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融”二“促”: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绘本融合教学实践探索

2024-10-15朱慧君

校园英语·下旬 2024年1期

摘 要:本文结合丽声分级绘本A quiet house的融合案例,探讨了如何在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通过主教材与绘本的深度融合,将语言、文化、思维三者紧密结合,融主题情境与语用知识,促思维发展与学科育人,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为实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核心素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小学英语;绘本融合

作者简介:朱慧君,华中师范大学苏州湾实验小学。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与架构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英语学习活动观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和重要途径。英语学习活动观将语言、文化、思维三者紧密结合,实现目标、内容与方法的有机融合与统一。这种整合性和融合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主张,为教师基于课程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实施深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途径。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活动观的架构

英语学习活动观包含三大类活动架构——即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这三类活动相互关联,逐层升华,相互转化,层层递进。学习理解类即“learn”,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活动来获取新的知识。应用实践类即“practice and use”,是基于所学知识的操练与巩固,包括控制性与半控制性两种语言输出,旨在促进语用能力的形成。迁移创新类即“create”,最高阶的认知能力,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运用所学语言,体现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实现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二、主教材与绘本融合的意义

绘本阅读是小学英语课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倘若仅仅将主教材作为主要的阅读材料,其语言输入对于英语第二语言学习者(ESL)是远远不够的。在新课标的背景之下,为突破传统英语课堂主教材的局限性与单一性,教师可以选择绘本来适时填补主教材中语言思维及情感人文教育的空白。

三、主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不适配

不少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对主题的概念理解不清,将“标题”误以为是“主题”,以为只要标题相似,便是适配的绘本了。殊不知,主题情境共三大类“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比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Unit3 “My day”讲述的是Mike的一天,其主题为“Activities”,是属于“人与自我”的范畴。

(二)难度不适配

从教育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讲,所选绘本的难度应当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在选择绘本时,教师要认真研读阅读材料,要与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相符。难度低的绘本,学生无法学有所得,没有新的知识也就没有信息差作为诱饵,也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整个课堂也就失去了活力。难度过高的绘本,学生看到诸多生词,望而却步,困难重重,不敢向前。在解决问题时无法获得正向反馈,也会让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和信心。

(三)学生本位的缺失

由于部分地区英语阅读课的开展不够深入,很多教师还停留在语言知识的浅层教学上,没有教授学生阅读方法,未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品格。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教师为主导的guided reading仍占主流,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的shared reading开展得仍较少。

(四)文化思维的缺失

目前大部分绘本阅读课堂教学仍指向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阅读能力培养,存在语言与文化思维的割裂。新课标指出,英语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目前的绘本融合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割裂语言与文化,割裂语言与思维的误区。

四、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绘本融合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英语学习活动观体现于语篇教学中就是要将核心素养要素嵌于学习活动之中。笔者选择了主题适配,难度适配的北极星分级绘本中的A quiet house绘本,以课程六要素中的“主题语境”为主线,通过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将教材语篇教学与绘本“家的概念”这一主题语境深度融合,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与延伸,以人物心情和房间状态为线索,提出问题链,通过思维活跃的生本对话,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实现核心素养落地。下面笔者将从“二融二促”四个方面来细谈一下教学策略。

(一)先习后践,“融”语用知识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前两类活动架构对应学习理解类活动与应用实践类活动。绘本的语言知识与教材语篇有关rooms & position功能的语言表达高度契合,为绘本在教学中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客观现实基础。在绘本阅读之前,教师首先开展Look and say活动,提问学生“Where are Su Hai and Su Yang's family? Where is the Mum?Where is the Dad?...”,进而复习操练有关rooms & positions的语用表达,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

绘本阅读中,学生根据已学的语言知识,能够顺畅地完成之后的学习活动。如对于问题“Where are Emma's family?” “Where are the instruments?”,学生能够快速地从文本与图片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找到答案。在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学生在输入与激活知识的基础上,在绘本阅读中对知识进行应用实践。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这样有目的的活动,才能充分地体现语言的工具性,为之后学生思维的拔高奠定语言基础,底盘稳扎稳打,后续的思维表达才能更加流畅。

Post-reading环节中,笔者设计了绘本读后输出环节,学生通过读中活动,根据板书的人物、篇章结构、房间状态、人物心情四个主要元素来尝试复述文本的主要情节。通过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 read between the lines,教师可以检验学生对于绘本大致情节的掌握情况。

(二)情境渲染,“融”主题语境

教材语篇为译林版四年级上册Unit4“Our new home”,所选绘本为丽声北极星A quiet house。house与home两个主题均指向“family”家庭这一概念,属于“人与自我——家庭与家庭生活”的主题语境范畴。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紧扣主题语境,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如导入有关home与family主题的歌曲;复习主教材主题rooms in home与“Where is/are..”语用句型;引导学生描述Emma的房子 “A ______ house ”,以及设计制作My house card等活动。以上图示不仅是外显的主题呈现,也是内在的主题深入探究。围绕绘本的主题设计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谈论主教材语篇提到的home的特点,同时也为读后活动谈论绘本中house的特点铺垫,板书也形成明显的前后呼应,将教材语篇教学与绘本教学进行了巧妙而深度的融合。

通过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创设真实的情境,一步一步,拾级而上,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理解与家人友爱协作而产生的满足感,由此深刻理解主题内涵,升华大单元主题意义。

(三)双线齐驱,“促”思维发展

主题鲜亮的“教学主线”是一堂精彩绘本阅读课必不可少的,也是教学设计的灵魂。笔者在整个融合教学设计中,抓住house的状态与Emma的心情这两个线索,设计问题链,如“How is Emma? How is the house?How is Emma now?How is the house now?”, 以大问题链推动小问题链,各项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开展,并基于此进行发散与拓展,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能与思维能力。

根据以上两条线索可以很好地梳理清楚故事情节。房间呈现三种不同状态也分别对应着Emma不同的心情,教师通过板书将其直观地呈现出来,学生便可以很自然地将情节划分为三个部分。如下图示:

教师基于此问题链逐步推进教学,让学生尝试描述故事结构,浸润式地培养了学生的篇章意识。在之后的文本阅读中,篇章意识的浸润会使其不自觉地感知文本的架构与情节的起伏过程,这样的阅读策略是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习得的,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能力,能够巧妙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阅读品格。

教师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对比Emma前后两次的开心状态,“Which one is happier? ”,哪一次更开4OrqwFlWdHMqqUmVRyWegw==心呢?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教师通过设计自主填词任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发地说出对这个房间的感受与评价,同时与主教材的a new home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引导思考对比并体会Emma两次开心的感受的区别,通过生本对话,学生能够体会到Emma更开心是因为与家人在一起,从而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情感,使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发地进行情感输出表达。

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笔者围绕“状态”与“心情”两条线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梳理文本内容,分析评价人物心情差异。这样的双线齐驱,稳定了整节教学设计这辆马车的“内核”,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为之后的学科育人作铺垫。

(四)人文补白,“促”学科育人

英语学习活动观一直强调单元整体的概念,即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承载主题意义。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4“ Our new home”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更多地体现了语用知识的习得目标,而人文价值较为匮乏,因此选择该绘本融于单元教学中,完美地填补了主题意义中人文价值的缺失,让单元教学更为饱满,更富有人情味。

笔者在进行读后环节设计时,由Opening Question“Which one is happier?”带领学生感受与家人协作的加倍快乐,自然而然地升华主题,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观念以及与家人互爱协作的意识,挖掘与延伸了教材的主题“When we are with our family. The HAPPY will be HAPPIER.”,由此实现了新课标中强调的学科育人。思考行经此处,为绘本结尾情绪的最高点,也是思维的最高点,但是在充分地生本对话后,思维绝不应该在此停滞,如何将其进行拓展延伸呢?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笔者设计了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即read beyond the lines,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由生本对话上升至生生对话。因此笔者在课堂尾声设计了一个活动“Make a house card. What happy things can you do at home?”。

由Emma一家组乐队的happy things,迁移创新到学生自己与家人的happy things,引导学生回忆家庭活动的快乐时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说一说。由原本教师为主导的guided reading过渡到学生自发开展的shared reading,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以读促写,由输入促输出,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标强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这样的绘本融合设计,在主教材原本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单元主题意义上,轻添一笔,却浓墨重实地弥补了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能力到素养的跨越,最终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总之,在英语活动观的指导下,教师需深入研读主教材内容,找到适配的绘本资源,并找到在教学中将主教材与绘本的语言、文化、思维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挖掘并围绕绘本的主题意义开展语篇教学,深耕文本的育人价值,融语用知识于主题语境,促思维发展与学科育人,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从旧式碎片化教学转向整合化教学,从以学科知识为本的教学走向以学科育人为本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蔷,钱小芳,吴昊.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内涵、架构、优势、学理基础及实践初效[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7):1-6.

[3]高洪德.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4):1-6.

【注:本文是江苏省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生长性”阅读实践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