试不同的沉淀策略,学生需要考虑如何控制变量,如何测量沉淀的效率,以及如何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微观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化学过程,使学生从分子和离子的角度深入理解化学过程和反应.同时,通过实验,强调实践操作和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2.3符号表征阶段
2.3明确解题步骤
2.4实际操作与验证
2.4.1实验材料准备
2.4.2实验步骤
2.4.3分析与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展示与全班讨论,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分析与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结束语
基于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以人教版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为切入点,尝试采用三重表征思维模式整合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不仅能在宏观、微观和符号层面上构建坚实的知识结构,而且能将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实际实验相联系,从而更加深入、系统地理解化学反应.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基于三重表征的解题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化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秋玲,陈述,焦银春.基于三重表征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探究: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J].广东化工,2021,48(20):253-254,264.
[2] 高秀玲,苏国英.学生“宏微符”三重表征思维方式的构建策略:以初中《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案例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2018(10):57-58.
[3] 郑雁方,王蕾,单明清,等.基于化学三重表征的教学设计:以“乙酸的酯化反应”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1(04):113-118.[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