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革命文化教育融合的策略
2024-10-16许玲永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新课标将育人放在首位,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要将思政课程中的核心理念,巧妙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经典阅读融入思政教育,发挥语文学科特有的课程魅力,传承革命红色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文化,家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事件、重点语句,感受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将优秀的革命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学中。笔者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为例,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与革命文化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因学而教,拓展课文的写作背景
“活的思想”是陶行知思想的精髓。依据学情“因学而教”是语文课程改革追求的终极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强调“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基于学生的学情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成长。
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学生对1910年前后的中国历史不了解,难以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只能从课文中寻找原文来阐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列举1910年前后发生的事件,拓展课文的写作背景: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既要赔款,又要割让领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结合这样的时代背景,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了解到革命人士不屈抗争的奋斗史。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能再思考一下,把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说得更简洁一些吗”,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语言文字运用中落实语文要素。
二、前后串联文本资料,构建革命文化图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育人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就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而言,文本资料包括课文、提示语、插图、课后思考与练习、阅读链接、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等。由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描述的事情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教师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引用合适的课外资料,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理解“中华不振”的深刻含义。
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课外资料,让学生快速融入文本,感受“中华不振”带来的情感冲击。这些课外资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可以推动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外资料,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当时的局势,为深入理解周恩来救国济世的抱负打下基础。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以教材为本,紧扣文本的革命文化意蕴,适时链接背景资料,适度关联课外资源,引领学生在更大的革命历史语境中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聚焦典型人物形象,丰富革命文化内涵
语文教学要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不断强化学生对伟大人物、伟大思想和优秀品质的深入学习。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他们的家国情怀表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情怀上。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这份浓浓的强烈的家国情怀,就是革命情怀。
19世纪末,周总理出生,当时的中国外受列强欺凌,内受封建统治的压迫,民不聊生。少年周恩来先后去日本、欧洲勤工俭学,思考探索国家的出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描写的是少年周恩来目睹“中华不振”的社会现状而萌发“救国于水火之中”的伟大志向。在语文教材中,编者还选用了一幅诗歌书法作品,那是周恩来去日本留学前写的一首诗。“大江歌罢掉头东”表达了作者将要远行去日本,但是,去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呢?“邃密群科济世穷”说的就是去日本的目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拯救自己的国家。为了让中国这条东方的巨龙腾飞起来,作者“面壁十年图破壁”,即便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难酬蹈海”跳海殉国警醒国人“亦英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能感受周恩来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1921年,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一生是追求革命真理的一生。
四、理解重点词句,开展语用训练
在革命文化文本教学中,教师应统整单元主题,向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聚焦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将革命形象融入语用训练,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中的关键词语,领悟家国精神。
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例如第16自然段中,“不但不”“训斥”等词,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体会“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语用训练。这样的语用训练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文本开始,让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在思考中融合新旧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在个性表达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比如,针对本课的学习任务一“学生进行内容归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然后让学生复述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针对本课的学习任务二“从默读课文开始,思考‘中华不振’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文本相关的资料,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也就是谈谈自己的理想。这样的语用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革命文化教育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之钙”,小学语文教学与革命文化教育融合,不仅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还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智慧与爱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这场精彩的“思政融合交响乐”中茁壮成长。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思政课程实践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D/2021/0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