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有胆有品有才智
2024-10-13李建中
摘 要:四川谚语普遍推崇德行修养,希望人们都做一个有志向、有胆识、品行好、才智高、热爱学习、珍惜时间、谦逊谨慎的人。古代蜀人“多悍勇”之辈,四川谚语传承下了这种勇气和胆识。与此同时,谚语推崇君子,否定小人;相比勇气和力量,谚语更看重智慧。谚语认为,多读书、多行路是获取智慧、提高修养的有效途径;在人生历程中,要珍惜光阴,要谦逊内敛,学到的东西才会更多,脚下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顺。
关键词:修养谚语;志向;胆识;品行;才智
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四川谚语推崇的是:做一个有志向的人,做一个有胆识的人,做一个有品行的人,做一个有才智的人,做一个求真知的人,做一个惜时间的人,做一个懂谦逊的人。总之,做一个注重德行修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这些谚语是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总结,洞察事物的本质,准确地表达出了民众深邃而闪光的见解,具有令人折服的说理性和训诫性。
一、做一个有志向的人
做人,首先要立志,必须有志气、志向。谚语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志向的重要性:“鱼斗上水,人争志气”“不怕铁硬,就怕心坚”“鸟无志不飞,人无志无为”。只要有了志气,鼓足干劲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成:“坡坡坎坎再多,展劲就会走过”。“展劲”是四川方言,意思是“鼓起劲、使足劲”。谚语比喻的是人生道路无论多么艰险坎坷,只要努力,只要鼓足劲,就能走过去,成功到达终点。
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志向,不必强求人人一致,更不能相互勉强:“人各有志,树各有根”“万里蓝天鹏鸟志,七尺房檐家雀心”。大鹏在高空飞翔,穿越万里河山,它的志向当然比满足于安身在房檐下的普通鸟儿要远大得多。有远大志向者,就要敢于走向广阔天地:“庭院难练千里马,花盆不栽万年松。”虽然志向往往不是立即就能实现的,但我们需要早早立下心志,等待实现志向的时机:“虎伏深谷听风啸,龙卧浅滩等海潮。”风起潮涌之际,便是虎腾龙飞之时。
人的志向与贫富有没有关系呢?“树摇根不动,人贫志不短”“山高怕脚软,不怕人穷怕志短”,说的是没有必然关系;“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则说的是很有关系。后一句,其实是旧时代富贵者对贫穷者的嘲讽,和那些意志不坚者为自己找的借口。至于“宁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穷得志气,饿得新鲜(新鲜,指良好的精气神)”等谚语,都表达了“人穷志不穷”的道理。
四川谚语认为,一个人的志向是与人品密切相关的:“志高品高,志下品下”“观其志,知其人”。无论什么志向,一旦立下,就不要因他人的看法而改变:“一人立志,万夫莫夺。”困难是考验意志是否坚韧的试金石:“有志者千方百计,无志者千难万难”“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常立志”指经常都在树立志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前面立的志向因遇到困难已经放弃了,此时立的志向也不知能坚持多久。
二、做一个有胆识的人
四川谚语认为:人缺少能力不可怕,就怕做事没有胆量、胆识:“不怕无能,就怕无胆”“鱼小不怕风浪大,鹰小不怕山头高”“险路不绝行路客,险滩仍有渡船人”“暴风吹不倒昆仑山,困难吓不倒英雄汉”“胆大的人捋虎须,勇敢的人扯豹尾”(彝族)。从这些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巴人、蜀人和四川世居少数民族民众的“尚勇”遗风。
四川谚语比较推崇冒险精神,认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不畏风险:“不入惊人浪,难逢得意鱼”“从来好事多风险,自古香瓜苦后甜”“常攀高山腿不软,常过险滩不怕礁”。英雄,就是要敢于当面硬刚:“远处射箭是弱者,近处射箭是英雄”“与其像狐狸一样夹着尾巴逃掉,不如像猛虎一样决斗身亡”(藏族),“狭路相逢勇者胜”。所以,当我们面对妖魔鬼怪或邪恶势力时无需畏惧,其实对方常常更加心虚:“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阎王也怕拼命鬼”。谚语“事到万难须放胆”,则是说事情到了非常难办的境地时,必须放开胆子去做才会有转机。
当然,谚语也认为,胆识并不只体现在胆大上,还体现在冷静、沉着上:“贤人不发怒,勇士不鲁莽”(彝族),“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后一条谚语,比喻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险情,都能镇定自若,沉得住气;或者不管外界有何变化都不受影响,只照老规矩办事。
没有胆量,将寸步难行:“胆大漂洋过海,胆小寸步难行”“怕摔跤的人,只有不举步;怕湿脚的人,只有不趟河”。那胆量来自哪里?来自磨练。彝族谚语说:“鹰遇风雨练翅膀,人逢艰险练胆略。”对鹰来说,经历风雨是不可缺少的磨砺;对人来说,遭遇艰险是不可缺少的磨砺。羌族谚语说:“怕上山的人,烧不了好柴”“气力是压大的,胆子是吓大的”。当然,我们也应注意到,有一些谚语,则说的是某些人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胆量反而越来越小了。如“挨过烙铁烫,不敢摸火钳”“被火烧过不到火塘边,被虎咬过不到林子边”,是说有的人遭遇过一次挫折以后,从此就变得胆小怕事了。“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是比喻一些人在年轻时还敢想敢干,无所畏惧;等到年纪大了,有了一定的见识后,反而可能变得胆小怕事了。
三、做一个有品行的人
品行,与人品、品格、品质等近义,指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
在四川谚语中,人们特别推崇君子、否定小人。什么样的人可称君子呢?“君子遇困境,操守不变形”,是说不因身处困难境地而改变其行为品德的人是君子。“君子不念旧时恶,小人偏记眼前仇”,是说不计较过去怨恨的是君子。“君子千钱不计较,小人一钱就绝交”“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爱财,拿到就要”,是说取财有道的人是君子,小人则不考虑钱财获取渠道是否正当。“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用口说,牛马动蹄脚”,是说讲道理、不动手的人是君子,把随意动手脚的小人比作了畜生(牛马)。“君子坦荡荡,有话当面讲”,是说心胸坦荡的人是君子。当然,在与人合作时,即便君子也应先把利益分配、责任分担的话说在前头,然后再讲情谊。谚语“先小人,后君子”,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正直、刚直、坦荡,是民众所推崇的重要品质:“金贵赤,人贵直”“人凭心正,船靠舵稳”“穷得硬扎,富得正大”。后一句里的“硬扎”,是四川方言,意思是坚硬、结实、不卑躬屈膝;穷得有骨气、富得光明正大,都是好的品质。谚语“心中无冷病,哪怕吃西瓜”,是说内心坦荡的人,做什么事都不怕。
为国尽忠、孝敬父母,一直被作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凡人立身,忠孝为本。”懂得感恩、见义勇为和仁爱之心,也都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知恩不报非君子,见死不救是小人”“背信弃义,等于杀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欺心话少说,便宜事莫做”。
过去,人们特别珍惜自己的名誉、脸面,爱惜名声成为不少人的重要追求。阐述这方面道理的谚语很多:“宁可身受苦,不叫脸皮羞”“宁可折断骨头,也不损坏名声”“明人不做暗事,好汉不使暗拳”“鸟惜羽毛虎惜皮,为人处事惜脸皮”。甚至,连负面人物也非常害怕声名狼藉:“孬人怕揭短,疯狗怕扒皮。”当然,对那些完全不要脸面的人来说,他们做什么事也都不管不顾了:“人不要脸,百事可为;狗不要脸,遍坡打捶(打架)。”
在人品方面,谚语强调人还要重承诺、知进退:“人无信不立”“许人一物,千金不移”“没有父母可生存,失去信用难生存”“富在知足,贵在知退”。知进退,就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事能知公心常惬,人到无欲品自刚”。谚语告诉我们,欲望和私心是很难克服的,眼前的利益很容易蒙蔽我们的眼睛:“猛虎易服,人心难降;沟壑易填,人心难满。”但如果我们任由欲望泛滥,不知进退,像谚语“人心不知足,吃了五谷想六谷”“有了千钱想万钱,当了皇帝想成仙”“得到一笼肺,还想一副肝”说的那样,就会落得“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贪图便宜吃大亏”的不好下场。
对一些不好的品行,四川谚语给予了毫不留情的鞭挞。如“吃自己的心痛,吃人家的胃痛”,是对品行上持双标者的讽刺。“狗是看到糌粑才摇尾巴,人是看到钱财才说好话”(藏族),是对势利狗和势利人的讽刺。“只顾自己捞一把,哪管他人草不生”“只顾自己的缝缝,不顾别人的洞洞”,是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自利者的讽刺。其中的“缝缝”本指缝隙,这里指小问题;“洞洞”本指窟窿,这里指大问题。“外面绷面子,屋头搅浆子”,是对那种为了在外面撑面子,回到家里不得不吃清汤糊糊过日子者的嘲讽。“绷面子”又称为“撑面子”,指维持体面;“浆子”本指浆糊,这里指吃的糊糊。又如“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对见风使舵者的嘲讽;“拍马屁不嫌粪臭,舔肥哪怕闷油”,是对那些拍马屁不嫌恶心的人的挖苦,其中的“舔肥”是巴结、拍马屁的意思;“玩不尽的格,丧不完的德”,是对那些为了贪图享受而伤天害理的人的嘲讽和指责,其中的“玩格”,是图享受、讲排场的意思。
尽管我们社会中存在品行不好或常做坏事的人,尽管有时做了好事并不能立即得到好的结果,但人们始终相信:只要我们多做好事,对他人、对社会总会有好处的,自己也总会得到好报的。“好事做了好事在,还有好事等倒在”这条谚语,便充分表达了民众的这种认识。“等倒在”,是“在等着”的意思。这谚语是说,好事永远做不完,或者说做好事总会有好报。
四、做一个有才智的人
除了品行,古人认为才智也特别重要。人与动物相比,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便是具有才智。
关于才智,四川谚语非常强调众人的智慧大于个人的智慧:“三人行,必有我师”“父子三人在一起就勇猛,朋友三人在一起有智谋”“十个愚者,当个智者;十个智者,当个神仙”“上者用其智,下者用其勇”。
才智的高低,常常决定其行动的方式。“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说的是愚昧的人对于有了结果的事情也看不出个名堂,聪明的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就已经预见到了结果。“好汉不吃眼前亏,好鸟不钻刺芭林”,是说有才智的人不会将自己陷于不利的境地。“力大敌一人,智广胜千军”“力大降十斤,一巧破千斤”“有智吃智,无智吃力”“自古财乃伤命物,从来智为护身符”等谚语,则说的是相比力量和财物,智慧和方法更加重要。
那么,人的智慧来自哪里呢?“勤奋出智慧”,是说智慧来自于勤奋;“经一事,长一智”,是说智慧来自于实践;“聪明不学会失败,笨拙肯学定成功”“好学智慧如海,懒惰愚笨如呆”“镜子擦得亮,脑筋用得活”,是说智慧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四川人在思考问题、琢磨主意时,多有摸脑袋的习惯,因此有“脑壳一摸,主意多多”的谚语。半天都想不出好主意时,四川人又有非常形象的谚语来形容,叫“脑壳都抠烂了”。“物极必反,人急智生”“水不紧,车不转;人不急,智不生”,则是说智慧有时候是在紧急情况下被“逼”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急中生智”。
当然,并非才智高的人就什么事都做得漂亮,四川各民族几乎都流传着“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人也会办傻事”这样的谚语。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聪明人也有他不熟悉、不懂的事情,因此有时也会办出傻事来;二是说聪明人有时因为聪明过度、想得太多,反而把思考的方向弄偏了。谚语“人太谨无智”,是说一个人若是太谨慎,对人对己的要求就会很多,就不能着眼于大局,就会失去应有的智慧。
才智高的人,常常会坚守自己的长处,不会随时改变自己的主意,正所谓“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主意”。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智慧是一把双刃剑,应当用在正道上:“聪明用于正路,越聪明越好;聪明用于邪路,越聪明越糟。”(傈僳族)另外,谚语还提醒我们,不可对自己的才智自视过高而瞧不起别人,尤其不可自恃聪明而算计别人,须知“你有七算,我有八算”。
五、做一个求真知的人
“獐子因有麝香而贵,人因有知识而受人敬。”(彝族)有知识的人,一直是受到人们尊重的。“秀才不怕长衫破,就怕肚里没得货”,是说读书人不必讲究穿着,只要有知识、有学问,心里就会踏实。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真知的人呢?相关谚语告诉我们,行路和读书是求得真知的两大法宝。
“要通古今事,须读五车书”“读破五车书,可知千古事”,是说要想博古通今,必须多读书;“劳动治贫,读书治蠢”“锣不敲不响,人不学不灵”,是说读书能够使人变得聪明;“没有不教自成工匠的,没有不学自成经师的”,是说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读书和学习;“虽有凌云志,不学不成事”,是说一个人只有志向而不好好读书学习,是不会成就一番事业的;“种田不好误一春,读书不好误一生”,是说不好好读书,会耽误自己一辈子。
谚语还告诉我们,读书和学习不能浅尝辄止,需要不断总结和积累:“读书不积累,好比网打水”“水滴积多成大海,读书积多成学问”。读书求知,应该像口渴的人想喝水一样迫切;研究学问,应该像蝴蝶对百花那样迷恋:“求知宜如渴思饮,治学应似蝶恋花。”各种各样的本事要学到初通并不艰难,但要将某一门学问学到精通却很难:“千般易学,一门难通。”读书须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否则读起来不但会像嚼树皮淡而无味,而且不会有收获:“读书不知理,等于嚼树皮。”
读书重要,行路也很重要。所以,古人一直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里的“行路”,就是出门长见识。“人不出门,不长见识”,便是说人只有走出去,到外面见世面,才能增长见识。在前人看来,行路甚至比读书更加重要。所以谚语说:“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读书是从书本上学习间接知识,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许多事情要真正了解、许多技能要真正掌握,除从书本上汲取前人经验外,必须到社会上行走,多实践多见识,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读书和实践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对此我们要耐心向他人请教:“刀儿不快细心磨,不知的事儿学别个。”(傈僳族)“别个”,是四川方言,指别人、他人。
六、做一个惜时间的人
“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宝贵,所以我们要懂得惜时。时间是单向流逝的,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回头”“失落黄金有处找,失落光阴无处寻”。即便是黄金失落了或者损失了,都可以找回来、挣回来;但时间流逝了,却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时间重要,年少时的时间尤其重要:“黄金难买少年时”“少年读书记得深,好比石上刻道痕”。所以,谚语提醒我们,惜时的习惯要从小养成。否则,便会像谚语说的:“年幼贪玩,老来提篮。”“提篮”指提着竹篮子,此处喻为乞丐;谚语是说,从小贪图玩乐,不思进取,长大了就不会有出息。
“时光容易过,岁月莫蹉跎”,说的是时间过得很快,不要白白地浪费掉。“天下断无易处境遇,人间哪有空闲光阴”,说的是天底之下,没有哪里是容易待的地方;人生在世,没有时间是可以挥霍的。因为时间珍贵,古人甚至连夜晚的时间都想利用起来:“昼惜光阴,夜惜油灯”。对古代的读书人来说,光阴宝贵,灯油也宝贵。所以,白天得珍惜光阴,夜晚得珍惜灯油。如此一来,光阴显得更加珍贵了。珍惜时间,不光是要会用,还要会挤,否则时间就会从身边悄悄地消逝掉:“大豆不挤不出油,时间不挤会白溜。”谚语“桃花岁岁皆相似,人面年年不相同”,是以花、人的对比,来强调光阴的宝贵。不要以为每一年开放的桃花都是一个样的,实际上我们每一年面对桃花的面孔都不是一个样了。因为时间珍贵,所以我们“有空不如多学习,休听他人酢牛皮”。“酢牛皮”是四川方言,这里指翻来覆去说同样的废话、空话。
七、做一个懂谦逊的人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四川谚语一直推崇谦虚谨慎:“肚量要宽,言语要谦。”人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面对很多难以掌握的技能,也由不得我们不谦逊。谚语“蒸酒磨豆腐,到老不敢称师傅”“煮酒熬糖,充不得老行”,说的便是这种情况。“学问多自虚心得,风物长宜放眼量。”谦逊能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本事,世间万物需用宽广长远的眼光去看待。
谦逊的人,常常能正视自己的短处,还有容人的雅量,对成败得失能泰然处之:“缺点不能捂,短处不能护”“可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事到盛时须警醒,境当逆处要从容”“得意欿然,失意泰然”。后一句里的“欿(kǎn)然”,指不自满;谚语是说人在得意之时要淡然以对,不要忘乎所以;人在失意之时要泰然处之,不要惆怅满怀。
那些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的人,总会表现出低调谦逊的样子;而一些学识浅薄、一知半解的人,却总爱自我吹嘘。反映这方面内容的谚语很多,如“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大海寂无声,小溪声喧哗”“满壶水不响,半壶响叮当”“低头的庄稼穗大,仰头的庄稼穗小”“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智者都在沟里细想,愚者常在山顶炫耀。”(藏族)
爱炫耀者或不谦逊的人的典型表现,就是爱吹牛皮。吹牛皮是很简单的事:“吹牛不要本,舌头打个滚。”但吹牛的结果却常常让吹牛者都不自在:“不懂装懂,到时摸头。”人不应自满、自夸,不懂装懂、冒充内行更是要不得:“自绷内行,其实焦黄。”“焦”指程度深,意思相当于“很”;“黄”,指技艺差。炫耀或自夸往往是为了绷面子;相比绷面子,那种没本事却冒充豪杰的人后果会更严重:“绷面子要钱,绷豪杰要命。”总之,骄傲、不谦逊的人,往往没有好结果:“鼻孔朝天的人,早晚要跌进粪坑”“气势汹汹,要栽倒葱”。前一句里的“鼻孔朝天”,指头仰得很高,以致眼中看不到旁人和路面,早晚难免会跌进粪坑或跌下悬崖;后一句里的“栽倒葱”,是受挫、失败、出丑的意思。谚语警醒我们:做人别自视太高,也别气势汹汹,多一份内敛和谦逊,才能走得更稳、更顺。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四川卷编辑委员会编纂《中国谚语集成·四川卷》,中国ISBN中心2004年版。
2.本卷编委会编纂《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谚语·四川卷》,2023年3月送审稿。
3.四川省各市(地、州)县(区、市)1980—1990年编纂的谚语集成卷本。
作者: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