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个案研究
2024-10-15朱玲
摘 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节同课异构的中学英语阅读课,依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总结出有意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在此方面有欠缺的两个课堂的差异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提高教师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课堂反馈;个案研究
作者简介:朱玲,浙江省杭州市行知中学。
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习者,能在复杂的系统中得出有逻辑的结论;能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具备判断力和决策力,即能够正确评价相关论点、论据,分析并建立所得信息与论据之间的联系,陈述观点,得出结论,并就自己的学习经历与过程进行批判性反思。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包括以下诸方面:
1.定义和明确问题,能看出中心论题或问题。看出一篇文章、一篇评论、一幅政治讽刺画的中心大意或包含在评论中的理由和结论。
2.比较异同点。能比较各种人物、观点、同一时刻或不同时刻情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确定信息的关联性。能看出可证实的和不可证实的、相关的和不相关的信息之间的差别。
4.适当疑问。这个疑问能引导人们对某个问题或情境进行更深刻、更清楚地理解。
5.区别事实、观点和合理判断。能运用某个标准去判断某个观察和推理的质量。
6.核查一致性。能确定某种论述或符号在上下文中是否彼此一致。例如,辩论中的不同观点是否和中心议题相关和一致。
7.看出字里行间的假设。能看出那些没有明白表述但可推想得到的假设、观点和结论。
8.看出原型和套话。能看出对某个人、团体或观点的陈词滥调或惯用语,这些套话的含义一般都是恒定的。
9.看出偏见、情感因素、宣传以及语义倾向性。能看出一篇文章或图表中的偏见,确定来源的可靠性。
10.看出不同的价值系统和意识形态。能看出不同的价值系统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异同。
11.看出数据的适当性。能决定所提供的信息在质和量上是否足以证明一个结论、决定、概括性的命题或似乎合理的假设。
12.预测可能的后果。能预测某个事件或一系列事件可能的后果。
一、问题的提出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倾向于对论辩技能和精神气质的培养,其核心之一是通过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让学生运用周密的论辩思维技巧提升对信息的分析、推理、评价能力;其核心之二是培养人们使用这些技巧开展行动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理性思考、善于反思的品质。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还未受到充分重视,使得学生被动理解和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质疑或判断的能力较弱。因此,笔者在观察了两节同课异构的中学英语阅读课后,把课堂中学生的反馈与输出是否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本次案例分析的重点。
二、教学案例
阅读文章的标题为“Palm reading or hand reading?”。两个课例分别命名为课例A和课例B,主要教学环节(读前、读中、读后)学生的反馈如下:
【课例A】
(一)读前
1.教师扮演palm reader的角色,预测学生的未来,提问fortune teller、palm reader的可信度,学生的答案为“...not scientific,someone just see ” “I don't believe it. I also think it is not scientific. ”They always guess... “ that is against the truth,man's future is unpredictable…” 。
2.阅读文章,学生表示:“ I think it's ridiculous . I am not decisive at all.” “I think it's true, because...”。
(二)读中
1.教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有如下表达:“(1)I think the wrong information may ...(2) Maybe the writer believes in...(3)I think the writer might want to give some words to ...(4)Though we can find some information ... but I don't believe that... (5) I think it's true... there is some connections between ...(6)I don't believe it, just as the article says...I think they are....”。
2.教师提问,学生表达对文中“Through experience of many hands, it is possible to understand a person's personality, stress level, as well as strengths and weakness.”的看法,主要有:“(1)I think it's credible, because... (2) I think it's reasonable, the writer believe ... (3)I think there won't be so many accidents according to...”。
(三)读后
教师组织讨论,学生的观点有:“(1)according to the date of birth... (2)Your future depends on... but mostly... (3) If you want to...you need to... (4)You should ...by ...”。
【课例B】
(一)读前
1.教师展示手掌的图片,解读掌纹信息,新授词汇。学生解读教师的掌纹,学生的观点为“Your heart line is deep, it reveals that.../The head line is short. It means you make decisions quickly./It's life line. It means you're... ”,教师认同学生的观点并表达个人看法。
2.教师展示句子,请学生大声朗读“Lily is a family-centered woman/a quick-decision maker/a thinker rather than a doer/a competition-lover.”。
(二) 读中
1.完成填空题“The passage is_____ from____to____? ”。教师提问一名学生后,得到第一空的答案“a letter”。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得出后两空的答案。
2.教师提问“Do you think palm reading is the same as hand reading? ”,三名学生分别以沉默和“sorry”回答。最后教师说明palm reading与hand reading的区别。
3.学生阅读文章并完成练习,学生的答案为“I think he disagrees with the article./Sorry, I don't know.”。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Interesting, old-fashioned”。
4.教师提问“What is the final conclusion?”。学生作答后,教师补充“The autho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Who are more reliable for you to listen to? ”。学生给出答案“Hand readers.”。
5.教师解说全文的框架和关键连接词。
(三)读后
1.分析阅读技巧:(1)文章标题的作用; (2)理解和使用连接词。
2.教师总结。
三、课例分析与比较
(一)读前
【课例A】
1.情境创设,判断分析。教师扮演palm reader,创设了现场体验和观察的环境,引导学生对palm reading进行自主思考,对其可信度作出判断,发现问题所在,并组织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2.区分事实,适当质疑。问题提出后,学生能结合已有信息和知识,表达对文中观点是否认同,各抒己见。例如,通过自己的个人实例来论证,或产生了适当的疑问,并通过区分事实、观点作出分析和判断,看出了偏见,并对信息的可靠性进行论证。
【课例B】
1.思维受限。教师的提问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学生未能对文中观点进行质疑,文中观点是否存在偏见、信息来源可信度与否,学生无从知晓。
2.照本宣科。学生阅读文章并解读教师的掌纹,教师基本认同,并让学生一起大声朗读PPT上的句子,体现了教师的“一言堂”。
(二) 读中
【课例A】
1.主动应答,积极思考。组织学生从文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作答。通过讨论,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作者角度来看待palm reading和hand reading,并从文中找出论据来支持作者的论点。之后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文中的观点科学与否、有无引起质疑之处,原因为何。
2.确定来源,预测后果。学生表达对文中观点的看法,意识到要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不能仅凭经验。在分析时,有的学生说:“在每日新闻上刊登的错误信息可能会误导读者,带来不良社会影响。”
3.适当质疑,分析论据。学生不仅能明确一篇文章的中心论题,正确评价相关论点、论据,还能提出疑问,判断文章观点是否存在偏见,分析所得信息与论据之间的联系,陈述观点,得出结论。
【课例B】
被动作答,思维简单,信息单一。有几个问题的课堂生成相对较好,学生能从文章作者的角度找出论据、中心论题及评论中的理由。但遗憾的是,整堂课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答案多为简单的信息点。学生多次不知从何答起,教师代为答之,课堂气氛不够融洽,未达到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目的。
(三) 读后
【课例A】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思考,有逻辑地进行探查和评价,批判性地探讨他人的主张及其依据,提炼自己的主张,甚至能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作出推理。
【课例B】在总结阅读技巧方面做得比较好,学生更容易把握框架脉络,但在英文写作有理有据方面没有课例A那样强化得到位。
四、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分析
1.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有待提高。课例B中的教师未能发掘出这篇阅读文章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的价值,故未能设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活动。
2.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思维能力提升。课例B中的教师总是向学生单向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收、存储信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积极地探寻和评价信息。教师只按书本上的知识去教,重复和记忆成为主要学习策略。
3.教师过于控制课堂,学生发展空间受限。课例B中的教师过多地传达了自己的个人观点,以至于学生易被其观点同化。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补充、拓展和延伸的能力有所欠缺,未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对策
1.拓展资源,解读文本。教师要善于发掘适用于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文章,必要时可从网络、报刊中精选趣味性较强的、有争议性的话题。
2.提问有效,平台多样。教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自己学生的学习风格、性格特点等,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分析及辩论,提出开放性问题,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达与辨析机会。
3.储备知识,厚积薄发。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前预读文章、搜集资料,在课堂深入探讨、分析;然后通过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和点评等促进学生的知识储备。
4.专业发展,转换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成为课堂中的学习者之一,与学生共同探讨,一起总结。
五、结语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补充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阅读材料。课堂提问不仅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要考虑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分析提问的有效性与批判性思维培养之间的关系,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成长为更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诚.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J].时代英语(高一),2018(S1):13-14.
[2]苏燕亭.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2020(18):99.
[3]解朋娜,孙奉怡.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2(26):9-10.
[4]黄蓉.借助经典英语绘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The Runaway Bunny为例[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3(1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