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美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思索

2024-10-19李涛

公关世界 2024年20期

摘要:国家发展、民族团结、人民进步均离不开精神文化的塑造与个体的积极参与,而灵魂塑造关键在于“育”。新时代文化教育发展中,国家连续性强调美育人才的思想作用、价值和途径,始终期待将校园、社会营造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以美完人的良好氛围与艺术环境。为响应以德树人、协同育人的培养要求,本文旨在通过舞蹈本体特性来探讨美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发展、实践与思考,使舞蹈以美育姿态于艺术育人、艺术惠民、艺术乡建的战略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以舞育人;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思索

引言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受到中西方教育影响数次以“美育”著书言说,其强调美育思想具有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以及发现、创造美的隐性功用。从席勒“美感”到梁启超“新民”再到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向美育靠近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中的新课题。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学校以美育人的功能与作用,证明中国教育开始提倡美、重视美、发展美。

一、舞蹈美育

美育是通过某种方法、形式或途径对“客观人物”进行美的培养、培育与引导,换言之就是认识美、熟悉美、崇尚美和使用美,是对“人”这一个体完整性进一步充实、饱满、丰富与健全。而舞蹈采用独特的结构个性达到审美引导,以舞蹈存在形式为对象进行美的培育,对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形成一种正确的、向上的、心灵的能力体验与感受,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启发学生的行为、理解、逻辑、心理等综合素质养成。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舞蹈美育的实践作用

(一)舞蹈美育补充校园文化艺术教育生态幅完整性

资华筠、王宁的《舞蹈生态学》中对舞蹈于文化生态系统的存在与现状有一定分析,稳定的文化生态系统中两个或多个文化个体与空间、时间等因素都是平等、均衡或相互包容的存在关系。根据生物生态学的阐述可知多元世界任何生态位与生态系统中都存在重叠、竞争、排斥或共存的情形。舞蹈作为具有美育作用和价值的文化形态进入校园文化建设生态位的队列之中,就要塑造一个新的生态位,这种行为会让稳定、动态的文化生态系统中文化个体位置发生直接、间接的变化,也是一种补充。古法既有之,舞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生态系统之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延续和传承。重视舞蹈美育不仅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发展,也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补充,对家庭美育、公共美育形成错落有致的生态位发展,形成一幅学生全面发展、德才兼备、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随着现代文化、文明程度的提升,舞蹈教育价值、传播价值逐渐被关注,自然而然舞蹈美育作为一个“新产物”在秉持特性又兼具共通性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走入艺术生态位、融入文化生态幅,对师生、家长、社会乃至国家发展中教育大生态位的情感融通、身份认同、文化标识有丰富和完整作用。

(二)舞蹈美育发展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发展主导和关键位置,学生身心发展中教师教育有引导作用,对祖国人才培养与发展、民族整体素质提高、国家兴衰都有潜在作用。舞蹈美育的发展不仅让艺术教师本身对美的感知、感受能力提升,让艺术教师的专业技能维度开阔,同时直接或间接对校园文化建设、国家教育发展、社会民众素养都产生作用。艺术教育师资美育优化工作应当走在前面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艺术教育师资培养(或兼职艺术课程的教师)从思想上要了解美育,明确美育的作用和意义,能够清晰美育工作对国家、社会、教育、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目的;其次艺术教育师资要掌握如何通过艺术课程认知美、鉴赏美、评价美,具有客观理性分析美、运用美的能力,在课内课外让美发挥主动性,浸润学生心灵;再次希望教师可以在美育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最关键的一点是艺术教育师资要与时俱进、钻研学习、不断提升课程中美的观念、教法、形式等方面,让学生在课堂感受课程之美、课堂之美、学习之美与心灵之美,教师如果在美育过程中注意以上几个方面,不论是个人还是对于课程教学、专业建设、学科发展都会产生动能。

(三)舞蹈美育促进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成长是一个质与量变化的起伏式过程,是身体、心理和智力综合发育过程,学生学习阶段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育特点由浅入深解决柔韧、协调、力量、灵敏、耐力、表现力等方面能力需求。同时学校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逐渐养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不断形成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如何让学生对美产生兴趣和共鸣,舞蹈可谓首当其冲,健康、科学、合理的舞蹈美育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生理发育、心理健康等方面起到优化作用。研究表明学生会根据舞蹈所展示的内容使其产生舒适度而进行选择、接受、适应舞蹈动作并完成无意识的容纳美,这说明选择舒适的美自始至终存在于个体的生活之中,或许可视为与生俱来,亦可理解为人类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历程就是按照美的观点、思想进行生活、生产,是主观感受对客观世界解读的过程[1]。

(四)舞蹈美育完善艺术教育教学体系

国家强调:“孩子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物,成为国之栋梁”。其中之“美”,并非单指美术,这里的美应该是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范围概念,是培养学生认识、鉴赏、创造一切美及一切与审美相关联的人、事、物的内心熏陶、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学生可以在日常教学的音乐课堂中通过结合、融合的方式将舞蹈以辅助方式嵌入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通过舞蹈动作辅助去理解拍子的强弱关系,理解民族歌曲的风土人情,理解音乐的发生情境。同时,学校每周都应开展课后艺术辅导并规定这个时间段的辅导内容,教师利用这个时间对学生进行舞蹈相关内容教授,具体教授内容可以根据学校发展计划、学生需求等方面选择适合学生的元素、组合或剧目排练学习。个人倡导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中应以中国舞为主,其他舞种为辅的教学设计来进行,主要通过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来综合提升学生对美、对民族美、对国家美的文化历史感知与认同,倡导百花峥嵘的同时,要分清主次,要以传承中国文化、民族情感为主,即便是选择其他舞种内容应具有积极向上并包含中国文化元素的组合或作品,形成洋为中用,取长补短的教学模式,希望这个时间段给学生真正的自由,而不是增加补文化课冲成绩的额外理由。

(五)舞蹈美育助力校园文化构建西部乡村文明建设

舞蹈美育对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挥重要作用,它还通过对校园文化的间接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文明乡村、幸福生活产生联系。马克思认为:“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积淀、发展、创新而来,是国家繁荣、社会发展、人民需求的发展规律,以舞蹈为载体所传达出来由小及大的信息量不仅是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健康、健全,也是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衡量指标。

舞蹈需要出现在校园教育教学相关活动中,还要让学生通过舞蹈走出校园融入生活去感受原汁原味并具有民族属性、生活情趣的“中国舞蹈”。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家庭、社会的文化背景,在特定文化语境中都存在属于本体自然的区域舞蹈情愫,当特殊情愫随着时代、地域发展被淡化,舞蹈还兼具唤醒中国文化的责任与功能,舞蹈美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回归社会从而达到学生以及乡村对身份、文化的感受、认同与归属,让漂浮于空中兼具鲜明性、丰富性、包容性和变通性的舞蹈真正美育乡村文化建设。基于校园文化素质教育平台,通过学生舞蹈文化学习与相关舞蹈美育艺术实践活动的参与延伸至社会、家庭、社区、乡村等方面,期待可以对社会发展、乡村文明构建文化共同体形成推动,对乡村文化生态链形成有力促进,让学生感受文化变迁情境同时获得舞蹈情感的自然体验与道德标准,对国家繁荣、社会发展、乡村文明建设、人民美好生活、基础素质教育教学创新产生“增值赋能”。

三、西部校园文化建设中舞蹈美育的实施途径探析

(一)市培、区培、国培对艺术师资人才培养的建设与投入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民族振兴、国家发展、引领国际的隐性战略资源,是对国家人才发展指明方向、激发活力、积极创造的实践证明。随着“人才强国”发展对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定义与理解,人才培养从之前强调文化发展提升到对人格、人生全面关注的美育培养,是教育的进步和对人才培养全面性创新。

基于此,国家、省(区)、市、县等各个层面政策引导与实施,不断开展针对西部地区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再教育研究,解决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素质与专业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问题。每年国家、省(区)、市通过采取申报方式进行年制、月制、星期制、周末制等形式开展为时一年、半年、一个月或一周的艺术专业知识提升与创新的“音乐类”“舞蹈类”师资培训班,通过音乐、舞蹈等学科理论、技能等课程集中高效地学习强化训练,达到对不同层次艺术知识的熟知、掌握、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从而解决西部及偏远地区艺术师资匮乏的窘境与局面。由于各地区的再教育培养属于申报投标竞争项目,所以在各个层面、各个高校与职能部门的规划设计中课程全面而丰富、详实而严谨,从新课标的讲解到音乐教学法的运用,从舞蹈培养到教育实践,从知识量、知识面、授课教师层次来说可谓:“高匹配,短而精,小而全,简而广”。

(二)多元教育形式保障西部美育教学师资

国家通过免费师范生、公费师范生、农村小学全科“3+2”师范生等教育形式为西部地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全能”艺术师范生的教育政策、形式与手段对西部及偏远地区的教育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发展、健全艺术课程体系和美育学生的具体实施带来新的生机。凡此类经过选拔而获取的师范生国家都给予优惠政策,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补贴、补助等,学成后回到地方任职全部有编有岗,任职期间根据需要可申请在各学校之间进行流动任课交流,并且对于考核合格且优秀的免费师范生可为他们提供深造进修学习的条件与保障,通过在职进修、在职研究生等方式促进其继续优化提升与发展。望接受艺术类或其他专业相关免费、公费等形式师范生应以国家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榜样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专长,为国家后代、区域发展、乡村建设贡献力量,让教育脱贫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三)社会舞蹈“火热”现象扩大美育覆盖面

社会舞蹈培训千姿百态,种类繁多。从覆盖面而言对舞蹈本体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和宣传,对家长和学生而言,满足多数家长之前未能学习舞蹈和学生可以学习舞蹈的愿望和期望,丰富家长与学生的业余生活和兴趣爱好,也为学生今后考入专业中职舞蹈院校打下基础;对学校而言,解决选拔舞蹈人才参加舞蹈比赛或其他活动的担忧,弥补学校未能提供学生学习舞蹈的窘境;对社会而言,提高大众对舞蹈的熟知度、传播率与覆盖面,同时形成社会舞蹈培训中专业相互竞争的向优局面。虽然社会舞蹈培训的益处很多,但也有弊端,很多并非专业舞蹈教育出身的人看到社会舞蹈培训背后的利益链就开始从事这个行业,从专业角度而言,这种“火热”是夹杂着一些问题,如培训机构不严谨、教师授课不科学、教师能力不达标、培训课程混乱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行业发展与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影响舞蹈作为美育途径在社会与家长、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也对舞蹈教育在学校、社会的普及和发展形成阻力[2]。

结语

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必须迎合主观思想对美的呼应和共鸣,当育美成为一个目标,它培育的是人的精神与情感,也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如今,学校成为培育文化素质养成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美育的养成中又起着决定性作用。即使如此,美育事业发展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微风细雨的日久呵护,通过政府、社会的氛围营造与重视,通过学校、家庭的协作培育,让舞蹈育美不会是一种口号或者一种负担,而是带着责任性、目标性、成才性、趣味性、引导性的使命将美植根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可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望经过数十年努力,舞蹈作为一门课程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各层次校园文化建设艺术课程体系之中,可以成为中国教育人才科学培养的有力助攻。

本文系1.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高等教育国际化专项课题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留学生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3ZJY1998);2.2017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北部湾京族三岛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7KY094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黄际影,杜鹏.乡村美育与非遗舞蹈:艺术乡建的“校园美育”路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04):103-113.

[2]熊茵,孙洪涛,何沁.基于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的普及型舞蹈美育与艺术素养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02):104-109.

(作者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