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内涵
2024-10-13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这一重要论述可以说赋予学校思政课目标任务、功能作用、问题论域、保障支撑以新的时代内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学习和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精神要义与科学内涵,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思政课建设做出的重大部署,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学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时代新人
作者简介 郗厚军,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紧紧围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深刻阐述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大意义,科学分析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为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提供了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南。进入新时代以来,各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1]。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充分彰显思政课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内涵,深刻领会其思想精髓与核心要义,从而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一、一个根本目的:解决好“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
政治性是学校思政课的本质属性。这是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办好学校思政课是解决好“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的关键,事关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关系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必须态度鲜明、立场坚决。从教育性质来看,讲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4wUmhdzMrQ49++ckLzjxTw==灵魂和主题,这是因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可以说,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教育在培养人上必然要打上社会主义烙印。
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问题,对教育培养人的认识也有着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1975年,邓小平在听取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汇报《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时强调,教育部门要特别关注后继有人的培养问题,提出“大学究竟起什么作用?培养什么人?”[3]的问题。2005年,胡锦涛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4],对“培养人”的教育使命认识逐步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优质教育、卓越人才和优秀教师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5]。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将“培养人”置于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问题,实现了从“一个培养人”到“三个培养人”的衔接递进与系统建构。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和规格给予了明确回答,即“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6],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7]。这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提供了价值遵循。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8]。这将培养人的历史使命蕴含于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根本目标的时代内涵之中。换言之,学校思政课是学校为实现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教育进程的总称,它包括思政课教师所教授的学科专业知识、传递的思想价值态度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是更具有基础性和系统性的教育渠道,对助力解决好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与思维、情感与情怀、知识与见识、想法与办法等问题具有重要导引启迪意义,是一门宏观上“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9]的铸魂课程。简言之,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要紧紧抓住为党育人、为国造才这一根本价值取向,不管什么时候,方向和立场都不能动摇与改变。
二、两个功能作用:确立思政课“重要保障”和“关键课程”的地位作用
价值性是学校思政课地位作用的意义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并旗帜鲜明地提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10]。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就十分重视学校思政课价值作用的发挥问题。例如,他在浙江全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引导工作,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11]。他在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会听取浙江大学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12]。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化了对学校思政课价值作用的认识,明确指出学校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3]可以说,从 “主渠道”到“重要保障”和“关键课程”的认识变化,更加明晰了学校思政课的基本性质和地位作用。
一方面,学校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培养人才,根在教育。学校思政课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承载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武装学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职责任务。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堂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的培养。实践证实,办好学校思政课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学校的具体表现,为保证党的伟大事业后继有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
另一方面,学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学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和放飞梦想的圣地,学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问题,将青年学生阶段比喻为“小麦的灌浆期”和“拔节孕穗期”,这个时候阳光和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庄稼,明确指出这一阶段的学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在这个时候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事实上,学校所有的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强调思政课是关键课程,主要说思政课较之于学校的专业课和其他公共课而言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是一门滋养和影响一代青少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精神风貌的关键课程,对打下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具有重要奠基作用。
三、三个重要论域:阶段衔接论、
理论武装论和改革创新论
在学校思政课建设认识中,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以及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一是强调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贯通衔接问题。2013年,他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中指出,学校要“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14]。2014年,他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指出,要“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15]。2018年,他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开展情况时指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应有作用”[16] 。2019年,他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鲜明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17]实际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主要是各学校学段之间的纵向衔接和一体化建设,其核心意涵是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壁垒,打破大中小学思政课“紧守一段渠、只种一亩田”的局面,秉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要求、一体化配备、一体化培养、一体化教研、一体化评价,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之间的友好交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以及协同育人,从而使大中小学思政课更好地呈现本学段的思政育人效果。在新征程上,各学校要根据大中小学学生特点,认真研究小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中思想政治课以及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衔接问题,做到层次分明、区分度高,防止教学内容机械重复交叉,统筹推进各学段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
二是强调在党的理论创新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18]。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19]。可以说,思想理论的生产和思想理论的传播是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两个基本向度,二者相互联系、不可或缺,前者是理论建设和发展的工作,后者是理论武装和思想铸育的工作。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思政课要自觉肩负起新时代青年创新理论武装的职责使命,特别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指导新时代青年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认识工具和锐利的思想武器。
三是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论述有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例如,他针对学校思政课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短板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与有益回答,提出要以改革创新解决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要“摒弃过去形式主义和过时的东西,更多地采取因势利导、分层施教的办法,鼓励师生平等对话,倡导‘情景教学’、‘活动教学’、‘价值辨析’和‘道德反思’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校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思想道德教育入耳、入脑、入心”[20]。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21],要坚持“八个相统一”[22],坚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23],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吸引力和亲和力、针对性。可以说,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性看作学校思政课建设发展必须依托的方法论支持,彰显了他对办好学校思政课的深刻认识和理论觉解,也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注入了强大的推进动力。
四、四个支撑条件:突出工作格局、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制度保障的支撑
办好思政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要有顶层设计的宏观指导,又要有落细落小的微观切入,更要大家共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站位于整体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布局的高度,提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24]。各学校要紧紧抓住和着力解决制约学校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支持保障方面下功夫、见成效。
一是工作格局上要树立“大思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对“大思政”格局的构成、领导和运行机制提出了基本要求,强调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26]。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27]。新征程上,各学校要树立和贯彻“大思政”理念,应突出高站位,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思政课的重大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须突出大格局,加强思政课的整体布局和顶层规划,统筹思政课系统的各要素优势,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合力,善用“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建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思政、网络思政、文化思政以及教师思政一体的思政工作新格局;要突出一体化,坚持办学育人一体化,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二是队伍建设上要着力建设一支“六要”素养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讲思政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28],“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29]。以上六个维度的素养要求,彰显了思政课教师的价值旨趣和精神风貌,涵盖了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既凝聚着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殷切期望,也内在地规定了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职业追求、职业情怀、职业态度以及职业境界,为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价值遵循。新征程上,各学校要不断完善培养制度、规范配备制度、健全准入制度、建立退出机制、健全评价机制,吸收更多优秀教师走上思政课讲台,教育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对标“六要”素养这一期望和要求,让他们把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作为光荣使命和终身追求,自觉做可信、可敬、可靠和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
三是课程体系上构建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30]。可以说,这是当前进一步深入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各学校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这个主题,着力打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统编教材,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和独特历史文化积淀的育人资源,引导青年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打牢思想基础。
四是制度保障上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出台的系列思政课建设政策文件。党的十八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等部门颁布实施了诸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事关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文件和指导意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些系列决策部署,胸怀“两个大局”,将思政课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征程上,各学校要进一步认真落实这些政策部署,将思政课建设落到实处。
结语
办好学校思政课,事关祖国未来、民族希望和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论述,特别强调思政课的价值性,凸显思政课的政治性,重视思政课的创新性,聚焦思政课的服务性,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指明了建设路向。新时代新征程上,各学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时代内涵,在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和抓好任务落实上下大力气、下苦功夫,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19][23][24][29][30]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N].人民日报,2024-05-12(1).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4.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32.
[5][21][2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19(1).
[6]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7]习近平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N].人民日报,2017-10-31(1).
[8][10][13][17][22][27][28]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9,2,6、27,17-23,24,25.
[9]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1-3(2).
[11][20]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305,304.
[12]习近平在高校学习实践活动座谈会上强调: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高校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和自觉行动[N].人民日报,2009-05-08(1).
[14]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迎来百年华诞 习近平给全校学生回信表示祝贺[N].人民日报,2013-10-07(2).
[15]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31(2).
[16]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N].人民日报,2018-05-03(1).
[18]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人民日报,2022-01-12(1).
[2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3(1).
责任编辑︱吴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