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玉娟:愿做教育路上永远的“追光者”

2024-10-16范琪

教育家 2024年38期

北京光明小学校长韩玉娟称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中师毕业后如愿成为教师,入职不久就展现出一点天赋,让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听课后感到眼前一亮,直言在她生动活泼的课堂里“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扎根教育31年,韩玉娟在追求成为好老师的过程中,又相继得到了多位专家名师的指点,不但从他们身上汲取到丰富的教育智慧,也通过不懈努力,凝练出自己的教学主张与风格,走出了一条守正创新的教育之路。

把学生放在心坎儿上

1993年,韩玉娟来到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任教。刚成为教师时,她时常感到困惑,自己为工作用心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有的学生总是不听话?为何他们在课堂上总会冒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为什么自己出于好意的严格要求换来的却是学生的不解和畏惧?……直到某个偶然的机会,她成为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第一批进站成员,在师傅和同伴的影响下,尝试走入儿童心中的数学世界寻找答案。

在一次外校公开课上,教学开展得十分顺利,但当课讲到一半时,韩玉娟在学生间巡视时忽然发现大屏幕遮挡了两名学生的视线。站在他们的位置抬头看,黑板的大部分内容被遮挡得严严实实,但现场空间狭窄逼仄,无法立即为他们调整座位。学生们很善良,始终在课上努力应和着,被关注到之后还和她说了好几次“没关系”。韩玉娟只好在下半节课给他们更多关注和发言的机会。课后,她为自己没能提前注意到现场的情况深感愧疚,“这不仅是给学生的一堂课,更是给我自己的一堂课。”自那以后,她养成了每次走进教室必先环视一周的习惯,确保自己能够“看到”每一名学生,也时刻提醒自己把学生放在心坎儿上。

韩玉娟认为,“看见”学生是与他们建立师生联结的第一步,也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通过在课堂上观察他们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可以进一步读懂他们的学习需求。比如面对提问时,有的学生表达流畅,能够反映他们思维的连贯性;有的学生目光躲闪,则可能暗示他们对当前的学习内容存有疑惑。

基于这样的观察和思考,韩玉娟在每堂课上都力求做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他们是怎样学习数学的”,再据此不断调整自己教学的思路和逻辑。对于很多教师而言,课上临场应对突发情况具有很高的挑战性,但韩玉娟却喜欢课堂出点“意外”,“因为如果仅按照教师的设定,或许一堂课会按部就班进展得十分顺利,但往往缺少思维的对话和交锋,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暴露他们的问题和困惑,也难以收获预期之外的精彩。”

一堂新授课中,当韩玉娟问到“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样的关系”时,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按照原先的课堂设计,她本想让学生在已经画好的集合图中作出分辨即可,但看到学生的反应,临时决定让他们自己尝试在黑板上用大圈和小圈画出两个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于是,一名学生走上讲台,很自然地将表示正方体的小圈画在了表示长方体的大圈里,快要画完时,突然有学生说:“不对,小圈应该有一部分在大圈外面。”听到这种说法,其他学生开始小声讨论起来,在黑板上画图的学生也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修改了答案。韩玉娟用手指着“出圈”的部分,故作疑惑地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画呢?你们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不少学生的回答是:“既然有特殊的长方体,那么正方体也应该有特殊的类型。”但谈到具体的例子,大家都面面相觑,谁也找不出“特殊的正方体”。当发觉学生在用类比的思路学习数学后,她又耐心地带着他们复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们才真正理解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明白了类比的思路并不能一概而论地适用于所有知识的学习。

看见数学思维的成长

教师成长的过程是持续而深入的。教师不仅要在专业技能上获得精进,更要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提炼出独特的教学主张与教学特色。韩玉娟坚持探索四段式教学、先学后教、游戏和游戏化等教学策略,还尤其主张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成长。她观察到,部分教师讲课追求事无巨细,习惯于小心翼翼地帮助学生绕过理解上的所有困难,使他们跳过了原本曲折的思考过程,难以从中形成并锻炼数学思维。还有些教师热衷于归纳各类题型,课堂上仅专注于传授应试技巧,引导学生遇到类似题目时套用模板解答,导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问题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在韩玉娟看来,这些都是学生在练习时觉得“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的重要原因,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韩玉娟坚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她希望将自己的数学课打造成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自由王国”,将他们的智力从思考的舒适区中解放出来,用于经历充分思考的过程,从而使他们深入理解公式、定理背后的本质与内涵。在《足球的秘密》一课中,她先引入了一段阅读材料,通过引发学生提问等环节,带领他们初步了解以足球为代表的阿基米德多面体的特征,随后引导他们利用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连接器三种学具,拼出立体的足球模型。在动手操作前,她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计算并讨论拼好一个足球模型所需的各类学具数量,再向她报送清单,领取对应数量的材料完成拼合验证。“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学生拿到学具后急于拼成模型,在动手的过程中淡化思考。”韩玉娟解释道。验证环节后,她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发言,拼合成功的小组向大家分享经验,未成功的小组进行反思与总结。经历合作、探究、交流、反思,每一名学生的想象力、空间观念、模型意识等,又在复盘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多数学生眼中,数学思维是抽象的,平日里看不见也摸不着。韩玉娟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带领他们在生活的相关情境中不断体悟,再通过语言、绘画等形式表达出来,使之具象化、生动化。比如在为一年级学生讲解加减法概念时,她很少布置计算题,而是引导学生发现并记录身边发生的加减法“故事”。第二天,全班学生讲出了20多个数学故事,有的孩子用树叶贴成一幅叶子画,用大树抽枝发芽的景象阐释加法的含义;有的孩子讲述了一段小鱼与猫之间的故事,通过盘子里鱼骨头的形象对比,让大家对减法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当学生思考过生活中相应的数学事例,并能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自然就能牢固地掌握其中所蕴含的知识。”

在韩玉娟的课堂上,学生从已知探索未知的过程是自然而流畅的。很多时候,学生们甚至不觉得是在上课,而是在生活场景中参与了一场充满乐趣的游戏。在讲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时,她设计了用正方形瓷砖铺设长方形地面的场景,引导学生策划具体的铺设方案。学生们将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和教室的墙面上,通过观察、对比整面墙上各式各样的作品,很快挑出了使用瓷砖数量最少的铺设方案,从而理解了“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教学“圆的认识和周长”一课时,她带领学生探究“捆扎多棵白菜所需的最短绳长”,并用固体胶棒模拟白菜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们通过测量并记录不同捆扎方式下多棵“白菜”所需的最短绳长,在分析平面图的过程中,由易到难发现了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将数学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不仅是为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促进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反映,从而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未来成长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类复杂问题。”韩玉娟谈道。

跳出教育看教育

韩玉娟从小便怀有一种教师情结,因为享受站在讲台上的感觉,喜欢听粉笔与黑板摩擦时发出的“哒哒”声,她在学生时代便时常自愿担任老师的助教。放学后,她把同学们召集到自家的院子,分给每人一个小板凳,自己则站到台阶上,在一块墨汁刷成的木板上写板书,有模有样地给大家讲课。

这份对教育的憧憬和热爱化为现实后,不仅没有因为日常工作的辛劳和烦琐有过丝毫退减,反而变得更加浓烈,成为韩玉娟一往无前的不竭动力。在身边人看来,韩玉娟成为教师后吃过很多别人不愿意吃的苦,比如为了进修学习,挺着孕肚来回乘4小时公交去大学里听课;即便承担了教学管理工作,每年还坚持承担至少一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或许是因为从小成长于乡村所磨炼出的一股韧劲,回忆起那时的经历,她并不觉得有多么辛苦,只把这些当成是积蓄成长的力量。

从教以来,韩玉娟走进过培智学校做志愿者,担任过兼职教研员、区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等多重角色,也跟随民进组织去过河北张家口、新疆阿勒泰、内蒙古乌兰察布等地支教送课,至今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丰富的经历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她的专业素养,还让她有机会“跳出教育看教育”,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审视教育的理想与现实。韩玉娟觉得,每一次到外地走访学习,她总能对前沿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收获新的理解;而与边远地区师生的每一次相见,都给她的心灵带来了一场洗礼,加深了她想要回馈乡村的心愿。

教师的视野与思考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在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韩玉娟对教育教学也生发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一路走来,她深感教育的本质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完整的人”。为此,她尝试引领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每年的3月14日是国际数学日,韩玉娟参考国内外大学中的相关活动设计,提议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数学教育月”活动,并策划了教师与学生两条不同的活动路线。对于教师而言,学校安排他们参观中国科技馆,进一步了解数学与当今科技的融合应用,加深他们对于数学应用的理解;邀请专家进校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教学实践与专题研讨,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室的边界,为学生设计并实施数学实践活动课,促进他们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动手动脑学习数学;组织教师在各年级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数学PK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学生而言,除了参加相关比赛与实践活动,他们还需要在此期间阅读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观看一部数学纪录片、参与一项感兴趣的数学游戏或探究活动,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巩固数学知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们在集体策划时相互交流智慧,设计出数学故事、数学课本剧等生动有趣的跨学科教学内容,丰富了自身对于数学教育内涵的理解;学生们在比赛等相关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和责任心,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自然而然地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3年8月,韩玉娟正式转岗至北京光明小学担任校长,开启了自己教育旅程的新阶段。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从深耕一线教学到全面统筹管理,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教师成长“玉汝于成”的真谛。谈及未来的目标与教育理想,她愿继续满怀对教育的热忱,带领更多师生追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