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礼仪修养与政府形象关系研究
2024-10-19陈微 丁娜 施侃侃 宋涛 臧彦卿
摘要:在现代社会,政府形象是其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关键要素。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不仅能塑造其个人形象,还能代表政府形象甚至国家形象。研究分析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与政府形象的关系可知,礼仪修养是政府形象的基本要素、重要保障和传播途径,对于提升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为了提升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建议在实践中加强礼仪培训、强化考核监督、提升宣传效果,从而构筑新常态下民众满意的政府形象。
关键词:领导干部;礼仪修养;政府形象
引言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可见,礼仪在规范个体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礼仪既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交际能力,也能折射出一个群体的工作作风、综合能力、精神风貌,是公众对这一群体的评价要素之一。领导干部作为公众的表率,是承担政府事务、履行政府职责的主体,其一言一行均代表着政府形象,因此领导干部的个人形象与政府形象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知和评价。拥有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可以展现领导干部优雅的个人形象,也能更好地塑造政府在公众心中乃至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这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领导干部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一)礼仪的内涵和实质
礼仪是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逐渐发展而形成的礼节和仪式。“礼”意为“尊重”,具有较强的精神内核;“仪”特指形式,是“礼”的外化形式,“礼”需要通过“仪”表现出来才能让他人感受到,二者缺一不可。礼仪也是社会中人们为了表示尊重、和谐相处而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既包括外在的举止言行,也包括内在的气质修养。它可以通过人的外在表现体现其内在修养,进而可以判断出人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也能折射出当前社会的风气[2]。在社会生活中,礼仪对人的着装、表情、手势、语言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均有细则要求,它既可以是日常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谐相处需要遵守的社会规范,也可以是各种场合中的行为标准和细节要求,还可以是国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可以说礼仪无处不在。
(二)领导干部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领导干部是政府的主体,工作性质需要经常与公众打交道,其言行处在公众全方位的监督下,一旦出行言行有失或是举止不端,可能会引起与公众的正面冲突,破坏自身形象和群体形象,因此拥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十分必要。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是其文化修养、认知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外在反映,不仅关乎其自身形象,甚至影响政府形象乃至国家形象[3]。
1.提升领导力
在工作中领导干部的领导力既包括职务本身带来的影响力,也包括个人魅力带来的影响力。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体现其自身的教养、风度和学识,关乎个人素质和领导力。拥有良好的礼仪修养能为公众起到表率作用,带动公众道德素质的提升,体现领导干部的能力与担当。良好的礼仪修养也能让人看起来举止得体、从容自信,既能彰显出个人魅力,又能在实际工作中提升领导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2.促进社会和谐
领导干部是政府工作人员,是履行政府职责的主体,其个人形象与政府形象密切相关,有时二者甚至会出现“混同”。公众对于政府的了解往往是通过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认知进而转化为对政府的印象。通过对领导干部的着装、言语、行为等的认知,形成对政府的看法和态度。如若发生对领导干部的负面情绪,经舆论传播后会很快转变为对政府的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3.增强国际影响力
在中国的经济全球化主张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我国更加积极地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在此过程中,领导干部作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体,知礼、讲礼必不可少。其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国民素质的认知,有助于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为我国与其他国家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开端[4]。
(三)领导干部礼仪修养的现状与挑战
在我国,领导干部礼仪修养的整体状况较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个体差异较大,有些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缺乏礼仪修养,出现言语不适、行为不端等情况,引发公众热议,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比如,在日常工作中,个别领导干部要么不讲究着装,不分场合穿着过于随便,缺乏规范性;要么过分“注重品质”,穿戴高档奢侈品牌,缺乏严肃性。自媒体时代,这些细节被曝光被放大会引发舆论效应,严重影响领导干部群体形象,引发政府危机。在公务活动中,部分领导干部仍然存在举止粗俗、言行不一现象,经过网络传播进而产生关联效应,公众上网一一列举此类情况,导致公众对领导干部群体信任的崩塌。面对突发事件,哪怕是领导干部的表情、神态、动作等各种细节,均会放大在公众视野之下,这些“细枝末节”经过一些公众的非理智分析或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经过舆论的快速发酵,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
二、领导干部礼仪修养与政府形象的关系
学者李鑫认为,政府形象指社会公众在了解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政府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状况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它既是社会公众的主观评价,又是政府客观表现的反映[5]。政府形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它虽然不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但对政府影响力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政府形象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随着政府通过传播媒介与公众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循环形成。在此过程中,政府的表现是政府形象的基础,传播媒介是手段,公众感知和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领导干部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决策主体和管理主体,政府的表现通过政府工作人员对外展现出来,领导干部是政府工作人员中非常重要且极具代表性的群体,有些人甚至误把“政府”等同于“领导干部”,所以领导干部个人素质和行为表现对于政府形象的塑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使领导干部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进而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分为有形形象和无形形象。有形形象是指公众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形象。如政府的自然外观、组织机构、工作人员等[6]。领导干部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其礼仪修养直接影响政府的有形形象,直接折射出领导干部素质和政府形象。领导干部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能够提升政府形象,还能增强政府的公信力,这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领导干部礼仪修养缺失,会使公众对于政府形象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政府权威,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无形形象建立在有形形象基础上,通过公众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思想上升华后而得到的形象[7]。它包括政府的信誉、威望和精神风气等,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直接体现政府的有形形象,通过有形形象影响公众的认知,生成公众的集体记忆,建立舆论传播矩阵,进而反映公众对于政府形象的态度,甚至可以提升领导干部礼仪修养,扭转公众对政府的负面认知,提升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由此可见,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与政府形象关系密切,而政府形象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和政府形象的关系总结如下:
1.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是政府形象的基本要素
领导干部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是公众与政府直接对话的“桥梁”,是政府的重要组成要素,其礼仪修养直接关系到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如果领导干部能够做到形象俱佳,举止得体,即可为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使公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和满意,对提升政府的形象具有直接作用。
2.领导干部的礼AdupoqiLp7phd7pO7770h6QH+GwZjuUeSLzAdrLEzdY=仪修养是政府形象的重要保障
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不仅体现在自身的形象与举止上,还体现在其领导风格和处事方式上。如果领导干部能够表现出举止优雅、热情谦和、公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就很容易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提升政府形象;反之,如果领导干部的举止不当、态度不端,也会引起公众的反感和厌恶,从而有损形象。因此,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礼仪修养是提升政府形象的重要保障。
3.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是政府形象的传播途径
领导干部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其言行举止能够引起公众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果领导干部以良好的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就能够吸引公众的目光和注意,获得公众的称赞和认同,对政府形象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也能够传递出政府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进一步加深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和信任。
综上所述,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对于政府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可以直接反映出政府的有形形象,间接地影响政府的无形形象,与政府形象密切相关。
三、领导干部礼仪修养的提升策略
(一)重视礼仪教育 加强礼仪培训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礼仪教育与培训是提高领导干部礼仪修养的有效手段。实际中很多领导干部对礼仪知识掌握不准确,导致各种公众场合频繁“翻车”。目前,领导干部礼仪的专题培训开展较少,短期培训基本不设礼仪课程,长期培训偶尔开设礼仪讲座,但是课时较少。这种情况导致领导干部参加礼仪培训机会较少,礼仪知识欠缺。建议在领导干部培训中,定期开展礼仪专题培训,或在培训班中增设传统礼仪、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国际礼仪等相关课程,让学员系统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在理论上确立对礼仪的认知。通过系统地学习礼仪知识,使领导干部了解礼仪的内涵和意义,学会在不同场合应用礼仪,从而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循礼仪的习惯。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激发领导干部学习礼仪的兴趣,增强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创设有力的内在动力机制,让提升礼仪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8]。
(二)健全礼仪制度 强化考核监督
建立健全礼仪规范与制度,加强考核监督是推动领导干部礼仪修养提升的重要保障。各行各业应制定一系列具体且可操作的礼仪制度,比如航空、酒店、司法行业均有专属的礼仪规范。其他行业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和实际,根据通用礼仪规则制定适合本行业的礼仪规范,并将其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以制度规范行为。另外,可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将其落实到领导干部“德”量化项目中,将礼仪修养细化为干部考核的指标之一,这是提高领导干部礼仪修养的关键。同时,各单位可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面向公众、舆论开放多种监督途径,对领导干部的礼仪行为全方位常态化监督,并将监督考核结果作为其晋升、奖惩的依据,以此提高领导干部对礼仪修养的重视和执行力。各单位要充分行使监管职能,可以采取定期信息公开,不定期抽查检验,并将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从而增加领导干部对提升礼仪修养的敬畏之心,以此来提高领导干部提升礼仪修养的动能。
(三)注重礼仪宣传 营造“重礼”氛围
倡导文明风尚,营造良好氛围,有利于领导干部自觉践行礼仪。各单位应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礼仪知识,可以定期在公众号推送一些礼仪短视频、小文章或漫画,让领导干部利用碎片化时间轻松地学习礼仪知识。各单位可以定期举办礼仪知识讲座,也可以在特定节日举办专题礼仪讲座,比如,在妇女节期间开设“女士礼仪”讲座,介绍女性职场着装;在中秋节期间开设传统礼仪讲座,介绍中华传统礼仪等。同时,树立知礼守礼的榜样,加强对这类典型人物的宣传,促使其他领导干部向其对标看齐。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手段,加大对礼仪的宣传力度,营造出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引导领导干部主动学习礼仪知识,提升礼仪修养。
结语
加强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有助于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重视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礼仪素养,使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做到言行举止有内涵、待人接物有风度,以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构建新常态下让人民满意的政府形象。
参考文献:
[1]赵秀华.领导干部的形象危机与形象塑造路径[J].行政科学论坛,2021,8(12):58-61.
[2]李小园.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与和谐社会建设[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3): 17-20.
[3]李春雷,王琪.公众的集体记忆与基层政府形象的传媒重塑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3,(11):33-37.
[4]常冰.自媒体与政府形象之关系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1):88-94.
[5]李鑫.浅谈如何塑造良好政府形象[J].法制与社会,2007,(02): 438.
[6]徐中奇.试论我国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内涵与意义[J].地方政府管理,1999,(06):5-7.
[7]胡丁月.领导干部自身礼仪修养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J].学理论,2013,(04):146-148.
[8]廖为建.论政府形象的构成与传播[J].中国行政管理,2001,(03):35-36.
[9]叶菲,李博.挑战·机遇·策略:RMC三维模型下的政府形象塑造[J].新闻爱好者,2022,(08):68-70.
(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