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认证背景下公共选修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

2024-10-19阎利 张仲军 刘赚

公关世界 2024年20期

摘要:在工程教育认证的大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公共选修课教学模式应际而生,为了可以解决当今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此模式关注解决公共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优化课程地位,促使学生严肃对待学业。此模式强调以如今现实世界为背景,通过合作任务与思维碰撞,将实践活动融入通识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并通过积极讲座等方式,探索工程认证背景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程认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

引言

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本科教育需应对主要传播途径的转变和复杂人际交往中的连接。公共选修课因覆盖范围广、良莠不齐的技术专业背景以及单一授课模式的影响,常造成大学生欠缺学习动力。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以成果为导向,释放出在校学生去学习的热情,并参照智慧教学工具、大数据技术、仿真模拟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科技,建构能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一核心理念旨在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寻完全适应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模式、路径和评价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进步。

一、工程认证主题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发展

高等工程教育旨在培育最顶尖的工程技术人才,代表着国家工程人才建设的最高水准。逐渐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不单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要求,还是本科院校整体发展的严峻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内涵之一,其理念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正如当代著名作家和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再需要被教”。这表示教育不仅应突破简单的基本知识传递,更要教益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育模式的选定应围绕大学生的基础学习成果,这是工程认证的核心部分。重要的是大学生可以学习到什么以及他们能否够成功,而不应该学习中间过程或多长时间。高等教育改革应以在校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核心动力。通过这样的改革可以培育出更具专长和魄力的未来专业人才,为国家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将大学生放在现代教育的核心部分,从有利于学生成长、加强学习力道、留意学习效果3个方面来增长本科学校教学质量。故此,必须坚持“围绕着学生发展,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围绕着学习的最终结果”的原则。

二、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问题关于高校公共选修课的问题

这些专业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旨在能够提供跨专业去学习绝佳的机会,有利于不同背景的同学相互交流。然而,现实生活中公共选修课往往被忽略掉,教学方式单一,学习效果不理想。

(一)对公共选修课的主观意识重视度不够

首先,大学对公共选修课的精确定位相较于专业课而言不够明确,公共课程具体要求、管理档案和监督检查力度方面也存在不同;其次,不少教授公共选修课的教师一起教授专业课,他们不排除更愿意教授专业课,因为公共选修课的具体要求相对而言略微宽松;再者,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表现也不统一[1]。有些学生希望能取得高分,有些则更关心学分要求和基础课程难易程度。总体而言,不论院校、教师还是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关注程度都不足。这导致部分课程学生人数太多,而另一些则无人关注。

(二)公共选修课:教学模式的逐步转型需求

当前,公共选修课基本遵照以教师、教材书及课堂内容为中心的寻常授课模式。在此设定下,教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核心角色,而教学互动关键受限于传统的学习环境。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出现许多挑战。比如,应对庞大的学生基数,教师往往无法直接提供个性化的细致指教。课程内容很丰富而学时有限,造成教师多选用单向老师主讲,而同学相互的互动及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时机较少。另外,公共选修课的课外作业往往以机械性完成为主,欠缺主动思辨。

(三)公共选修课的授课质量与任务目标两者之间的差距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往往获得的满意度低于专业课教师。这种评价虽无法根本说明确切状况,却反映了大学生的一种总体感触。这表明公共选修课与在校学生的主要联系不够紧密。这些开设的课程旨在增长同学的综合素养,但实际学习中,高中生除了期末考试或开题报告外,每天的自学和互相交流通常较少。

研究材料显示,教师在激发学校学生的生活情境兴趣知识起着主要作用。综合素质高、教学思路不单一且主动关心学生的教师,才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公共选修书本应直接提供一个跨专业的交流协作平台,以锻炼学生的领悟能力、扩大相关知识、开拓眼界、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文化素养。但实际上,这些开设的课程往往欠缺足够的重视,学生选课主观意图片面化,学习的态度言不由衷,教学模式单一,课程实施热情达不到,造成具体授课质量远未达到预期值[2]。

三、工程认证背景下公共选修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一)提高公共选修课地位,学生自发认真对待课程

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公共选修课需要重新定位为学生综合发展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平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以提升整体课程质量。

首先,学校应该通过相关政策提升公共选修课的质量和地位,例如,制定与毕业要求相一致的教学课程目标并不断改进,加强公共选修课程的重要性。为了确保课程内容和要求的充分满足,学校将实行严格的考评制度。通过定期的质量评估和教学课程监督,确保教学标准的统一性、有效性、规范性。此外,教师应加强对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投入,深刻认识到这些课程对于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促进跨学科思维和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从教学模式、教学环节、工作任务、思政育人角度,形成多维评价教育体系,见图1。借助这样三方面的配合,公共基础课程将得以更好地做到其教育目标,为学生予以全方位、互动、深入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帮助在校学生逐步形成多视角展现的缜密思考和选择模式,而且有助于他们成为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变化的高素质人才和综合性高级人才[3]。

(二)融入真实世界的公共选修课教学策略

为解决社会高等教育与实际社会脱节问题,公共选修课应成为学术与现实之间的道路桥梁。透过将实际社会元素融入授课,课程能够更好地反映当今社会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在校学生毕业后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能运用多种方式将真实社会情境引入课堂。在安阳地方建筑文化赏析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使他们直接感受古建筑的历史魅力。通过与建筑物互动,学生更能深刻理解其文化价值。此外,学生还可参与实践活动,如现场GIS、调研以及与专家学者交流。学生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获取更丰富、更深入的学习体验。这种方法不仅能缩小学校学习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任务,例如,招投标汇报,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主动探索,通过亲身实践获得重要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社会和职场需求。

(三)促进跨学科合作的教学策略

在工程教育认证的框架下,公共选修课应当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文化,即以合作为核心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以个人竞争为主的教学设计,它鼓励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互助。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交学习理论指出,人类本质上是社会性生物,学习也是一种社会活动,需要通过合作来完成。

1.合作任务的设计

在公共选修课中,教师可以设计合作任务,让学生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项目。例如,在安阳地方建筑文化赏析课程中,可以布置小组研学任务,利用学习通软件自动分组,使小组成员可能是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这种随机分组的方式鼓励了跨学科的交流和思考,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社会性学习的促进

当学生在一个群体中,他们会带来自己的信息、认知、经验和阅历,这样的差异促使社会性交流的发生,这是社会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完成研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特定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比传统的课堂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互促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

3.互帮互促的机制

在合作任务中,学生不仅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还能从同伴那里学习。这种互帮互促的机制,使学生在群体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例如,在安阳地方建筑文化赏析课程的小组项目中,建筑学的学生可能会向来自文化传媒专业的学生介绍建筑的历史背景,而文化传媒的学生则可能向建筑学的学生分享如何通过传媒手段宣传和保护古建筑的知识。如此跨专业的交流,不仅丰富了学员的知识库,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学员的解题技巧。

4.评价体系的改革

要更好地推进合作学习,评价体系也需要相应的改革。传统的以个人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应当转变为更加注重团队协作和个体在团队中的贡献。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确保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激励他们在小组中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5]。

过上述策略,公共选修课能够有效地促进跨学科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工程认证的要求,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四)融入实践活动的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文化素养和公民意识,进而帮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人才。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的基础,而且为他们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单纯的课堂学习往往不足以将通识教育的理念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为了使通识教育更加深入人心,需要将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这种融合可以通过将实际操作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安阳地方建筑文化赏析课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讲解员的培训,并邀请经验丰富的讲解员来课堂分享经验。此外,与市人才办青年讲堂的合作项目可以使学生在暑假期间为儿童授课,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还能够帮助他们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结语

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解决公共选修课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工程认证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公共选修课教学。首先,教学面向学生,以适应学生今后发展需要为宗旨;其次,教学依靠学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政治素养为目的,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教学要做到教学资源的共享,达到“为学生着想”的目的满足学生的需求。

本文系1.安阳工学院2022年度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双碳”战略下的超低能耗建筑结构技术体系与防灾减灾基础研究》(项目编号:CXTD202202);2.安阳工学院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地方本科院校高水平通识教育示范课程的建设与实践》(项目编号:AGJ2023022);3.安阳工学院课程思政品牌课程资助项目《安阳地方建筑文化赏析》(项目编号:安工院〔2023〕150号);4.安阳工学院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基于“BOPPPS”和“ARCS”理念下的建筑史类课程研学思考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AGJ202302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献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 42-45.

[2]王嘉毅,马维林.再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意蕴与实践样态[J].中国教育学刊,2015,(08):66-72.

[3]刘乐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人才核心能力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4]李志义.对毕业要求及其制定的再认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5):1-10.

[5]吴平珍.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及其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启示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6.

(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

(责任编辑:袁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