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2024-10-17华倩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17期

摘要:文章以江苏省16所“双一流“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高校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情况。通过学生参与和反馈途径、培训讲座形式和其他在线资源,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表明,江苏省”双一流“高校普遍重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但仍可以从在线互动种类、培训讲座形式和在线学习空间3个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信息素养;“双一流”;在线学习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全省教育科研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1]。然而,在“十四五”时期,江苏省教育科研仍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江苏省正在大步迈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阶段,对教育现代化进程提出了新要求[2]。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需要紧跟规划,迈上新台阶。信息素养教育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之一[3]。在过去几年的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工作和学习几乎完全依赖在线方式完成。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在线教学服务,创新了一系列在线服务方式,提高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水平,为保护读者和馆员健康,保障高校在线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作出了巨大贡献[4]。“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基地,随着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在线教育平台和方式层出不穷,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从全国高校范围来看,江苏省“双一流”高校具备研究的数量基础。在2017年9月最新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中,首批入选高校共计137所,其中江苏省有15所,是所有省市 (除北京市) 中数量最多的省份。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图书馆服务水平存在一定关联,强劲的教育竞争力离不开图书馆服务的支持。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江苏省具有经验优势[5]。以江苏省 “双一流”高校为例,对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引领作用。

1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江苏省16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和网络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国内外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和内容,明确研究方向;通过网络调查法逐一访问这16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网站,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在线学习资源以及学生能够在线提升个人学习能力的相关内容。所有研究数据均截至2024年4月30日。

2调查结果分析

信息素养包含对新信息的敏锐性、利用获得的知识信息进行逻辑思辨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获取和处理细腻的能力,这些能力具体表现为检索、提炼、组织、使用和交流的技能,同时还包括道德修养[6]。信息素养教育旨在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个体的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主动精神、信息心理素质,并激发个体的信息智慧和信息潜能[7]。通过前期文献阅读和后期网络实践,本研究对江苏省16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基本概况进行了归纳整理(见表1),并从学生参与和反馈途径、培训讲座形式及其他在线资源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由于IP地址限制,很多栏目和入口无法进入,以下内容均为IP地址外所能预览的内容。讲座时间均为官网上展示的最新时间,其他在线资源是指图书馆已购数据库之外提供的在线学习资源。

2.1学生在线的互动种类

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16所“双一流”高校学生的参与和反馈途径较为单一。表1中所示的参与和反馈途径均为各高校图书馆主页上显示的联系方式。通过表1可以看出,每所高校均设置了多种联系方式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并提高服务质量。从图1可以观察到,电话、电子邮件和微信是所有在线互动方式中占比最高的3种,分别占24%、24%和22%,合计占所有互动方式的70%。微信通常指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虽然提供了一些基本服务功能,但在线沟通效率较低。微博、QQ和抖音三大社交媒体平台共占比16%,尽管它们是当前较为流行的在线互动方式,但实际使用的高校数量较少。聊天机器人和问卷反馈是较为新颖的互动途径,其中,聊天机器人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智能提供答案,几乎能够解决所有常见问题。问卷则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以便更新服务水平。此外,一些高校还推出了特色的在线互动方式。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图书漂流”和南京师范大学的“回音壁”。由于IP限制,这些功能无法全面体验,但从名称上看,它们都是较为创新的互动形式。

2.2培训讲座的在线情况

培训讲座是高校图书馆开设的面向全校师生的重要信息素养教育途径,其形式包括专题讲座、临时讲座、预约讲座及在线讲座。本文聚焦于在线培训讲座。从表1可以看出,以线下培训讲座为主的高校图书馆有9所,占全部16所高校的大部分。以在线培训讲座为主的高校较少,只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的图书馆,线上讲座的最大特点是灵活性,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的图书馆在培训讲座的线上和线下分配上较为均匀,基本是一半线上一半线下。同时,有些高校选择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讲座,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讲座通过线下和在线直播同时进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线下或线上讲座。苏州大学图书馆也有10场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讲座培训,并且有3场线下讲座录制了视频,方便学生回顾和观看。

2.3在线资源的覆盖范围

其他在线资源指的是除该校所购数据库资源外,用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在线教育学习资源。从表1可以看到,江苏省“双一流”高校中的16所高校均提供了在线信息素养提升资源,这表明这些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具有较高的意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的图书馆分别开设了“小蓝鲸”慕课、东图微课和“小煤球”微课栏目。这些栏目名称具有代表性且富有趣味性,有助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提供了与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在线课程及网站链接。其中,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还设有一个App专栏,由于IP限制,无法了解其详细内容,但从名称推测,可能是推荐供学生学习的相关App。此外,一些高校提供了详细的已购数据库使用课件、指南和视频,虽然没有额外的在线学习资源,但在已购数据库的使用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毕竟这些数据库是通过大量经费采购的资源,充分利用已购资源是这些高校的主要目标。总而言之,尽管江苏省“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意识,但在资源种类和数量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思考与启示

总体来看,通过对学生在线互动种类、培训讲座在线情况和在线资源覆盖范围三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江苏省“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于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表现出较高的重视程度,并采取了多项措施以促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然而,仍然存在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3.1丰富在线互动形式

在线互动形式的多样性能够显著提升信息素养教育的参与度,这不仅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参与途径,还促进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方式,信息素养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3.1.1开发智能聊天机器人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引入在线智能聊天机器人来丰富其在线互动模式。随着ChatGPT的兴起,聊天机器人再次引起广泛关注。ChatGPT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GPT技术的出现和流行将有助于图书馆行业从基于预设语言规则的传统聊天机器人过渡到智能聊天机器人[8]。在线智能聊天机器人则可以应对多方面的问题,例如根据用户的情绪推荐相关书单,讨论如何提升信息素养水平,描述用户在信息素养方面遇到的困境并根据具体情况推荐学习方案以及指导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个人提升等。智能聊天机器人通过多次对话训练,能够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答案,有助于解决不断变化的多样需求,增强在线互动效率,对于提升信息素养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此外,由于智能聊天机器人具有人性化的交互方式和隐私保护特性,用户可以通过与其简单聊天来释放当下的焦虑情绪和压力,从而对工作和学习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引入智能聊天机器人,高校图书馆的师生参与度将大大提高,对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关注度和资源利用度也将显著提升。这不仅有助于优化用户体验,还能推动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发展和创新。

3.1.2建立虚拟咨询系统

智能聊天机器人虽然功能多样,符合当下的流行趋势,但图书馆员的角色依然不可替代。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员均具备图书馆与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作为图书馆的辅助工具,而图书馆员才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力量。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围绕图书馆员建立虚拟咨询系统,以丰富反馈途径。虚拟参考咨询是图书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推出的一种参考咨询服务形式,图书馆员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实时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从而使读者能够及时得到问题的反馈[9]。完善虚拟咨询系统,以图书馆员和用户为链接,打造馆员面对用户的平台,融入工作平台,从而帮助读者更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此外,还可以围绕用户建立图书馆在线论坛,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互动。图书馆员可以在论坛发布精选话题,供校内用户讨论,从而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更紧密的联系,为校内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强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互动,还能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

3.2优化培训讲座开展模式

通过前文讨论的结果可知,江苏省16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内容为培训讲座,其主要形式仍然以线下为主。这不仅受限于传统的教室教学观念,更受到信息技术水平的影响。当前看来,最为理想的模式是线上直播与线下课堂并存。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讲座,对信息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需要保证线上直播的流畅度和清晰度,还要确保直播前的同步准备、直播后的视频归纳整理,对软硬件和操作水平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此外,还需关注一些涉及保密性质的讲座、第三方直播平台的使用是否存在隐私泄露风险,直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断电等突发情况。线下培训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如何让线上听讲座的人有参与感,如何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等。因此,作为“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应适应线上线下培训讲座的发展趋势,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对所选用的讲座直播平台及直播过程中的各项状态进行严格把控。同时,在培训讲座的内容设置上也应进行相应调整,打造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团队,不仅负责直播相关业务,还负责线上线下的信息素养课程,确保培训讲座内容的质量和效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力。

3.3打造在线学习空间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服务部门,其主要目的是集中优质资源供全校师生使用,以更好地支持科研工作和学生成长。“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更应承担起知识服务的职责,为其他高校树立榜样。江苏省的16所“双一流”高校均提供了在线信息素养提升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已购数据库,还包括图书馆员搜集整理的优质在线学习资源。然而,尽管江苏省“双一流”高校已经意识到利用在线学习资源提升信息素养教育水平的重要性,但资源入口难以发现、资源分散、资源种类有限等问题仍然存在。高校图书馆应打造专门的在线学习空间,并以具有该校特色的名称命名,如南大图书馆的小蓝鲸和矿大图书馆的小煤球。该空间应显示在图书馆网站主页的一级目录上,囊括所有该图书馆提供的在线学习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国内外相关网站链接、图书馆自制的学习视频和音频、推荐的学习App和互动小游戏等。将所有在线学习资源集中在一起,便于师生查找和使用,从而更高效、便捷地提升信息素养。此外,在线学习空间的模块可以不断完善和扩展。通过丰富在线互动形式,获取师生的及时反馈,从而持续优化在线学习空间,增加资源种类,并根据使用频率调整模块设置。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提高在线学习效率。

4结语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江苏省的16所“双一流”高校在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表现出较高的重视,但在未来的发展中仍有提升空间。除了丰富在线互动形式、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和优化学习空间,还有许多有助于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值得深入挖掘。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提升图书馆形象和核心竞争力,从而为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佚名.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的通知[J].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2022(1):181-197.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3]尹华伟.“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探究:《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与教育探索》荐读[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3(8):206.

[4]王波,周春霞,陈凌,等.积极融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局,切实创新非常时期服务策略:全国高校图书馆疫情防控期间服务创新情况调研报告[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2):5-17.

[5]严格.江苏省“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0(4):78-86.

[6]肖自力.信息素养教育和高校图书馆的使命[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3):2-5.

[7]王俊杰.略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馆论坛,2004(4):194-196.

[8]张鹏.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重新定义图书馆用户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4(2):123-129.

[9]范爱红,林佳,邵敏.清华大学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探索、实践与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增刊1):54-57.

(编辑编辑李春燕)

Research on 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taking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HUA Qian

(Librar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16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these universities. Through student participation and feedback channels, training lecture forms, and other online resources, the survey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study shows that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generally attach importance to 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but can still be improved from three aspects: online interaction types, training lecture forms, and online learning spaces.

Key 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double first-class”; online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