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心理健康,“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2024-10-16李媛兰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备受重视,与此同时,却仍然存在专业化、规范化水平较低,机制不健全,家校合力不够,师资不足等问题。为提高全体师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预防为主,实现全员育人、全课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心育教师”。每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开展全体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邀请吉首大学心理学专家,从基因与内分泌、脑外伤与脑疾病、社会生活与环境互动方式、心理状态等因素出发,为全体教师深入讲解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力争让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都能成为合格的“心育教师”,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体差异相结合,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每天安排心理教师值班,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定期分析、总结学生咨询个案和心理健康档案中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心理发展动态。同时,学校每学期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状况监测体系,根据心理普查结果对学生进行面谈,及时疏导和帮扶。
洞见学生面临的压力和困惑。学校开设了“心理魔法壶”“打破思维的枷锁”“认识自我”等心理健康特色课程。其中,“心理魔法壶”课程采用绘画疗法启发学生将内在的情绪投射出来,让他们围绕“心理魔法壶”主题连续作画6幅。心理教师可以从作品中看到学生面临压力和突发事件时的归因模式,以及其中体现的积极性或消极性,也可以了解他们如何看待世界和他人,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还利用校园广播“心灵之声”、“生命健康”主题班会、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漫画征集大赛、世界微笑日、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如何对待父母批评”“如何做个心理健康的人”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在今年举办的心理游园会中,我们设置了脑力挑战、绘画疗愈和心理素质拓展三大类活动,涵盖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包括“生命卷轴”集体绘画、无敌风火轮等7项小活动,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尽可能扩大活动辐射面,确保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落实全员育人。
解决比“成才”更重要的“成人”问题。今年5月,学校举办亲子讲座,我们引导家长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更好地呵护其成长。由于身体外形变化和性机能的成熟,青春期的孩子常常存在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成人感与幼稚性并存的心理现象。因此,家长要平等沟通,多鼓励孩子,给孩子自由生长的空间,并及时关注他们的情绪问题,避免把分数看得太重,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兴趣,解决比“成才”更重要的“成人”问题。
为加强家校社合作,一方面,学校通过微信群、QQ群等线上沟通方式,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和家长的全天候联络。另一方面,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活动,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发展动态,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家校共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了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良好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