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进式习作修改教学建议
2024-10-16陈海燕
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特别注重读写结合,每单元都会安排一篇习作,旨在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修改出来的。课标在第二学段提出了“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的要求,教材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几乎每次习作都有各种明确的修改提示。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习作,培养他们的修改意识至关重要,倘若能够在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就重视这一点,学生就容易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进而写出高质量的文章。笔者以三年级上册“猜猜他是谁”为例谈谈层进式习作修改的教学建议。
一、自我审视,初探修正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把一篇作文按照要求写够字数就行了,其实这只是初稿,难免存在考虑不周的地方,还得打磨修改。初次接触习作修改,学生既好奇又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教师应搭建支架,帮助学生认真审视自己的习作,找出在构思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推敲以后进行初次修改。
“猜猜他是谁”是三年级的第一篇习作,需要学生对所要描写的对象非常熟悉,能抓住他(她)“与众不同”的特点,并准确地描述出来。其中最难的就是怎么抓住特点,怎么描述特点,即如何观察和如何表达。在学生写完习作以后,要求他们不要急于把作文交给老师,而是聊一聊:这篇习作怎样写,才能在不出现名字的情况下让别人猜出文章写的是谁。交流后教师小结:只有通过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才能让人一目了然,对号入座,快速猜中作文中写得是谁。出示检测表1,让学生进行自评。
通过表1,引导学生从外貌、穿着、性格、爱好等方面展开观察诊断,看一看自己是否是一个有心人,是否对他(她)十分了解。如果发现自己在观察中存在问题,就要立即寻找改进策略:怎样写,才能让别人准确猜出他是谁。之后让学生对照自评表进行初次修改。
在教学中,教师搭建习作评价支架,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学生利用预期结果审视自己的习作内容,对照评分项目,初探需要修改的地方,懂得只有写出“与众不同”的特点才是能被读者猜中的关键。这样以终为始,逆向思考,认识本次习作的真正目的,学生就易于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自我修改。
二、同伴互评,深入雕琢
同伴互评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评改方法,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习作水平。在互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习作训练的要求和重点,明确评改的要点。在互评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轻声交流、询问、提出异议。如果存在分歧,可通过查阅资料、反复阅读习作、请教老师等途径解决。这样,学生能够根据同伴的意见,深入雕琢自己的习作,提高修改能力。
结合课标第二学段“表达与交流”中提出的“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习作要求,形成本次习作互评表,如表2所列。
表2从评价指标、评价等级、修改建议三个维度出发,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对同伴的习作进行评价。这些标准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表述的语言比较简洁明了、口语化,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同伴作品的看法,展开头脑风暴,对习作内容精雕细琢。在评价时,教师建议学生利用圈一圈的方法把同伴习作中写的优美的词语或句子圈出来,表示鼓励;找一找文中的哪一个句子能把同学的特征形象地描述出来;把不通顺的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写上修改建议;把矛盾的地方打上问号,写上自己的疑惑……接着由小组长负责召开互评交流会,互相说一说同伴习作中最特别的地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读一读这些词句,让大家都来听一听,学一学。如果猜不出文章写的是谁,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修改方案,拓展思路,丰富语言。然后把习作本归还,学生根据同伴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习作,把句子写通顺,把内容写具体,把格式写正确。
学生之间互相修改作文,必须建立在清楚了解本次习作要求的基础上,从读者的角度看待同伴的习作,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出优点缺点。互评有利于学生学习并借鉴同伴的优点,从而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
三、师生共评,完美呈现
在学生自评、互评以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细致批阅,记录习作中出现的优点和不足,利用讲评课出示典型片段,师生共同评议修改,给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修改技巧,把作文改得更精彩。
讲评课上,教师选择本次习作中具有典型性的习作,投影到大屏幕上进行示范批改。首先,通读习作,从整体上判断材料是否符合习作要求,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检查习作有没有抓住人物突出的外貌特点。其次,选择习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集体修改。
1.找问题。出示学生习作中的句子:“他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大眼睛,高鼻梁,大嘴巴。”请学生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存在什么问题,讨论后教师小结:这些句子的通病就是——不具体,不生动。然后请学生找一找自己习作中描写不够具体生动的地方,进行标注。
2.学方法。出示句子:“他的头发又黑又硬,一根根向上竖着,就像刺猬身上的刺一样。他长着一张‘包公脸’,额头中央有块红色胎记,挺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儿。即使是眼镜,也束缚不了他眼里的灵气和智慧。他的腿很长,是运动会上的常胜将军,同学们都称他‘飞毛腿’。”
请学生读一读这句话,找一找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些给人带来新鲜感的词句,要么观察细致,要么用词准确,要么使用了修辞手法,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了美化。
3.学修改。对刚才出示的句子,师生共同进行“美化”修改。如将刚才出示的句子改成:“他有一头乌黑的头发,每根都只有半厘米长,水灵灵的大眼睛就像两颗黑葡萄,高高的鼻梁下面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大嘴巴,说起话来声音特别响亮,可是因为他喜欢吃甜食,满嘴都是蛀牙。”这句话中原有的“黑头发、大嘴巴”的特征比较大众化,但是抓住“只有半厘米长、声音响亮、蛀牙多”的特点来写,人物形象就非常鲜明了。
4.自主修改。学生再次默读自己的习作,并结合老师的批语修改。如,找出描写人物外貌、动作、事例等句子中存在的不足,围绕人物特点添加有新鲜感的词句,使用修辞方法来美化语言等。
5.互猜人物。课堂上可以借助评改过程中的“猜”,让学生自由找伙伴,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伴听。如果对方能迅速猜出作文描写的是哪一位同学,那就说明这篇习作是成功的。如果猜不出,那就要再进行修改了。
6.学生的习作需要展示。展示习作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可以在教室里开辟一块“佳作展览”园地,专门用来张贴学生的优秀习作。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被贴上展览板,被其他同学欣赏时,心里肯定都是美美的,习作的动力也就更足了。
三年级的习作要求从以前的写一段话过渡到写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难度增加了许多,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借助“猜”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人物特征的方法,并找出自己习作中的不足进行修改,使人物特征跃然纸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共评三级层进式习作修改,就是给学生“器”,通过诊断、修改、添加、美化等有效措施来提升学生的修改能力,学生的习作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海门区三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