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自信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2024-10-16田爱环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9期

课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在课标理念指引下,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内容进行挖掘,基于课程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传统文化单元,笔者将以本单元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落实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

一、单元整体解读,确定教学目标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围绕人文主题“中华传统文化”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本单元课文内容涉及到了传统节日、古代科技、古代建筑和中华艺术等方面,从教材选编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种类之丰富,并且在不同领域中都有着其独有的优势,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解读,明确本单元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系统认知,为学生的阅读起到引领的作用。

结合本单元内容特点,教师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和课文中指定的段落。(2)了解课文中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3)采用多种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记录下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4)收集中国传统的发明、建筑、绘画等方面的资料,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5)能够结合收集到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相关资料,尝试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进行表达,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教师结合本单元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认真解读,明白每篇文章中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提炼出适合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为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创设任务情境,初步感受文化

在文化视域下,教师创设适切的任务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特点。结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把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确定为“向世界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主题驱动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学校下个月将要迎接一批外国客人,学校准备在三年级挑选几个讲解员,向外国客人介绍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请大家积极准备,承担宣讲任务。”

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教师可以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大任务拆分为若干个小任务,通过一个个小任务的落实来从整体上完成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目标。如“传统节日这样过”这个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古人过节习俗”“介绍中华传统节日”“分享过节情形”几个具体的子任务来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特点。在“纸是这样发明的”这个学习任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篇课文后面的选做题和语文园地中的一部分内容整合,让学生对纸的发明过程有真真切切的感受与体会。教学“一座走了一千四百多年的桥”这个学习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为什么这座桥能走一千四百多年”“为什么让人流连忘返”“历史文化遗产知多少”等几个子任务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更多的关于建筑文化的特点。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个学习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为什么会名扬中外”“介绍《清明上河图》”“历史文化知多少”几个子任务的教学,来让学生对中华的绘画艺术有更加丰富深刻的感知。

学习任务群是课标的核心内容,依据课标特点及课文实际情况创设出适切的任务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中,教师基于课文特点为学生创设出了真实的学习情境,深化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在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三、聚焦核心问题,探究文化内涵

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中,在学生对文化特点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聚焦核心问题,通过核心问题带动学生深入感受文化特点,体会文化的内涵本质。教师要注重对文本中核心问题的设计,以驱动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针对本单元课文特点,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

教学《古诗三首》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收集我国各地过节的资料,把自己家乡过节的情形与大家分享交流”的情境,让学生探究。教学《纸的发明》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文字,可是那时候还没有纸可以用,我们的祖先是怎样来记录文字的呢?最初的纸是什么样的?出现在什么时候?用的是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呢?能够书写的纸是怎么发明的?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是怎样造纸的?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呢?外国的造纸术比中国迟了多少年?你从蔡伦造纸术的发明中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探究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教学《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赵州桥这样一座石拱桥能够闻名世界呢?赵州桥在设计与建造上有哪些特点呢?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呢?”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可以自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把《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再让学生围绕着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进行探究,最后让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中,基于单篇课文特点,教师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探究,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性的特点,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四、联结课堂内外,丰富文化体验

新课标视域下,教师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对文化的深刻体验。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文本,通过联系生活等方式把相关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如教学《古诗三首》以后,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为主题,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围绕“过节时间、节日习俗、传说故事、相关古诗”等内容进行资料的收集、内容的撰写、页面的编排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纸的发明》时,教师可以由纸的发明引向我国古代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让学生观看我国四大发明的视频,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学《赵州桥》一课时,让学生探访我国各地的古桥,并以视频、照片或者文字的形式对古桥的建筑特点进行记录,试着用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方法进行写话。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欣赏中国传世十大名画,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认知,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中,教师以课内阅读为媒介,联结学生的课外生活情况,把学生的阅读与相关的实践活动关联在一起,丰富学生认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学生文化自信不仅是课标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是语文课程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中,教师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结合单元课文特点,从传统文化视角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能够更加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菏泽市牡丹区南城街道办事处侯店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