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融入国家课程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索
2024-10-15赵辉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戏剧应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积极寻找教育戏剧融入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英语课本剧和在教学中渗透戏剧教育范式的形式把教育戏剧融入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探究主题意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教育戏剧;英语学习活动观;深度学习;英语课本剧;教育戏剧范式
作者简介:赵辉(1972-),女,山东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英语课程建设。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戏剧表演活动,进行体验式和合作式学习,探究主题意义,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为了更好地把教育戏剧融入国家课程中,教师不能只限于课例研究,要着眼于开发英语教育戏剧课程,探索教育戏剧融入国家课程的建构模式和教学方式,构建课程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课程育人。
一、教育戏剧课程化的内涵和价值
教育戏剧的英文表达为 Drama in Education,简称 DIE,是指教师开展有剧场性质的活动来实施教学的模式。教育戏剧源于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的“在实践中学习”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杜威在20世纪初期提出附带学习理论,主张在学习中自然提升情感体验、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这对教育戏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教育戏剧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且教育戏剧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认可。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将戏剧列为学校美育课程之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戏剧学科课程内容框架和学习任务。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开展了教育戏剧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实践。在课堂上,学生运用bF2IjfiSXPppUCR9uTDhDAK8aC2N1drNV/cVSFgXZZM=多种戏剧表现形式进行表演,提高了审美感知能力,增强了形象思维能力;跨学科的创意实践让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艺术创新,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学生感悟戏剧作品的人文内涵,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二、英语教育戏剧课程化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明确指出,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重要拓展和有益补充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戏剧既是教学方式,也是课程形态,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落实和育人方式的改变提供了着力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教育戏剧融入英语教学,把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创造力。《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建议教师将课本剧、戏剧游戏等融入外语教学。因此,探索英语教育戏剧课程化意义重大。
三、教育戏剧融入国家课程的初中英语教学路径
(一)课程建构和模式
教育戏剧融入英语教学有三种课程模式,分别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以及面向部分学生的教育戏剧社团课程。教育戏剧课程化的关键是将教育戏剧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并阐述教育戏剧融入国家课程这一课程模式下的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教育戏剧融入英语国家课程,应在不打破原有英语课程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渗透教育戏剧策略,以隐性方式实现教育戏剧与英语教学的结合。首先,教育戏剧融入国家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由本班英语教师授课。在开课前,教师应学习并掌握与英语教育戏剧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课程内容应依托国家教材,以大单元教学为载体设定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课程教学目标为通过教育戏剧范式的融入培养学生对目标文本的深入解读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学科育人。再者,可以在导入、文本理解、复述、反思等教学环节合理融入教育戏剧范式。最后,教师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采用课堂观察量表、作品分析、访谈等方式,并且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作用,进行多主体评价,形成共同激励机制。
教师通过英语课本剧和在教学中渗透教育戏剧范式,依托国家教材,将戏剧艺术元素融入教学。首先,在英语课本剧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序幕—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的戏剧结构,然后从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演出方式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戏剧理解和欣赏,深入解读文本,然后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艺术性的戏剧语言进行交流、互动与学习。其次,教师以教育戏剧范式为载体,如角色扮演、教师入戏、定格画面、良心巷等,为学生提供表演研习的实际操练,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探究主题意义,发现并解决问题,实现深度学习。
在教育戏剧融入英语国家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以及体裁特征选择适宜的教育戏剧范式,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强硬地把教育戏剧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并且每节课所融入的教育戏剧范式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实践
1.编演英语课本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课本剧教学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沉浸式学习中体验、反思和成长。初中英语课本剧教学依托教材,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剧本、排演戏剧和编写剧本,让学生在“戏中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英语戏剧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了理解戏剧的语篇特点,掌握戏剧结构、语言特点、表现手法及演出方式,学习运用舞台艺术手段进行角色扮演。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英语戏剧“Hansel and Gretel”的教学为例,教师在第一节课引导学生了解戏剧的特征,完成语篇分析并理解角色形象后,布置展演任务。下课后,每个小组按照要求准备道具,制作PPT背景,反复练习。在第二节课上,学生通过表演塑造了性格鲜明的角色,掌握了戏剧的语篇特点,为成功进行英语课本剧改编奠定了基础。
在听说课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采用英语课本剧的形式开展对话教学,让学生入“戏”,做到表演有“感”而发,培育学生的同理心。比如,在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第4模块第1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父母送女儿去西藏的场景,父母唯恐女儿不能照顾好自己,千叮咛,万嘱咐,而女儿则为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而兴奋不已。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出示了一张火车站站台的图片,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将父母的惴惴不安和女儿的盲目自信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我代入式的表演让学生开始反思自己和父母的日常相处,形成了戏剧角色与生活现实的双重回应,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将教材中的故事和寓言类语篇改编为课本剧。在改编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正确运用戏剧元素,关注戏剧要点和戏剧结构,创作戏剧片段而不是简单地编写对话。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听力材料《皇帝的新装》为例,教师让学生将这个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学生把愚蠢的国王、大臣和骗子等演得惟妙惟肖,既逗得人捧腹大笑,又发人深省。学生在编演过程中进行迁移创新,提升了创意实践能力。
在英语课本剧教学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活动和体验中进行沉浸式学习,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自我代入式的表演促使学生进行反思,从而提升思维品质;课本剧改编和创意展演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持续发展。
2.借用教育戏剧范式,实现英语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融入教育戏剧范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练习和思考,获取新知,解决问题,探究主题意义。
教师可采用教师入戏这一教育戏剧范式,开展学习理解类活动,借助角色带领学生进入虚拟的世界,剖析人物形象,把握戏剧冲突,在表演与反思中进行主体建构,实现对语篇的深度解读。比如,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第11单元中的 “The shirt of a happy man”一文讲述了郁郁寡欢的国王寻找幸福的故事。教师扮演了医生这个角色,医生深谙心病需要心药治,建议国王寻找快乐人的衬衫。国王基于认知依次选择了位高权重的首相、家财万贯的银行家和家喻户晓的歌唱家,却发现权力、金钱和荣耀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总结出患得患失是导致他们不幸福的原因。之后,国王让大将军去民间寻找,找到了快乐的穷人。教师入戏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引导学生领悟语篇的主题意义,明确幸福的真谛,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教师还可采用定格画面和思路追踪这两种教育戏剧范式让学生通过参与应用实践类活动,聚焦核心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对语篇的深度解读。教师首先运用定格画面创设情境,然后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路追踪,通过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应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使主人公内隐的思维显性化,完成文本补白或实现文本的模糊描写具象化。比如,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Section A的阅读材料讲述的是孩子由于不愿意做家务而顶撞母亲,导致母亲一周没做家务,最后,孩子在家里竟然找不到饭碗和衣服,从而认识到自己与妈妈分担家务的必要性。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定格画面这一范式,出示了脏乱不堪的厨房、餐厅和卧室的图片,让一个男生站在图片前,教师提出问题进行思路追踪。问题有: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母亲平常需要做哪些家务?男孩想到了什么?男孩下一步会做什么?一连串的问题把男孩的心理变化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行了文本补白,实现对主人公思想发展的深度解读,自然引出下文,即男孩理解了母亲,主动承担家务。
良心巷又称为回音巷,运用这一范式时,通过主人公内心冲突的显性化,小组成员出谋划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迁移创新类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站在通道的两侧,求助的学生在通道里走动,其余学生都为他提出建议与忠告。比如,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Section A的阅读材料是学校心理咨询师收到的一封求助信。内容为:父母争吵不休,哥哥霸占电视机,丝毫不谦让主人公,她苦恼不已。教师采取良心巷这一范式让学生提出建议并完成延伸式写作任务,写一封邮件回复主人公。学生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如弄清父母争吵的原因、开个家庭会议、分担家务、和哥哥制订电视节目观看时间表等。通过良心巷这一范式,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理性阐明观点,帮助主人公纾解心情,找到了问题解决方案,同时产生了写作欲望,高质量地完成了写作任务。
教师把教育戏剧范式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需要灵活选用教育戏剧范式,既可以单一运用,也可以串联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四、结语
教育戏剧融入国家课程遵循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学生主动学习与运用语言知识,探究主题意义,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真正实现深度学习;教育戏剧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提升,引领学生重塑价值观,提升思维品质,实现课程育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马凯.以课本剧为载体的教育戏剧实践研究:以J学校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5]卡丽·米亚兰德·赫格斯塔特.通往教育戏剧的 7条路径 [M].王玛丽,王治,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