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优化路径研究

2024-10-19马春银

公关世界 2024年20期

摘要:新时代,信息通讯技术的疾速更新,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作为青年学生群体的“引导者”“教育者”,高校辅导员,如何突破传统方式进行“网络育人”,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代背景下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通过探讨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的价值,分析出当前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存在意识不足、素养不够、内容不丰富、机制不完善的困境,基于此,提出“树立网络育人思维,增强网络育人主动性;提高网络素养,增强网络育人技术应用;丰富网络育人内容,增强网络育人元素供给;完善网络育人机制,增强网络育人基础保障”等改进对策,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开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

引言

教育部颁布43号令,明确将网络思政教育列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并将“网络育人”作为其重要内

容[1],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要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推进网络教育。2020年4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高校要加强网络育人,充分利用校园新媒体平台,采用多种方式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2]。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对高校一线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网络媒介和载体的多元,丰富创新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平台和内容,使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做到了“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也使晦涩难懂的思政教育内容更容易到达学生心底,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乐于接受和学习这类新形势,例如,通过抖音视频和公众号宣传红色文化。另一方面,网络时代的信息更新快、数量多、质量杂等特点,也使网络空间环境复杂,对辅导员的网络信息筛选,监控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这也是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必须直面的问题[3]。首先,大学生是网络时代“原住民”,接受思政信息渠道广泛,这会使学生接受信息不再依赖于辅导员,辅导员网络思政话语权部分丧失;再者,一些虚假言论、不实信息,特别是一些境外非法势力,也会紧盯大学生群体,对其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的误导。这些现象,如果辅导员不能及时发现,做出有效引导,则很可能会对学校管理与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当前,新时代背景下,网络已深度融入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并深刻影响着其成长成才的历程,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政引路人,辅导员必须深刻认识到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矛盾风险,增强网络育人意识,提高网络育人能力。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面临的困境

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着重要任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引导者。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络育人工作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网络新时代的大背景5700f3e60d9e5b070abf22248c9e920b,辅导员应充分挖掘教育元素,借助网络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学生尽快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是,目前各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还面临着意识不足、素养欠缺、内容不丰富、机制不完善的困境,还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一)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意识不足

新时代,网络深度融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根据2023年全球数字报告,在使用互联网的51.6亿人群中,92%是社交媒体活跃用户[4],网络已经深度融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饱受网络科技带来的红利,人们反而容易忽略其重要的育人价值。从网络育人角度而言,各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育人工作的意识不足,对网络育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辅导员未能充分认识到网络的时代性,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通过线下面对面谈话、召开班会等具体形式开展思政育人;对于与学生紧密联系的微信、QQ、微博等网络载体,辅导员主要用来传递信息,发布通知,收集工作数据,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较少[5]。此外,辅导员日常工作事务繁忙,对于新型网络育人,如视频公众号、抖音等则带有一定的偏见,较少深入研究,缺乏利用网络开展育人工作的敏锐性,未能深刻认识网络育人规律。

(二)辅导员队伍的网络素养参差不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使用已经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深度相融。202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其中99.8%的网民将手机作为主要上网设备[6]。当前,各高校大学生群体为“00后”,这一群体是网络“原住民”,手机使用覆盖率更是100%,他们热衷并擅长利用各种网络媒介进行学习与生活。但与学生群体相比,辅导员队伍的构成则相对跨度大,年龄、专业及对网络的使用熟练度不同,网络素养参差不齐。此外,网络育人需要依托媒介、平台或者载体运营,辅导员网络素养的匮乏会使其对其运营规则不了解,就算有辅导员掌握了较好的育人资源,也会因为网络技术不足,导致育人效果难以发挥。

(三)辅导员网络育人内容不够丰富

辅导员工作类属于具体事务性工作,工作事无巨细且实践性较强,所以在具体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容易忽视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产出的网络育人内容不够丰富。首先,辅导员没有深刻认识网络育人的真正内涵,在对学生进行具体思政教育时,存在生搬硬套的情况,习惯于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知识和任务的灌输,并未考虑网络育人内容的丰富和创新,此类形式的网络育人引导,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网络育人效果差强人意。其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知识不足。目前,高校招聘辅导员并没有完全具体的专业限制,大部分辅导员并非思政专业科班出身,思政意识并非特别敏锐,不善于从政治大局上判断形势,在开展网络育人时容易出现因“知识面狭窄”而导致教育引导缺乏深入性和针对性[7]。

(四)辅导员网络育人机制不完善

辅导员虽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但辅导员在教师队伍中的实际地位并不高,高校对于这一队伍的管理、培养缺乏系统性。从网络育人角度而言,高校辅导员队伍网络育人,并未完全形成明确制度,在网络育人工作的推行上缺乏统筹布局和制度规划。虽然,当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但是由于各高校对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缺乏顶层设计,并未形成体系,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育人工作仅凭个人需要,或者单枪匹马是常态,网络育人并未达到三全育人要求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网络育人成效比较薄弱[8]。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优化路径

在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网络应用已是各行业发展的必然,辅导员应转变育人思维、增强网络素养、丰富网络育人内容、健全网络育人机制,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新手段、新方法,优化网络育人工作路径,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持续落实,更好地发挥出网络育人的力量。

(一)树立网络育人思维,增强网络育人主动性

在新时代的高校网络育人体系中,辅导员是各部门思政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联结者,承担着为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学生实际需求与问题的重任[9]。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树立网络育人思维,转变网络育人理念,增强网络育人的主动性。首先,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推动网络育人的积极作用,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时代化、个性化需求,以求知者的心态主动去学习,将线上育人与传统的线下育人相结合。其次,辅导员应与时俱进,顺应媒介发展趋势,推进网络育人。网络科技的发展,为高校教育构建了新渠道和元素,辅导员应主动去认识网络媒介,挖掘学生喜欢的网络育人元素,选择学生常使用的媒介开展网络交流与主题教育,深入学生的网络空间,增强与学生的联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受到启发,而不是片面的否定。

(二)提高网络素养,增强网络育人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改变了高校的教育环境,辅导员作为距离学生最近的教育队伍,应积极适应,注重提高网络素养,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技术,拓宽网络育人载体和思路。首先,辅导员应主动学习网络技能,提高信息工作能力。网络技术的更新迭代非常快,辅导员想要掌握好网络育人的载体和媒介,应当定期进行网络技能的更新学习,以便深刻把握新时代网络媒介的发展规律,掌握其操作流程,并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其次,辅导员要增强信息判断与筛选能力。辅导员应利用熟知的网络媒介,及时关注社会热点、新闻焦点,了解各类网络语言,学习网络法律法规,保持对网络信息的敏锐观察,利用新技术搭建网络育人平台,加注优秀案例和资源来引导学生,帮助抵御不良信息和错误价值观的侵害。

(三)丰富网络育人内容,增强网络育人元素供给

新时代,大学生对信息的关注更为分散和碎片化,只有抓住大学生眼球和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网络思政内容,才能切实提高网络育人成效。首先,辅导员应积极了解网络媒介特征,把握不同媒介的创作和传播差异,实时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辅导员要了解学生喜爱的教育方式和媒介平台,增强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对于学生兴趣和关注度高的媒介平台,例如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等,加强学习并熟知其功能,在进行网络思政教育时可利用这些平台挖掘元素并推送[10]。其次,辅导员可根据大学生成长阶段,分阶段、分节点丰富网络育人内容。例如,在入学教育阶段,辅导员可利用网络丰富红色文化、军训等专题辅导内容;在就业阶段,辅导员则可通过网络开展就业技能指导、征兵入伍、服务西部的政策宣传,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就业。再者,辅导员应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知识储备,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网络育人机制,增强网络育人基础保障

辅导员做好网络思政育人,单靠个人力量,难以行将致远,还是需要完备的组织机制保障。高校应重视这一点,积极构建辅导员网络育人平台,引导辅导员系统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首先,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网络育人的投入,联动思政教师、校内外专家和辅导员队伍,建立网络育人工作室,实时更新网络育人资源,系统打造网络育人平台、内容,稳步推进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其次,高校要建立健全网络育人工作制度,通过建立规章制度,保障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育人工作有理有据,进一步促进辅导员网络素养的提升,激励辅导员重视网络育人工作。

结语

新时代,网络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主要载体。对于辅导员而言,要直面这一背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顺应时代形式,“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进行网络育人工作,克服意识不足、素养不够、内容不丰富、机制不完善的困境,积极树立网络育人思维、提高网络素养、丰富网络育人内容,高校也应完善网络育人机制为辅导员提供保障,以此推动辅导员网络育人能力的提升。

本文系上饶师范学院2021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校级项目《新时代网络育人模式下辅导员工作研究》(项目编号:20211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孙明辉,丁小燕,陈恬.当前高校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教育部及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的分析[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08):61-63.

[2]教育部等八部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04):23-27.

[3]姜慧晶.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0):218-220.

[4]侯艳辉,管敏,王家坤,等.全媒体时代基于微分博弈的网络舆情引导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23,31(08):239-252.

[5]周小单.自媒体时代高职辅导员网络育人能力提升策略[J].传媒论坛,2019,2(22):20-23.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32(02):39.

[7] 温晓年.重大突发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引领力建设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09):7-10.

[8] 刘志娟.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3):215-217.

[9] 葛荣亮.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实践能力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3,(03):204-207.

[10] 戴亮亮.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职业素养需求及工作路径的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09):115-117.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袁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