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建构
2024-10-16项婷婷
摘 要道德话语体系建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话语出场、语境、主体、主题、内容、策略等方面建构起新时代的道德话语体系,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道德”“为什么进行道德建设”“如何进行道德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新时代道德建设的逻辑起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丰厚的道德滋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理论建构
作者简介项婷婷,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道德话语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传递道德理念、规范道德行为、引导道德实践的载体或媒介,主要包括道德概念、词汇、论断、故事、命题、文字等。道德话语体系则是主体为表达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等而建构的一种话语体系。道德话语体系建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为滋养,以中国人民道德实践为现实关照,积累了丰富的道德建设经验,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话语体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凝练了“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集体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联话语,围绕道德话语出场、语境、主体、主题、内容、策略等,建构起新时代的道德话语体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道德建设的集体智慧。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
出场建构
话语承载着一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话语的出场与建构是一个系统性、历史性和连续性的过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连接理论与实践,融通历史与未来,融合传统与现代,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回归与坚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的继承与发展,是对西方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道德的批判与超越。
(一)理论出场:源自党对先进道德观念的守正创新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建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建构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石和文化渊源,是在赓续理论、传承文化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中华传统道德观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多次论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来源,反复重申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和立论基础,并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为新时代道德话语体系建构奠定了哲学基础。此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为新时代道德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肥沃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和相信人的德性,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彰显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道德品质。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道德资源,持续推进中国传统美德的现代化转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道德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实践场域:立足于积极应对道德问题的客观需要
现实的道德困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出场的实践来源。当前,我国物质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与人的精神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存在明显分化,善恶不分、义利错位和诚信缺失等道德问题层出不穷,构成了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挑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构道德话语体系的现实必要性,明确提出要“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准确把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重点关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场域,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加强道德建设的实践要求,即“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2]。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
语境建构
话语语境即话语建构的语言环境,包含时间、空间、情境等因素。话语语境是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前提,话语体系是话语语境的外在表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将道德置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语境中,建构出既包含宏大世界场景又涵盖微观个体生活、既刻画社会发展样态又展现治国理政叙事特征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体系。
(一)民族复兴语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复兴梦”“强国梦”,开展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道德实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站在民族复兴的视野高度,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道德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引导人们正确处理道德冲突,凝聚价值共识和价值追求,形成了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了坚实的精神堡垒。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青年的道德培育,重视培养时代新人,号召“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将道德观念转化为生活话语,将道德模范先进事迹转化为理论话语,建构起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的道德话语体系。
(二)自我革命语境
自我革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破除“历史周期率”困境的新答案,是加强党的道德建设、永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执政兴国的“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要以建设世界强党为目标,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将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这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守党员本色,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夯实思想道德基础。在干部选拔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标准,建立失德问责机制,通过巡视调查、民意反馈、访谈交流等常态化制度化的管理形式,夯实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基础。同时,通过六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筑牢了思想道德防线,生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中最生动的道德实践话语表达。
(三)精神谱系语境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构建中华民族之魂的基石,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髓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与纯洁高尚的道德品质相结合,将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社会主义先进道德置于“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深刻的理论魅力和鲜活的实践价值”[4]的精神谱系之中,极大地丰富了道德话语体系的价值根基和历史底蕴,实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共产党百年道德实践展现了气势恢宏的壮美画卷,凝聚了团结奋进的道德力量,串联起了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征程,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立的道德追求,为加强新时代道德建设积蓄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将道德品质熔铸于精神谱系的语境之中,有利于进一步传承传统文化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党的百年道德实践中寻找道德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丰厚的道德滋养。
(四)全球治理语境
“缺乏道德的市场,难以撑起世界繁荣发展的大厦。”[5]构建全人类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解决全球治理困境的关键所在。大党之大,在于其胸怀之大、格局之大、情怀之大。中国共产党作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全球第一大执政党,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全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为全人类谋幸福、求发展。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人类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和全球发展的现实体察,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义理念,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国际性视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治理智慧和战略意识。面对全球治理困境,中国共产党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践行正确义利观,在解决好中国现实问题的同时,积极回应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发展之路是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现代化之路,是其道德伟力的生动彰显,也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国际情怀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道德追求的正义性和正当性,对全球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
主体建构
在话语实践中,话语主体既是话语的言说者和传播者,也是话语的接受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紧扣道德建设的实践特质,从社会、集体、个体三个维度构建起社会道德、集体道德、个体道德相互塑造的道德话语体系,实现了新时代道德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双线发展。
(一)社会道德
社会道德以社会作为道德的主体或载体,是对社会群体的外在规制,社会道德不同于集体道德、个体道德,并非是集体道德和个体道德的简单相加,其调节的是整个社会,具有广泛约束性。社会道德依附于社会特别是社会制度而存在,社会道德以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表达了社会秩序建构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其具有社会主义道德的意识形态属性,显著区隔于资本主义道德的意识形态性质;其价值目标是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道义支撑,同时致力于为全球道德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守为民初心和使命的话语下,催生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方向引领性话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反映社会主义基本属性的价值导向性话语,以及道德教育、舆论宣传、制度保障等方法论层面的话语,由此产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核心话语。
(二)集体道德
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918.5万名,其集体道德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而不是个体党员,但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由无数名党员在百年道德生活实践中锤炼而成,共产党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中国共产党集体道德话语体系中的“‘集体’必须是真实的集体,即把社会普遍利益与个人利益真实地统一起来的集体”[6],集体主义是其道德生活的实践原则,集中体现了共产主义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源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集体主义倾向,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向善、求善、行善的集体道德生活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作为集体道德的主体,始终坚持以实现全体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为道德理想,深刻体现了共产主义的道德追求和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蕴含着道义和革命的力量。道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重要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环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政德建设,明确强调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发挥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建设,是完善共产党人崇高德性和党性的必由之路,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由之路。
(三)个体道德
个体道德从微观个体角度出发,将个体视为道德的主体或载体,个体道德是相对于社会道德而言的,是社会道德的个体内化。与社会道德不同,个体道德依附于个人,通过个体道德实践活动表现出来,个体道德以追求自身理想人格为要义,是对个体自觉的内在要求,具有内在性和多样性的特征。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个体道德不能脱离社会道德单独存在,社会道德为个体道德的形成提供指导和规约,而个体道德的外化则会促使良好社会道德的形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7]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起新时代向上向善的道德风向标。“最大公约数”“新时代的弄潮儿”“新时代好青年”“时代新人”等话语,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个体道德建设最饱满的叙事表达。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
主题建构
“话语主题是指话语实践过程中话语主体就针对性议题蕴含的中心思想。”[8]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作为话语体系的主旨内核,以中国特色的道德叙事体系为外延表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中国共产党道德叙事体系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的道德叙事体系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传承与升华,二者共同构筑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主题。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主旨内核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主旨内核。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立场出发,认为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结底是物质利益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在道德的本质上,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不存在任何“普适性道德”,任何道德都不能超越阶级基础而存在,任何道德都是为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服务的。在道德的产生上,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产生于人们生存发展的需要,劳动是人的劳动,道德是人的道德,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因而劳动是道德产生的首要前提条件。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等各种关系的产物,道德正是为了协调各种关系而产生的,因而各种社会关系为道德的产生提供客观条件。道德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体现,与动物的行为皆是出于本能不同,人的道德行为源于人的自由选择,因而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在道德的功能上,马克思恩格斯彻底摒弃“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的错误倾向,科学分析了道德的能动作用,充分肯定了道德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但作为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道德批判并不能完全消解社会矛盾,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从不妄图把社会进步的希望寄托在唤醒资本家的良知上。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建构明确了原则遵循,擎画了目标图景,构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审视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建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必备的理论自觉。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外延表征
中国特色的道德叙事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外延表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指引,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发展的宏大实践中,锻造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质,展现了中国理性、负责任的道义担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道德话语体系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为传承,探讨了道德话语“本质论”“功能论”“原则论”“建设论”等独特的理论命题,生成了“社会主义道德”“集体主义”“道德示范”“道德建设”等叙事主题,从道德主体、道德范畴、道德教育、道德建设等维度调试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观的主题内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
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
xLpzV6uHyYVz35latp55oWVLksG9Wbjf1gcjXH/a9js=内容建构
话语内容是话语实践过程中主体对道德建设独特问题域的准确把握,是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逻辑主线、理想表达和价值内核的生动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内容建构围绕道德与时代、道德与人民、道德与精神、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展开,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道德”“为什么进行道德建设”和“怎样进行道德建设”等核心问题。
(一)道德与时代
道德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而是经济基础的现实反映,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从道德与时代的关系变化中重新审视道德的本质特征,既强调道德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与一定的历史时代相联系,又充分肯定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时代发展的推动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9]这一论述高屋建瓴、意义深远,是对新时代道德与时代关系的全新思考,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浓厚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二)道德与人民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百年道德建设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将道德品质落实在服务和依靠人民之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牢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道德使命,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弘扬的是“以全人类的‘普遍利益’为基础,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以实现全人类的生活幸福为终极目标的道德”[10]。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道德与人民关系的再认识,充分认识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之于人民幸福、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不断探索中探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向何处去、何以能成等关键问题,确证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建构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指引人民的本质属性,进一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情怀和唯物史观立场。
(三)道德与精神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11]优良的道德品质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源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精神密码。在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实践中,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充分发挥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深深熔铸于中国共产党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重大历史任务之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道德”与“精神”进行关联性建构,提炼出道德风范、道德品质、道德标兵、功勋荣誉等精神标识,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以爱国主义、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建设等为主题课题,不断创造道德叙事的新范式,开辟了道德建设的新境界。
(四)道德与法律
道德和法律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的功能,坚持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守;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12]这一论述着重强调了道德与法律之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推进新时代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道德与法律自身的发展,要协调好“法治”和“德治”的关系,要解决好道德领域和法律领域的突出问题,如诚信缺失、法治能力不足等,要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从而实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协调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对马克思恩格斯道德与法律关系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道德建设的全新理解。
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
策略建构
话语策略是话语主体实现话语目标和话语任务的方法,是话语主体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体现,其建构方式直接影响到受众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将道德建设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建构的现实样态,“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13],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营造了良好的道德生态。
(一)讲道德的话语策略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讲道德就是要使道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道德规范入脑入心,培养人们正确的道德认知,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磨砺人们的道德意志,提高人们的道德实践能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讲道德,就是要从小讲起,从青少年讲起,青少年是道德建设的重点群体,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养成的重点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对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并鼓励广大青年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和道德修养,为人生成长之路打好坚实的道德根基。讲道德,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现代生活,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每个中国人都成为中华美德的传播者和弘扬者。讲道德,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引导人们自觉审视自身的道德观念,逐步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动力。讲道德不仅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精神滋养,也为引领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二)尊道德的话语策略
尊道德就是要将道德置于神圣崇高的地位,将其视为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使人们重视道德,敬仰道德,捍卫道德。尊道德不仅需要以道德之名尊重道德模范,更需要以制度之名捍卫道德模范的光辉荣耀。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是崇高道德使命和道德追求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宣传学习道德模范的现实意义,强调“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14]。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建立健全诚信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将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各类侮辱英雄、诋毁烈士、抹黑先进的错误言行予以坚决打击,建构起尊重道德、崇尚道德、捍卫道德的法律话语,在全社会营造尊敬模范、学习模范、争做模范的浓厚氛围。
(三)守道德的话语策略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守道德关键在于自觉进行道德实践,自觉追求崇高的道德目标,使道德外化于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道德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一是加强“四德”建设。培育崇高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人民过有德行的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的价值旨归。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推进“四德”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15]。其二是抓住关键群体。加强社会关键群体的道德建设,特别是政德建设和师德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政者的操守和品行如何,关乎民心向背,关乎国家兴衰,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政德建设,明确强调“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16],要求党员干部既要践行对党忠诚的大德,也要践行为民谋利的公德,还要践行严于律己的私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此外,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将师德师风视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多次强调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思想道德建设摆在师德师风建设的突出位置,激励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17]的“四有”好教师。其三是关注重点领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道德建设成为新时代道德建设的突出变量。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可能引发的主体遮蔽、数据泄露、算法失当等一系列伦理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在“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18]上下功夫。此外,生态伦理建设也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生态道德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良好的生态环境”视作“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9],积极推动“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20]。由此可见,守道德的话语建构深刻表达出新时代道德观的内涵和精神,塑造了新时代道德建设的原则和标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37.
[2][5][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1,489,133-13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80.
[4][8]祁雪春,邢云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话语体系的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23(7):50-57.
[6]刘琳.论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记忆谱系[J].齐鲁学刊,2021(4):82-88.
[7][11][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8,158,158.
[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23.
[10]曹洪军.论马克思道德观的辩证批判性特质及其当代价值——基于“利益”与 “道德”关系的视角[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2):120-129.
[13]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15]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22.
[16]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27.
[17]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4-09-10(1).
[18]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 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8-11-01(1).
[19][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493,500.
责任编辑︱何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