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意义探究
2024-10-19黄婉茹 王卅
摘要: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学业负担的加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大学生面临着情绪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大班授课模式、教学内容共享不足以及单一的教学模式等问题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必要深入探究并应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教学方式,被广泛认可并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教育实践中。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促进作用及实施策略,以期为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原则;促进作用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竞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满足大班授课需求的同时,存在一些局限性。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或有效弥补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抗压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支持,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意义及实施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学生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困境和逆境时保持积极心态、适应变化并恢复正常状态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学生需要与组员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例如,意见不合、角色冲突、时间压力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应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从而提高心理韧性。首先,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与组员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培养乐观的情绪和信念。这种正向心态有助于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负面情绪,如焦虑和沮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处理困难和逆境。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成员彼此之间需要进行积极地沟通和协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经验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应对挑战和困境的能力;最后,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社会支持和互助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困难时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在小组中,学生可以相互倾诉、分享困扰和挑战,得到组员的理解和支持。这种社会支持和互助能够缓解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孤独感和压力,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心理韧性[1]。
(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家庭、朋友、同学以及社会环境中得到的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际支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社会支持的平台,学生在小组中与组员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互动。通过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情感和资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在困难和挫折时,学生能够得到组员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减轻心理压力,增加安全感和归属感。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直观地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和合作意识。在小组中,组员需要彼此合作、彼此支持,共同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这种互助和合作的经验使学生体验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了对他人的信任和依赖。这种互助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同时也能够主动为他人提供支持和帮助,构建良好的互助关系。
(三)提升情感与社交智力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智力和社交智力的发展。情感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而社交智力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对他人情感需求的感知能力,还可以学会给予他人情感支持和帮助,培养自己的情感智力。同时,学生需要与组员合作、协商和解决问题,此举培养了他们的社交智力,使其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期望和需要,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四)有助于学生解决困难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较为困难的任务。复杂困难的任务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认知负荷,因此较难学习或解决。但是,如果可以和小组组内伙伴共享信息进行学习,那么学生就不需要在独自处理所有的信息,认知负荷随即减少。因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就能更好地学习,且更有可能理解复杂的学习内容。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原则
(一)互动共融原则
互动共融原则强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合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提供一个开放、包容和互助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和倾听。学生之间应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互相支持、理解和尊重。教师可以设立合作任务和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互动共融原则,学生能够增强社交能力、提高人际关系质量,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是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应该被赋予一定的自主权,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决策和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责任感。通过自主性原则,学生能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动机,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挑战和需求[2]。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阶段性存在的问题
(一)大班授课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大班授课使教师难以个别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由于班级规模庞大,教师无法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因此无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感到被忽视或匿名化,影响其学习体验和效果。其次,大班授课的互动性和参与度有限。在大班中,学生的参与度可能相对较低,教学变得单向化,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很难与教师进行深入地互动和交流,无法充分提问、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心理问题。这使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无法针对性地解答问题和提供个别指导,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教学模式单一
首先,单一的教学模式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下降。传统的课堂讲授往往是单向性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参与度较低。这可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体验和投入程度[3]。
其次,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的发展。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有些学生可能更适应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而其他学生可能更喜欢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如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通过这种单一且单向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心理需求和发展潜能。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策略
(一)科学划分心理健康学习小组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科学划分心理健康学习小组是一个关键策略。为有效实施这一策略,教师可以在课堂班级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习惯、性格特点、个人兴趣等信息。在划分学生学习小组时,可以考虑采用同质和异质两种分组方式。同质分组将在某一维度上相似的学生放在一起,例如同寝、同班、同专业、同性别或有相似心理困扰的学生组成一组,有助于建立共鸣和互相理解。异质分组则促进了不同经验和观点的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视野和学习机会。在设定学生学习小组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目标来进行规划。例如,如果教育目标是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将情绪较为相似或相对薄弱的学生放在一组,以便彼此倾听、互相支持和分享经验。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无论是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都应该倡导尊重他人差异的态度,以促进积极的合作氛围。为确保学生学习小组的有效运作,教师应定期监测和评估小组的效果。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状况等指标,有助于及时调整和优化小组的运作方式。此外,教师在实施学生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指导和支持角色。定期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激发彼此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支持精神[4]。
(二)构建多元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构建多元化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渠道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措施。
首先,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库,建立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平台可以包括教学视频、在线课程、教学资料和学习工具等,以支持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访问课程内容、参与讨论、提交作业等。同时,平台还可以提供在线交流和协作的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此外,平台可作为学生们分享理论学习心得、经验以及提交学习报告的途径。
其次,创建虚拟小组合作环境,在在线学习平台上,创建虚拟小组合作环境,使学生能够方便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分配小组任务、讨论论坛和在线会议等方式,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共享资源、讨论问题、解决案例,从而提高彼此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此环境也可作为学生分享个人感悟、团队合作经验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并形成学习报告。
最后,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专业导师的指导和支持。导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担任指导角色,提供学术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导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协调小组合作、解答疑惑,并提供必要的反馈和评价。导师的参与能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导师可帮助学生们整理和反馈学习成果和心得,有效留存学生心理档案。
(三)线下小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
作为补充在线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的一种方式,线下小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无疑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直接互动的机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对其心理健康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5]。
首先,团体沙盘活动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线下小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在此类活动中,学生被划分为小组,并在专业指导下创建和解读沙盘。沙盘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用视觉和触觉的方式去表达和解构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而提升他们对自身以及他人情感和思维的理解。
其次,团体绘画活动也是一种富有价值的实践。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一个绘画项目,不仅可以以艺术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而且还能通过小组合作,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心理行为训练是一种经典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这种训练往往涵盖了情绪管理、压力应对、自我认知等多个领域,使学生在实践中能提高自我调节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式感受分享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此举不仅能够让教师更准确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和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们深度反思和认识自我。频繁参与多样化主题的活动,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感受和认知自我,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心理健康的深度理解。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学生心理韧性、促进人际互动、社交技巧发展以及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具有显著教育意义,学校需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价值及优势,不断地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通过构建多元化网络教育渠道、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质量;增强合作学习路径、构建家、校、社育人体系等措施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程度和发挥育人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平雪花.高职院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与模式构建[J].数据,2023,(03):242-243.
[2]刘楚钰.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3,(03):72-73.
[3]黄婉茹.个体与合作的两种样例学习迁移效果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20.
[4]冷嵩.体育教育中合作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知识文库,2018,(12):175.
[5]郭旭婷,杨洋,郭萌萌.高校体育教育中合作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林区教学,2018,(01):98-99.
(作者单位:辽宁何氏医学院)
(责任编辑:袁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