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贯通”:大学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2024-10-15林小丹
摘 要:语言并非孤立存在,它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阐释了大学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意义,并对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关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作者简介:林小丹(1981-),女,福建霞浦人,闽南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言学。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受关注。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要达成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学习和交际能力的目标外,还要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眼光审视中西方文化。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革新,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强化价值引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语言交流是影响文化传播的最直接方式,具有关键作用,特别是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言已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媒介。教师应结合时代需求,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通过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挖掘教学内容的文化价值内涵,认真思考和改革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拥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让更多学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为推动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提高学生的文化学习和传播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能够运用自己储备的英语知识来翻译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适应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与普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将学生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英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知,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开展跨文化教育。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中西方文化会同时作用于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融于大学英语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其在多元文化思想的浸润下,以平等、客观的态度看待文化差异,辩证审视外来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开拓国际视野,当好中国文化传播者。
(三)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沟通、融合、交锋较之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频繁得多,西方文化与生活方式对于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与发展前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起到正向迁移作用,唤起学生爱国之情,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为今后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打下良好基础。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要把中国文化纳入授课过程当中,拓展教学内容、丰富英语课程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培养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变革的日益推进,各种文化融合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它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极大地丰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师可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增强整体的学习效果。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对英语知识的讲解上,对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有所忽视,难免会影响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养成。
(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因素
1.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设计。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及社会交往中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及国际交流对人才的要求。但是,当前一些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重点仍为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传授,授课内容仅限于听、说、读、写、译这些基础模块,而忽视了中国文化渗透,致使学生不能运用英语对中国文化的有关内容进行有效表达。另外,英语教材内容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从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来看,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相对比较缺乏,可以拓展的空间也比较有限,教师很难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留出时间为学生补充更多教材以外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因此,优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第一步。
2.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师作为语言与文化直接的传播者,肩负着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任。但是,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这些都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改革产生了不利影响。有的教师长期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备课授课,忽视了对学生实际需求的调查,也不重视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时显得过于生硬刻意。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文化素养,转变教学模式,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有效传播。
3. 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现阶段,无论是大学英语课程期末考试,还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比较重视对学生听、写、译能力的考查,而缺乏对学生文化交流能力的考核。一些学校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进行评价时主要采用结果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在这一评价模式下,有些学生把英语学习看作对语言的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语言技能上,而忽视了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
三、有关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
(一)强化大学英语教材建设
高校和英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编修体现中国特色的英语教材,实现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深度融入。中国文化教育缺失问题的解决之道并不在于机械地改变和硬行增加教材内容,而要自觉加强对本土文化的渗透,同时学习英语文化。教师应积极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方案,将富有特色、闪光点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材融入教材中,展现中国人的气质与特色,展现中国传统与中国风格,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英语教学模式,实现由单纯传授西方语言文化知识向增强文化自信和发展英语叙事能力的转变,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转变,由前端设计向全过程设计转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意识地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实现从知识输入向提高能力转变。
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与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打造一个英语教学资源交流分享平台。平台需具备基于互联网的学习、交流和探讨功能,鼓励学生通过信息检索拓展文化知识库,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学习意识。此外,可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寻找信息,完成文章并上传至平台。教师可在平台上选择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讲解和分享,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共同提高。这一平台将丰富传统文化学习的内涵和形式,促进中西方文化相交融。
其次,为彰显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体系优化的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现阶段的英语综合素养和实际英语应用能力,搭建更多信息技术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时刻利用网络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在中西方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方向。比如,教师可借助超星学习通、钉钉和雨课堂等,针对英语教学的侧重点设计包括课堂学习、随堂检测、作业评价和师生互动在内的多个模块,帮助学生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学习,彰显传统文化和英语知识相结合的教育价值。
(三)扩充英语教学素材,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写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素养。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应用英语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介绍,就需要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练习中寻找到促进英语学习效率提高的途径,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存,通过学习坚定文化自信。因此,教师所制订的英语教学计划就不能单纯以教材为主,而要积极拓展教育资料,使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伴随下加强英语阅读和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资料进行扩充来以找到强化学生学习意识和读写能力的方法,让英语课堂变得妙趣横生且富有文化内涵。
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文化输出已成为深化各国人士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作为具有较强语言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大学生,他们有机会通过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来提高英语水平,并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合,学生可以逐渐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找到更准确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单词,从而确保翻译出来的句子准确地体现了文化内涵。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翻译方法,以便他们更加灵活地训练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并在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四)打造趣味课堂,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师要调动学生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打造趣味课堂,锻炼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让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以提升。比如,教师可以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主题,举办主题文化英语辩论赛,请学生在积极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寻找辩论支撑素材、组织辩论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英语思辨思维,引导学生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听说能力的发展,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五)改革教学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通常是以考试形式进行的,主要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掌握情况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但是对学生运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能力的考察并不充分。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积极改革教学评价内容和方式,将“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融入评估体系之中,并对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内容、途径、方法和效果实施全程监控。
四、结语
言以载道,道以言成。英语学习不仅仅是提高语言技能,更是表达文化背景、传承文化价值的重要方式。高校应该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顶层设计与策划,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价值观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准确地展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英语知识的理解,理解本土文化的本质和魅力,进一步提升民族自豪感。教师需注重中西“贯通”,将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简单地将两种文化元素简单拼凑在一起。如此,大学英语教育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林小丹.艺体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海外英语,2023(5):126-128.
[3]王晓林.大学英语教学困境与教学改革:评《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22(5):135.
[4]郭冬会.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路径研究[J].海外英语,2022(22):156-158,174.
[5]郑娟.输出驱动理论视域下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2(1):84-86.
[6]邹斌.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策略[J].现代英语,2021(22):32-34.
[7]杜泽兵.“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策略[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S1):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