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教育“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24-10-14秦风硕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职业本科教育在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职业本科教育中“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该体系将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技能竞赛、职业认证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旨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分析“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与内涵,详细阐述了体系构建的原则、关键环节和实施策略。
[关 键 词] 职业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8-0057-04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职业本科教育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模式和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职业本科教育正面临着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紧迫任务。“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该体系将岗位需求、课程教学、技能竞赛、职业认证和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闭环,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本文探讨了职业本科教育“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职业本科教育“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岗课赛证创”一体化理念的内涵
“岗课赛证创”一体化理念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5MaGFYqCWovqiaHJ1vu+/KEvWgJUKcr3gwgEcS1/8AY=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它强调教育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结合,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能够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通过对岗位需求的深入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各类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技精神,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建立完善的职业认证体系,为学生提供权威的职业资格认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为企业提供可靠的人才选拔依据;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与需求
1.产业升级与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职业本科教育需要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教育改革与创新。为了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职业本科教育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3.产教融合。加强职业本科教育与产业界的合作,实现产教融合,使教育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终身教育理念。随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职业本科教育需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持续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支持。
二、职业本科教育“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原则
(一)坚持就业导向原则
坚持就业导向是职业本科教育“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原则之一。就业导向是指教育过程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和就业趋势,以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未来就业的需要。这一原则要求教育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职业本科教育应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通过调研和分析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匹配;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趋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减少理论性、陈旧性的课程,使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就业导向;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职业适应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坚持能力本位原则
坚持能力本位是确保职业本科教育质量的核心原则。能力本位是指教育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人格能力等,以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制定明确的能力标准,将能力指标具体化,作为教育教学和评价的依据;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坚持产教融合原则
坚持产教融合是推动职业本科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关键原则。产教融合是指职业本科教育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等方式,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育教学,建设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坚持创新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是推动职业本科教育持续进步和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动力原则。创新发展是指职业本科教育在理念、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提高教育教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行业动态融入教育教学,增强学生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职业本科教育“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关键环节
(一)岗位需求分析
岗位需求分析是职业本科教育“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基础环节,其目的是确保教育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匹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明确的岗位能力标准,包括专业技能、通用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分析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岗位需求的变化,为人才培养提供前瞻性指导;建立岗位需求反馈机制,定期收集企业、毕业生和校友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岗位需求与课程设置相对接,确保课程内容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是职业本科教育“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岗位需求分析结果,明确课程目标,确保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设计涵盖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课程内容模块化,形成相互关联、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便于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和评价的公正性;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更新,引入最新科技成果和行业动态,保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三)技能竞赛组织
技能竞赛组织是职业本科教育“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竞赛项目;制定公平、公正、透明的竞赛规则,确保竞赛的顺利进行;对竞赛过程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竞赛的公正性和安全性;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如案例教学、教学视频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收集竞赛反馈信息,对竞赛组织过程进行总结和改进,不断提升竞赛的质量和效果。
(四)职业认证体系建立
职业认证体系建立是职业本科教育“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教育质量提供了权威的认证。依据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认证标准,确保认证体系的权威性和实用性;与国家或行业认证机构合作,建立认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官方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设计简洁、高效的认证流程,包括申请、审核、考试、评估等环节,确保认证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建立认证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内部和外部的质量审核,确保认证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认证结果应用于学生就业、企业招聘、职业发展等方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空间;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持续更新认证标准,改进认证体系,保持认证体系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五)创新创业教育融入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是职业本科教育“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创新环节,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如创业基础、创新思维、项目管理等,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大赛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加强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训,引进具有创业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帮助,促进项目的成功转化;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展览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四、职业本科教育“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策略
(一)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是职业本科教育“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1.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支持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包括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等,为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确保这些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为教育机构和企业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保障。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业本科教育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为教育机构、企业和学生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鼓励和支持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为“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制度基础。
2.政府应确保对职业本科教育的资金投入,用于改善教育设施、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等,为教育质量提供物质保障;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本科教育,如校企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等,促进产教融合;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对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等,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3.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促进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出台针对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如创业资金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和完善职业认证制度,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实用性,为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推动职业本科教育“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进步和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动力。
1.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能力本位和终身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课程的时代性和实用性;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估和更新,引入最新的科技成果、行业标准和实际案例,使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学术交流,增强教师的双师素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大数据分析等,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采用过程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实践任务,便于学生灵活选择和深入学习;开设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如讲座、研讨会、实习指导等,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行业前沿知识和实践技能;采用项目导向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推动教育国际化,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行业企业参与与合作
行业企业的参与与合作是职业本科教育“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确保教育内容与实际生产需求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教育机构应定期进行行业需求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和人才需求变化,以便调整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向。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等方式,确保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和资源共享。
2.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提供行业最新的技术标准和实际案例,帮助教育机构更新课程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和教育机构教师之间的交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
3.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校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分享行业最新动态和企业实践经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教育机构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项目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提供职业能力评价和市场需求的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潜力。
4.根据企业特定需求,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输送符合特定岗位要求的人才;建立技术交流平台,促进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企业可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同时支持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支持和市场推广;企业可以与教育机构共享资源,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
师资队伍是职业本科教育“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1.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包括年龄、学历、专业背景和职称等方面的均衡,确保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定期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包括入职培训、在职进修、国内外学术交流等,为教师提供持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使其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2.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入职教育与培训,使其快速熟悉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在职进修,如攻读博士学位、参加专业培训、参与科研项目等,提升其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同时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如教学竞赛、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选派教师到国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学习,拓宽国际视野,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3.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教师提供客观的反馈和发展建议;鼓励教师之间的团队建设和协作,通过团队项目、联合研究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和集体成长。
五、结束语
“岗课赛证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还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满足社会和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该体系的实施也有助于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然而,该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如何确保岗位需求与课程设置的精准对接,如何提高技能竞赛的实效性,如何完善职业认证体系,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育工作者、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宗辉,周金宝.“二段三元”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构建研究: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为例[J].甘肃教育研究,2023(10):11-13.
[2] 罗红霞.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7(6):69-76.
[3] 王艳洁.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9):225-228.
[4] 李靖,高文嫱,潘远安.基于“双轨三元四融合”的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模具工业,2024,50(3):67-74.
[5] 萧玥.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岗证课赛”课程体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3):75-76.
[6] 邓艳.探析“1+X”制度下“课岗证赛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消费导刊,2021(7):98.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