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方式探索

2024-10-19武雯利

公关世界 2024年20期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素质教育框架下,高校应当对教育方法进行严格把关,结合最新发展理论,以立德树人为基准,重构学校课程体系架构,优化教学方法和模式,使课程教学能够提质增效。本文对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开展素质教育教学的关键策略进行深层次论证分析,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方式

引言

当前,在素质教育框架下,高校在教育教学环节需要尝试重构课堂生态体系,引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重新完善教育优化,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活动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进行学习,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提升强化。此类模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创新素养得不到提升。素质教育强调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包含对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但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传统教育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只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却未严格把关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尽管素质教育被提出多年,但是大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仍未构建一套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和架构。部分高校以就业目标为导向来开展教学活动,存在较强的功利性。

二、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新时期,高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结合新方法、新模式、新策略来提高教育水平。这要求高校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不再过分追求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需要转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来促进学生综合成长。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当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高校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指标进行严格管控,以此为依据来完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创新,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此基础上,相关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知理解程度,并引领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探寻适合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后续,高校还应当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如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创新学习,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1]。

例如,某A高校在面临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双重挑战下,计划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入手,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A高校将传统的期末考试分数占比从70%降至50%,同时增加了实践项目、团队协作和口头报告等考核形式,占比提升至30%,以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在此期间,A高校推出“学生主导课堂”项目,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且,A高校设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规划、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等服务,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A高校开设“跨学科融合课程”,如“艺术与科学”“科技与社会”等,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A高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教育研讨会和培训班,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例如,某教授在参加国际研讨会后,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教学方法层面,A高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引入“慕课”“微课”等在线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并同步设立“教学改革基金”,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

(二)引进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彻底改变了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构建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和教学循环,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由老师讲授,一半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讨、实践调研等方式参与自主研学探究,其思考能力、思维素质、合作探究能力均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n53lkkyZcNPNIoiKtVsXm1PxwV4btQLaPsQJst5GcKA=对分课堂第一阶段,教师需要重点对课程知识结构、关键难点和学习方法进行精讲,致力于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之后,要求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利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辅助学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知,当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形成独特认知之后,便可以与伙伴进行探讨沟通,进行合作学习,提出疑问,相互解答,弥补自身的知识欠缺和不足。在学生小组探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并开展精准授课。因此,从宏观层面上讲,对分课堂确保老师精讲和学生探讨时间得到合理分配,避免一方时间过长,导致效果不佳。并强调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架构,引导学生内化学习,在此期间,教师需关注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接受程度,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A高校在引进对分课堂之前,组织教师团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其了解到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时间由教师讲授知识,另一半时间以合作讨论的方式留给学生互学,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心理学课程的第一次课上,教师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为学生搭建起知识框架,运用生动的案例和互动式的讲解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知识要点。在教师精讲之后,学生获得30分钟的独立学习时间,学生们纷纷使用思维导图、笔记等工具,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确保自己对知识有了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生按照课前分好的小组展开讨论。在“亮考帮”环节中,小张展示了他的学习成果,并向小组成员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心理防御机制?”,小组成员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解答小张的疑问。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讨论结果进行点评,肯定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并对讨论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解答,教师还总结了本次课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三)开展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同,信息化授课模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高效化学习需求,同时也可以辅助教师开展拓展延伸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成长。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加大对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比如,建立起稳定的校园网络,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数字化资源库以及仿真虚拟平台,为学生参与学习提供基本的软硬件设施支持。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贴合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计划,推行数字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比如,参与到数字化教材的编写编制中,并引进微课资源、教学视频,向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的机会。

(四)促进专业群建设

高校在素质教育环节可尝试引进专业群建设思想,将多个专业融合在一起,依托各专业的优势,打造一个专业群体系和架构,做到专业课程知识的相互补充。在此过程中,高校需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服务产业的需求,发挥优势专业、示范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此,高校需要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找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来完成对专业群的建设和打造,从而培养出综合型的人才。在此期间,高校需要建设大量共享型教学项目,如开发共享型实验室、实训室,实现专业群内实训条件的集约化利用。同时,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建设标准化的实训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还需要企业、行业协会多方共同参与,制定专业群课程标准,并同步引进产学研活动,对接岗位需求,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架构,完成对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因此,学校需要在素质教育活动中以地方产业发展为立足点,对专业群新旧资源、新旧动能进行切换转换,提高教学水平[2]。

例如,A高校立足其办学优势与特色,即理工科专业实力较强,将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的专业群,不仅在本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还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在对接产业结构方面,A高校密切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据此,高校适时调整专业布局,增设了智能制造工程、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专业,以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A高校通过专业群建设,整合了校内的实训室资源,建设了多个共享型实训室,这些实训室不仅为群内专业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条件,还通过集约化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并且,高校引入了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按照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标准,对实训教学场所进行了标准化建设。例如,在机械工程实训中心,学生可以在与工厂环境相似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和真实性。在此期间,A高校整合了校内外优秀师资力量,为每个专业群配备了高水平带头人和教科研创新团队,这些团队由校内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共同负责专业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且通过组织教学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举办讲座等方式,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科研服务创新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除此之外,A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成立了专业群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并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训和实习活动。并与企业合作共建了多个工程技术中心和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基地,师生们共同参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活动,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强化立德树人教育

立德树人是一项关键性举措,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在教育教学环节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教学活动与国家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在立德树人思想下,学校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帮助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在此过程中,学校需要构建起完善的德育框架,在不同课程中引进差异化的德育教育资源,带动学生参与迁移性学习。为此,学校需要构建完善的德育体系,将各个专业的德育教育项目紧密衔接在一起,避免在德育教育中出现重复教育、过度教育的情况。而学校也应当分专业、分课程、分体系对德育教育方法进行灵活调整,在通识教育、专业课程教育以及德育课程教育等诸多板块,对德育教育方法进行更新改善,提高教育水平。

例如,A高校在德育教育中构建了完善的课程德育架构,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法律基础”等,不仅注重传授历史知识和法律知识,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同时,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如“经济学原理”“政治学概论”等。学校注重将德育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为带动学生参与迁移性学习,A高校在不同课程中引进了差异化的德育教育资源,例如,在文学课程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在艺术课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确保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和连贯性,A高校构建了协同教育平台,该体系将各个专业的德育教育项目紧密衔接在一起,对德育教育方法、过程、内容和细节进行统筹管控。通过制定统一的德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确保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之间的德育教育内容相互衔接、相互补充。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展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开展教育教学需要对方法、模式、机制进行重新调控优化,在此过程中,素质教育需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殊需求,提供精确指导和帮助。后续,高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需要依托大数据系统,建立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模型,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实时调控把关,开展精准教育、高效教育,使每一位学生均能够得到良好的思想引导、教育指导。同时,素质教育对教师要求较高,学校应当在素质教育体系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沟通,拓宽教师知识面和视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提升老师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在素质教育环节,学校还需要不断补充完善现有的评估体系,在教学评价环节,二级学院以及多方主体应当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察,不应当只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应当从多个层面反映出学生的综合学习状况。

结语

总体而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在教育教学环节需要对教学方法、模式和内容进行优化,构建全新的素质教育生态体系,重构当前的教育活动、教育机制,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

本文系1.延安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新多元的“土力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路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YDJG22-41);2.陕西省教育厅一般专项科研项目《高填方非饱和黄土增减湿变形特性及湿陷性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1JK099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钟劲松,张立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方式探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01):83-87.

[2]朱亮.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8):252.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袁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