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大地课堂”育人创新实践
2024-10-16段福生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是一所区属中职学校。伴随着新时代昌平区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和社区发展步伐的加快,学校在多元主体育人的过程中遇到了三大难题:效益链尚未形成,企业积极性不高;资源链整合不足,资源集约化不强;育人链耦合不够,育人效能待提升。
学校充分认识到,只有扎根大地,才能与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和社区发展主体同频共振,焕发办学育人的生机活力;只有融入大地,才能有效运用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和社区发展过程中的丰富资源,搭建起生机勃勃的育人平台;只有服务大地,才能在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和社区发展服务中创设新时代全息鲜活的育人场景。基于上述思考,学校率先提出区域“大地课堂”育人理念,开展区办中职学校“大地课堂”育人综合改革。
创新“大地课堂”育人机制
学校深刻理解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和社区发展同频共振中各主体的价值诉求,通过助推技术链、产业链、专业链的融合,共创效益链,激发企业积极性,探索“大地课堂”育人机制,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实现资源共用、场景共创、课程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共同涵养区域职教发展生态,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效能。扎根区域大地,创设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社区发展三大产教联盟,再造职教集团,创新“扎根大地”育人机制,焕发北京市首家职业教育集团——北京昌平职业教育集团的活力,涵养“大地课堂”育人生态。
以品种繁育为切入点,打造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品,激发14个镇58家合作社的积极性,成立乡村振兴产教联盟,与极星智慧农业、京东等企业合作,创建智慧农业产业学院、京东电商产业学院,形成服务乡村振兴“大地课堂”育人机制。
以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新项目为载体,吸引4大产业56家企业,成立产业升级产教联盟,与上汽大众、首都机场等单位合作,创建上汽大众SCEP北京培训基地、首都机场航空服务产教融合中心,形成服务产业升级“大地课堂”育人机制。
以服务社区发展为切入点,与5个街道113个社区联合成立社区发展产教联盟,通过服务社区发展项目,与联想、美团等企业合作,创建联想工程师学院、美团数字生活学院,形成服务社区发展“大地课堂”育人机制。
搭建“大地课堂”育人平台
融入区域大地,充分发挥“大地课堂”育人机制的作用,运用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和社区发展的丰富资源,搭建生机勃勃的“大地课堂”育人平台。
整合集约乡村振兴需要的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和广大乡村三方资源,建设设施农业示范生产等4大技术中心、4个产业学院、1个数字服务平台,设立17个特色小镇和示范村,设置14个益农村校技术推广站,服务14个镇58家合作社、321个行政村,搭建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地课堂”育人平台。
整合集约产业升级需要的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和区域行企三方资源,建设智行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3大技术中心、8家产业学院、1个数字服务平台,服务昌平4大主干产业56家企业,搭建服务产业升级的“大地课堂”育人平台。
整合集约社区发展需要的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和社区街道三方资源,建设大数据创新服务等3大技术中心,创建4家产业学院、1个数字服务平台和10个社区驿站,搭建服务社区发展的“大地课堂”育人平台。
创新“大地课堂”育人模式
学校深入分析区域乡村振兴全产业融合、产业升级新技术引领和社区发展民生的服务特征,摒弃传统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类型定位,精准定位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和社区发展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类型,突破职业学校以专业划界培养人才的模式,率先探索了基于乡村振兴全产业链、产业升级技术链和社区发展服务链组建专业集群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培养模式,创新区办中职学校“大地课堂”育人模式。
服务区域大地,依托乡村振兴育人平台,围绕乡村振兴上游产业育种、种植、采后处理,中游产业农产品深加工、销售,下游产业餐饮服务与品牌赋能,将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耦合成育人链,构建智慧农业专业集群,开发产业链平台课程、专业链项目课程,组合形成“积木式”课程体系,学生在生产中学习与实践,联合培养合作社负责人等6类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地课堂”育人模式。
依托产业升级“大地课堂”育人平台,基于车辆智能化制造技术、燃油汽车发动机技术、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技术的升级方向,将技术链、专业链、人才链耦合成育人链,构建汽车专业集群,开发“积木式”课程体系,组建项目教学团队,促进岗、课、赛、证融通,在服务产业升级中增强育人效果,联合培养智能汽车等3类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创新服务产业升级的“大地课堂”育人模式。
依托社区发展“大地课堂”育人平台,以社区智慧治理作为切入点,将服务链、专业链、人才链耦合成育人链,构建信息技术专业集群,形成“积木式”课程体系,联合培养大数据服务等3类服务社区发展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职业唤醒、职业养成、职业助行”三阶段,实施“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的学徒培养模式。学生经企业面试获得学徒资格,注册工号和学习账号,接受企业化管理,每名学生均有企业认证的工程师和学校专业教师作为自己的导师,通过企业文化渗透、企业项目实训、企业岗位实践,最终进入企业工作,从学徒变员工,创新服务社区发展的“大地课堂”育人模式。
经过8年实践,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实力显著提升,同时有力助推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70%的学生进入大中企业就业,用人满意度高达99.2%;培养出全国生态文化村带头人赵立新、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全国8强技能主播王巍烨等大批优秀毕业生。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一等奖11项;在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校开发的蝴蝶兰、苹果酒、春饼宴等16个产业项目在全国推广,其中“康陵春饼宴”项目年收入从10万元跃升至1200余万元。面向农村、社区、企业、军队、中小学的社会培训全区覆盖,有力支撑了昌平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北京市充分就业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