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显幽径 微处见真章
2024-10-18姜琼
摘 要 所谓“思路决定出路”,在议论文写作中,思路往往是决定文章质量的生命线。面对一道作文题,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思绪中,拆解问题,走出一条路来?或者已有一个明确的观点,怎样引导读者走向你的见解处并赢得他们的信服呢?在作文教学中,可从教考衔接的角度,切入文言文学习和议论文写作整合的板块,借助四大拆解法,以期明晰思路,深化分析论证能力。
关键词 写作思路 文言文 拆解法
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复习并梳理课内文言文论证段思路,总结归纳论证思路展开的方法。
2.能够辨识方法,运用所学,提升议论文的构思能力,增强论证段的论证力度。
3. 增强对问题剖析的思维能力。
【评价任务】
1.通过前备知识提示,了解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
2.通过活动1和活动2,发现写作问题,总结归纳课内文言文思路展开方法,完成学习目标1。
3.通过活动3和活动4,增强方法运用能力,完成学习目标2和目标3。
【学习过程】
前备知识提示。
【高考作文评价标准简析】
在高考作文评价标准中,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之分。每个同学都想拿到发展等级。就发展等级而言,有四个评价维度:深刻、丰富、文采与创新。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对深刻和丰富的掌握,又可以从以下方面去理解和习得。
1.深刻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不停留于事物表层,能够去芜存菁、深入肌理,挖掘出事物的深层本质。
(2)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纷繁复杂中,能以敏锐的眼光,捕捉事物的主流和支脉,抓住重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牛鼻子。
(3)观点有启发性。观点要内蕴丰富,有现实针对性,引发人的联想和思考,激荡心灵。
2.丰富
(1)材料丰富。文章采用的材料数量多、跨度大、富有参差变化,内容丰赡,血肉丰满。
(2)意境深远。文章语言灵动,能够营造出富有韵味的情境和丰富思想的艺术画面。
【拆解法】
拆解法是将复杂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整为零进行分解,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常见的拆解法有概念拆解、要素拆解、过程拆解、逻辑拆解等。
二、课堂学习
活动1:比较不同察问题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例如忍字,就像一把刀刃放在心头上,形象传达出一种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即对自我个性的压抑和张扬。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符号,汉字形体方正,音韵优美,内涵丰富,极具魅力。
作为高中生,你有怎样的体悟?请你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段1
在书写中感受汉字的风姿,体悟汉字传达出的情意。汉字曾跨过悠悠中华历史的长河,书写了历史的鸿篇巨制。现在,它传至你的手中,当你写下它时,你也可以看到它的形体在慢慢呈现,它的意思在慢慢舒展,你感受到它的心跳,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当你用汉字抒发你满腔的激情时,你一定也感受到了自己对汉字的热爱。
文段2
在书写中感受汉字的风姿,体悟汉字传达出的情意。你在汉字的平仄铿锵中聆听感发:平似通透之境,上入灵霄之声,去临龙宫之调,入揽曲折之音。高元昂昂,不坠青云之志;低郁仄仄,叹尽九曲蜿蜒。你在汉字的仪态万方中流连沉思:横平竖直,方正而不刻板;篆行隶草,生动又有内涵。于开阖博大处,有海纳百川;于精细微小处,有摇曳多姿;于波诡云谲处,有中庸之道。你用汉字体味中国文化的内涵,也用汉字抒发自己深藏的情感。
【思】你认为哪个文段更好,为什么?
预设:文段2更好。文段2让汉字展现了灵动的色彩和富有诗意的深情,围绕汉字的声韵和姿态特征,揭示了汉字内涵,细致描摹了汉字之美以及汉字带给我们的影响。论证能扣住观点,论证更具体,细节更丰富,内涵更深入,更能说服人。
活动2:跟着课文晓思路
请复习以下课文片段,理清其论证思路,总结思路方法。
例1: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思】请概括该段的论证思路。
预设:先由“古之学者必有师”引出对“老师”概念的理解。接着围绕这一概念来具体阐释老师的作用,最后推出从师的标准。
【总结】该段思路展开的主要方法是概念的拆解。围绕“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这一身份概念,重点拆解老师的解惑和传道作用。
小组合作交流,选一例来分析总结。
例2: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思】请概括该段的论证思路。
预设:首先点明观点“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然后以阿房宫的纷奢和百姓的生活劳苦相对比来证明观点,最后揭示了秦的奢华带来百姓的反抗及其终致覆灭的命运。
【总结】该段思路展开的主要方法是要素的拆解。围绕秦爱纷奢和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把阿房宫拆解为柱、椽、钉、瓦、栏杆以及里面演奏的音乐等要素,同时把百姓的生活拆解为农夫、工女、吃、穿、住以及言语等要素。
例3: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六国论》
【思】请概括该段的论证思路。
预设:该段围绕“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论点,阐述六国土地得失过程来证明赂秦的危害。首先比较秦与六国土地得失问题引出不是战争导致土地丧失的观点,接着从六国土地过去的获得和如今的丢失,以及将来继续丢失的具体情况来阐述贿赂秦国的危害。
【总结】该段思路展开的主要方法是过程的拆解。围绕土地的变化这一问题,从历史、如今和未来不同的时间,拆解不同事情发展的过程。
例4: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非攻》
【思】请概括该段的论证思路
预设:该段围绕“非攻”的论点,阐述杀人越多带来不义和罪行的加重来表明战争的不义。首先用一个逻辑推理来证明杀人越多不义越重的观点,接着以现实中战争却被称赞为义与之对比,来批判战争的非正义性。
【总结】该段在判断战争是否正义这一问题上的思路展开的主要方法是逻辑的拆解。由杀一人,一死罪,推出杀十人,十死罪,再推出杀百人,百死罪,进而推出攻国应该是最大的罪。
活动3:品析习作明运用
【文题呈现】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请结合前面所学,补充下面文段的思考方法及路标词。
例5:好的故事是内容和形式的契合,是各个部分的有机统合。好的故事是有魔力的,初识驻足,再品沉浸,尔后沉思。有的好故事以情节摄人心魄,孩子们绕膝而听的情景不时涌现,成人追剧乐此不疲;有的好故事靠人物打动心弦,诸葛亮、孙悟空、阿Q、哈姆莱特、堂吉诃德、别里科夫……各色人物让我们津津乐道;有的好故事内涵丰厚,发人深省,引领我们叩问人生,改变人生叙事;有的好故事极富氛围感,韵味十足,在不知不觉中让人沉浸,得到心灵的洗濯。好的故事,无论是史诗巨制,还是抒情小调,它们以自己的千人千面烛照世象,给人以无穷的力量。qJnafpAGeoS50II0DYOlnEYXmTjEJpyl2j+iUElAFTQ=
该段的思考方法:要素拆解法
常见【路标词】:有的……有的……
例6:既然故事是有力量的,那么学习好故事,传承好故事,继而可以书写自己的好故事。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传承传统好故事是青年之责。曾几何时,韩潮成风,动漫火爆,好莱坞横霸,传统文化被弃之敝履。如今当我们重拾传统故事宝藏,水墨丹青重现中华之光,古风、非遗故事风靡海外,航空器名点亮星空,传统文化的血脉再次汩汩流淌。我们再次从这些好故事里,学到了中国智慧,感受到先人心怀天下的胸襟,找寻到中正高雅的生活情趣。它们为无数青年埋下了一颗种子,伴随着青年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传承好故事,才能铭记风雨兼程的过去,习得力量,方可撬动时间积淀里的经验与智慧,化极微于无穷、融小我于大我,书写自己的华章。
该段的思考方法:过程拆解法
常见【路标词】:继而、最终……
例7:好的故事是有生命的,是一种含章未曜的内在表达,是可以激荡心灵共舞的存在。它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引起灵魂深处的悸动。《西游记》的故事,不只是光怪陆离的神魔妖仙世界,这个想象世界的角色是有自身特质的鲜活生命,是这个世界的运行折射出的现实世界逻辑,是可以让尘世的我们投入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平静的心灵激荡起涟漪。好的故事,不是为了夺人眼球的矫揉造作,不是为了媚俗宣传的讨好煽动,而是创作者对世界的真实体验或想象的表达,它萃取了生活本相,自蕴独特生命力,不是故作高深的自说自话,而是可以沟通内外,让故事和读者产生化学反应。
该段的思考方法:概念拆解法
常见【路标词】:不是……而是、是……是……
例8:好故事常读常新,让创作者和读者双向奔赴。作者在好故事里盛放思想智慧,读者在故事里激起遐思共鸣,他们一起让好故事的内涵不断丰盈鲜活。一部《红楼梦》,有人读出个体的美丽和幻灭,有人悟出为人处世之道,有人窥见人性的复杂莫测。同样的故事,不同的感悟,历久弥新,何也?这当然和故事的内涵和讲法有关,更和“众声喧哗”有关。由于历代读者们的解读,丰富了故事的背景,充实了细节,填充了空白,勾连了当下,于是故事的各要素变得更丰富灵活,各要素的联动更多解,而这就进一步激发了读者的兴趣,从而带来一轮新的解读,新的解读又赋予故事新的生命力。好故事就在这互促共生中生生不息。
该段的思考方法是:逻辑拆解法
常见【路标词】:由于、于是、从而……
活动四:学以致用我也行
【实战演练】
【2023·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从以下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
任务1:请拆解“探索原因”。
任务2:请运用前面所学的拆解法,写一个论证段。
【材料解读】
陌生的世界:
物理空间(陌生的学校/场馆/他乡/国家/山川/星空/海洋/人群等)
精神空间(陌生的学科/研究发展领域/风俗文化/思维行事方式等)
探索的原因:
自我:好奇心/好胜心/梦想/超越 /恐惧
自然:乐趣/体验/神秘感
社会:同情心/责任感/使命感/掌握感/认同/征服
……
【任务2示例】
此外,对个人而言,乐于探索陌生世界也可能不仅是因为好奇心,也许是出于对无数的人们、无尽的远方的关怀。从精神追求来说,可能是“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境界,哪怕已经见过浩瀚星河无限宇宙,仍能在意一株嫩芽盛放时的生机不易;纵然耳闻目睹众生疾苦不得出路,仍能关怀身边人平凡之路的失意困苦。从现实的角度,探索陌生世界也是为了理解和自己属于不同群体甚至不同阶层的人们,让沉重和悲苦在理性沟通中渐次蒸发。正在奋力拼搏的年轻人,乐于探索陌生的山川大地以及与生计利害无关的文学历史,除了好奇心,还因为这是一种能滋养灵魂的精神,因为人不应该是一张白纸,只写着酒色财气、功名利禄的潦草白纸。
在写作中,千变万化的是题目,不变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拆解,就是一条可以抵达远方的思维路径,它让我们面对陌生,可以从容不迫,不绕圈子不含糊,深入内里,写得深刻,在一路拆解中,思路一步步打开,写得丰富,帮助大家在实践中找到突破。
[作者通联:广东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