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学校文化,培育“若水少年”

2024-10-16逯士栋

教育家 2024年38期

生活中,水无处不在,形态万千;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周王小学坐落于景色秀丽的玉符河东岸,《水经注》称玉符河为“玉水”,其下渗的河水是济南诸泉的来源之一。学校地处山东济西国家湿地公园的总规划区域,距学校北大门十米之遥便是腊山生态景观河。可以说,“河水相绕,林草相依”正是学校丰富自然资源的体现。

学校认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正如教师们以无私的大爱默默奉献;“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体现了教育具有塑造良好品性的教化作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激励着师生树立远大目标,勇往直前。基于此,学校确立了以“水润”为核心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水润教育”,践行“以水润智、以水润行、以水定向、以水润心”的教育模式,倡导教师遵循教育的自然规律,因变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培育学生养成如水一般的谦逊、奔流到海的追求、刚柔相济的能力、海纳百川的大度、滴水穿石的毅力,成为灵动、儒雅、健康、自信的“若水少年”。

以“水”润智,丰盈课程体系

学校以独特的“水文化”为背景,依托“水润教育”的开展,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项目化探究式学习活动。各教研组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如资料搜集、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经典阅读、艺术创作及绘本制作等,深入研究水文化,创设了“古人眼中的水”“水汉字的起源”“水费单里的奥秘”“水费图形可视化”“水资源现状调查”“水培大蒜”“最高的冰塔”“水与生命”“倒立的水”“水拓画”等多个项目化课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水的知识,理解其意义与价值,帮助他们养成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同时,学校还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水”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体育等多个学科中的渗透与贯通,使他们通过“学习—实践—展示—评价”四个连续的阶段,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项目化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其实施促使教师角色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教学方式从全面讲解转变为适度点拨,从包办代替变为提供支持,从单一评价转变为多元观察,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预留出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具体表现为:在讲授知识前,强化学生阅读、思考、记录等环节,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鼓励他们自主选择,并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为他们创造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项目化课程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了关注,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积极参与项目化课程,学生提升了自信,初步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阅读大量资料,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阅读能力得以提高,特别是文学素养有了很大提升;通过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很多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像水一样坚韧不拔、志向远大,面对挑战时能够从容不迫、勇于探索、不懈追求。

以“水”润行,整合教育资源

寻水。为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使他们充分感受家乡的魅力,学校带领“若水少年”们开展了一系列“探寻身边之水”红领巾寻访实践活动,如“三桥见证小康路,喜看家乡新变化”“黄河时代,筑梦槐荫”“笔墨随时代,长河赴奔流”“小手拉大手,传承黄河文化”“数字时代,智慧黄河”,等等。教师带领学生自玉符河畔出发,熟悉济南“三桥”的历史变迁;沿河北上,感受小清河的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探寻睦里清源,见证小清河的美丽蝶变;立于黄河大坝之上,观赏秋天的颜色、黄河的雄浑。学生们在沉浸式的体验里得以感悟历史的深邃,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增强了文化自信。

学水。中国共产党的“红船”自启航以来,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已行驶百年,一路风雨兼程,无畏前行,引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实现民族独立,从战火纷飞的岁月迈向和平繁荣的新时代。其间,领袖们展现了水的不同特质,学校依托传统节日与纪念日,通过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及语文课,向学生讲述领袖故事,传承伟人精神。同时,开展校内研学活动,借助“水之品质故事牌”等阵地,引导学生感悟伟人身上如水一般谦虚、包容、坚定、勤劳、清廉等优秀品质。

以“水”定向,创新教育评价

水滴细流,终将汇成壮阔之海。学校构建了由校级中层领导、辅导员及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的“三级智囊团”体系,集思广益,深度融合“红领巾奖章”的实施策略与本校的独特优势,分年级、分层次地设定了争章目标与内容,制定了详尽的实施细则,明确了争章种类,设计了争章计划,深入解析了奖章背后的深远意义,确立了清晰的获章标准,构建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水润”评价体系。

这套评价体系全面覆盖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实行序列化、综合化的评估方式。其中,“红领巾奖章”特色章争章活动尤为引人注目。水滴造型印章的设计,巧妙融合了道家“上善若水”的德行理念与儒家“水”之仁爱的文化精髓,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石,强调品德修养在日常生活点滴积累中的自然形成,倡导心向善行的价值观。当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或是展现出乐于助人、坚强果敢等优秀品质时,就会得到一枚充满美好祝愿的“小水滴”印章。这些印章不仅代表了对学生努力的认可,更是他们在成长道路上不断获得激励、逐渐成长进步的见证。每一枚“小水滴”,都是美德的凝聚,象征着一种美德元素的传承,学生每获得一枚“小水滴”,便在美德之路上累积了一份宝贵的能量。正如水滴汇聚成海,美德的积累亦需时日与努力,通过每一次善意的举动、每一次良好习惯的养成,帮助他们未来成为优秀的接班人。

以“水”润心,营造育人环境

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风貌的直接展现。学校深入挖掘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巧妙利用校园空间,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角一景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学校按照区域划分不同主题,以“身边之水、济南之水、黄河之水”为主线,生动展现水的多样魅力;以“水之品质、水之名曲、水之名画”的多样化阐释,深刻揭示“水润”文化的精髓与价值;以“智者乐水,诗情吟水”为主题,将与水有关的古诗词装饰在楼梯、墙面上,让学生在攀登“知识阶梯”的过程中感受水文化的熏陶。此外,学校还以水滴为元素,设计了活泼可爱的“若水少年”吉祥物,并将寓意深远的“水纹”校标巧妙融入校园的各个角落,使校园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无声滋养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田。

有人说,做水一样的教育,是自然的、和谐的、美好的,如果学生能够过上水一样的人生,那么教育就抵达了幸福的境界。我们相信,每一滴水的力量,终将汇聚成浩瀚的海洋,唯有沉潜蓄势,方能厚积薄发。学校将坚持以“水”育人,走好特色发展之路,激发办学活力,润泽师生生命,努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在槐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