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1930年:公孙长子沪上书法活动考
2024-10-13陆峰
摘 要:1920年公孙长子由于所属革命军内部矛盾被迫离开军旅,次年,正式落身上海,开启长达10年较为稳定的沪上生活。其间他虽仍间断参加革命活动,但大部分时间已专门从事书法研究、交流以及鬻书等活动,并逐渐崭露头角直至名扬沪上。这段经历为其后来成为四川近现代书法史上一员大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公孙长子;沪上鬻书;双钩书;《拾古漫谈》
书名肇始前的准备
公孙长子(1881—1941),姓余名切,字培初,四川内江人,幼年就读于其父私塾,后于1900年考入由赵熙担任监督的川南经纬学堂,1901—1904年于此学习,四年后肄业,结识了曾信芳、曾明选、吴玉章等人。1905年他与杨钧、肖光前等起义反清,后败走成都。1906年他正式加入同盟会,于1907年慈禧生日晚指挥发动成都起义,又败,出走兰州。其后四年,他先后流亡永昌、兰州、平凉、六盘山、固原、宁夏府、鄂尔多斯、归化、代县、太原,1911年接触山西革命党。是时党人文书往来中多因袭黄帝后裔之意取化名,其遂更名为公孙长子,并沿用下来。公孙长子居山西期间领导民军起义,立下大功,年底作为山西代表奔赴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翌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1916年他回川先后参加了“反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等革命活动。1920年他因所属军队的第六军师长与第七军师长发生武装冲突,遂离开军旅去往上海。
1921年公孙长子正式落身上海,据其子公孙岛(萍)信件,长子当时居住于上海法租界宝康里十八号[1]。其后十年间,公孙长子大部分时间于上海主要从事书法活动。正式入沪生活时,公孙长子年逾四十。他前半生主要奔走于革命,居上海后的这段时间当是其第一段完整的书法活动时期。公孙长子居沪期间每天过着书画自娱的生活,“隐于市廛”,不喜与权贵交往,却与诗书画界中人交流频繁,最著名者当属张大千。张大千也是内江人,时亦居上海从事书画活动。长子与张氏关系密切,他后来所写的《金刚经》《双钩语》等均由张大千题签作跋,便可明证。《公孙长子(余切)年谱长编》记录,当时书法名家谢无量也寓居上海一品饭店,二人亦有文字切磋。[2]长子后又凭借自己的身份地位与当时同在上海的曾熙、于右任交往。当时公孙长子是震亚书局的总经理。震亚书局是民国时期专以经营名家书作和书法字帖为主的民营出版社,较为出名,李瑞清、曾熙等当时名家皆是其固定的合作伙伴。公孙长子以出版社总经理的身份与名流书家交往密切,一方面提升了其个人书法实践水平;另一方面也借此开始传播其书名。在这段难得的安定时间里,公孙长子寄情于书,又与当时的书画名家张大千、曾熙、于右任、谢无量等人来往,其书法水平开始突飞猛进。
除与名家交往外,公孙长子频繁参加社会活动。是时“上海文人纷纷举行雅集”[3]。1923年3月17日《申报》新闻《杨草仙草书展览会启》载公孙长子是发起团成员之一;后两日,即1923年3月19日,《申报》又载此次展览会的新闻稿,记曰:“昨为杨草仙草书展览之第二日,参观者数百人,杨君草书外并有公孙长子……等各种画幅陈列会中。”可见他已经开始成为社会名流组织书法活动并作为嘉宾参展。
公孙长子年轻时拜师四川著名书法家赵熙,赵氏的碑帖融合的书风以及之前如包弼臣等先驱的影响,为公孙长子建立起良好的书法基础。其早年学习二王书风,后专精于六朝碑版,在魏碑《龙门造像记》尤其是《始平公造像》上功力深厚。《文坛杂忆》说:“(公孙长子)工书法。临龙门二十四品功力最深。”[4]1921至1923年间,安定的生活、广泛的书法交流与社会活动、多年的书法功底,这些综合因素使得公孙长子的书法取得巨大创获,为其后来的沪上鬻书作好了铺垫。
鬻书的开始
公孙长子初到上海时并不以卖字为生,而是主要靠其前半生军旅生涯的积蓄生活;除此以外,其弟余同也赞助了500银圆作为他寓沪的生活资金。但是公孙长子并不是只身一人在上海,同去的还有夫人陈韵琴、儿子公孙岛(萍)。他还要赞助正在德国留学的七弟余无外,有限的资金并不能支撑多久。很快,公孙长子的生活开始窘迫,公孙岛回忆道:“我家并不富裕,在上海时为了支持七叔在德国留学,曾把首饰衣物当掉给他寄去,后来无钱再寄,七叔只得停学回国。”现实的经济压力迫使公孙长子走上鬻书的道路。
没有明确资料表明公孙长子开始正式卖字的时间,估计是1924年。上海为民国经济重镇,书画市场巨大,可是要想获得鬻书市场认可还是需要具备条件的,正如有人曾对李瑞清说:“在上海卖字必备三条:一有官帽,你当过宁藩司,不但有官帽,且官很大;二字要怪,你的字太正规,不怪……”[5]公孙长子虽不具备李瑞清这样的高官遗老身份,但是其曾奔走于革命加上前文已述的条件还是让他具备了一定身份。对他来说,最为迫切的是推出一种迎合市场的书法风格。于是公孙长子开始打造并大事宣扬其具有特色的双钩书。
1924年公孙长子开始宣传其双钩书法,并论述成文,名曰《拾古漫谈》,此文是其第一篇关于书法理论的著录。双钩书法是较为罕见的一种风格,历史上的书家少有致力于此者,在上海的书画市场上也是一种新风格的出现。公孙长子要想宣扬此种风格必须先解释何为双钩书?双钩书的历史发展如何?自己的双钩书水平如何?以此来取得大众的认同与接受。因此,其在论述双钩书时首先探源溯流,认为双钩始于六朝,《潜确类书》可证;再见于唐,有天册二年(武则天年号有“天册万岁”,次年改为“万岁通天”)《万岁通天帖》可证。这里他特别强调“六朝之所谓双钩者,仍模临字迹,初无构造之能”“唐双钩……亦有所本,就其势而廓填之,……非有他异也”。双钩一直到宋徽宗时期才完全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风格,论曰:“(宋徽宗)乃慧心独到,随意命笔,平空拮构。”由此正式走出廓填法,成为一种艺术创造,故其又论“双钩自宋徽宗始” [6],特别揄扬了徽宗和后继钦宗的业绩。在追本溯源一节上公孙长子交代了双钩书的历史起源以及后来的发展情况,用以表明其所擅长的双钩书并不是他的自我创造,而是和六朝碑版一样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这一节算是回答了前两个问题,而仅仅强调双钩书的起源与历代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展示其水平如何,有无创新性。那么如何证明?公孙长子的方法是拿自己与徽、钦做比较,先回答了创新的问题:“吾既从事双钩矣,远而稽诸古,降而宗徽、钦独步之能,复破除其压线覆笔例,揣摩之,锤练之。”[7]再回答其双钩水平,《拾古漫谈》后一札记论曰:
吾之为此者,乃双钩也。双钩始于宋徽宗,吾则师一其意而别开一派,世人不知之,强名其飞白,谬甚。考中郎之飞白本枯笔淡墨,信手为之,非有所谓如吾双钩者之结构自有特别经营也。即宋徽宗双钩用通笔处、用断笔处,苟起而见吾作双钩,尚须逊而避之曰不能。是则双钩之为双钩,不管作之难,即知之而名之亦非易也。长子识。[8]
对自己的双钩书,公孙长子表现出高度自信,认为就算徽、钦在世,观其双钩也要退而避之曰不能。
当然,光自我宣扬仍不能让人信服,还需要其他同行认可,于是公孙长子还需要找到当时书法名流为其站台。他首先找到张大千,将《拾古漫谈》之文与其后札记并录于册,请张氏为其题签《粉红城主双钩语》(粉红城主是公孙长子的斋号);又找到谢无量。1926年谢无量题《粉红城主双钩语》序曰:
长子兄以所做双钩属题,小儿女环视之,谓为空心书;惟其空心,乃其所以妙也。
妙手能为巧,空心是我师。
参神初悟月,对谱似填词。
止止生虚白,双双络网丝。
匠心矜独造,不许俗人知。[9]
又评曰:
双钩书唐宋以来有之,宋徽钦尤善此法。长子先生以革命巨子而余暇乃复好作双钩书,其笔力时时出于古鼎彝铭字,盖无论魏晋也。[10]
张大千与谢无量的站台是成功的,公孙长子很快在书画界成为名人,《申报》上的一则新闻可以很好地说明:“民党要人公孙长子自卸川军第一路司令职来沪后日以书法自娱,近日以其夫人陈女士忽在宁因病逝世颇形悲戚,本埠各方要人闻讯前往唁慰云。”[11]《申报》上的信息除了花钱购买的广告版面外皆是报道实时政治新闻与名人活动,显然公孙长子不会花钱购买版面发布丧妻的新闻,那么此则新闻便是报社主动登发的,这足以表明公孙长子在上海声名已盛,且新闻强调“各方要人闻讯前往唁慰”,可见他与是时上海各界要员交往密切。
公孙长子一系列自我宣扬的举措是成功的,从1924到1926年,仅仅两年,他已跻身上海书画界名流;而因生活所迫而开始的鬻书生涯也走上正轨。
名扬沪上后的活动
1927年3月5日,《申报》增刊,为卖字画或其他登发广告者开辟专栏,“公孙长子卖字”的新闻正式登刊,这也是能看到关于其卖字的最早媒体新闻。详载如下:
公孙长子卖字
头颅价重敌垂涎,解甲归来不一钱。
稚子含饥妻善病,生涯逼我写生笺。
《申报》馆善解人意,辟出此栏让人狂喜。少不免昧着良心检将旧作挤上擂台。我擅双钩,人称独步,曾写就古人长篇诗赋及佛经多种,阅者命驾即得。通讯:法租界霞飞路宝康里十八号。[12]
一同与公孙长子刊登卖字广告的还有“天涯五友”之一的张小楼、国学大师罗振玉、书画名家张大千,可谓高手云集,但是公孙长子并未被湮没,而是收获了稳定的市场。从1927年3月5日到同年年底,“公孙长子卖字”的新闻基本未缺期。试想,若他开始发布卖字的新闻并未取得理想效果,大可不必为此一直花费版面费。这也恰恰说明,与罗振玉、张大千等当时顶级名流相比,公孙长子已具备竞争力。
公孙长子卖字是顺利的。从1927年3月5日发布第一期开始,其后的3月8日、3月11日、3月14日、3月17日、3月20日、3月23日、3月26日、3月29日、4月1日将近一月时间里,公孙长子广告连续登发,这让他收获了很大的市场,鬻书活动如火如荼展开。不仅如此,从1927年4月4日开始,公孙长子单独登发了其双钩书的价格:
公孙长子双钩书别例
(一)联每字一元,字四寸为度,字大过四寸者不书。
(二)屏堂幅高不得过五尺,堂幅每尺四元,屏幅每尺二元二角,寸视尺计卷,每尺册每方十二元。
(三)不钩折扇(以纸作折扇形者听),不钩色纸劣纸。
(四)钩佛经及古人长篇者持原文来。
寓上海法租界霞飞路宝康里南沿马路十八号。(书例照旧)[13]
这则“双钩别例”的广告从4月4日连续刊登至6月15日,共计23期。与之前卖字有别,这是首批在媒体上刊登润格,另外详细说明了注意事项的广告。这既正面说明了其双钩书法已被市场所宝,也侧面反映了其鬻书活动的顺利。双钩书通过公孙长子自我宣扬以及其他书家的鼓吹正式走红。
虽然双钩书已经受到市场的充分关注,但是公孙长子仍不忘继续宣扬,所用方法也是继续延请名家为其高歌。1927年他再次请张大千为其题诗,张氏题诗云:
万岁通天迹已陈,双钩响拓说唐人。
从知曳白君应笑,到底虚心我所亲。
落絮游丝看袅袅,簪花妙格认真真。
六朝浑朴徽钦媚,付与毫端意转新。
奉题培初老大哥双钩册子。吾哥双钩前无古人,何论当代,高矣,美矣,何敢妄赞,拉杂题此,幸有以教正也。[14]
1929年曾熙题曰:
予向疑怀仁集圣教序,既见覃溪老人考证所从出。然契帖以外所阙尚多。今观长子先生双勾各种碑帖,笔法神理输之腕下。当时怀仁不过就右军书双钩句入石耳。前有怀仁,今见长子,可称古今两绝。[15]
1930年于右任诗赞曰:
弹指冷冷弦外音,毫端迹象苦难寻。
参军信有兵家秘,运用由来在一心。[16]
同年黄宾虹跋:
画家如顾陆张吴皆有游丝皴,宋李公麟尤以白描擅长。书画同源,观此益信。题双勾书长子先生博笑。[17]
公孙长子对这些友人的题赞非常重视,他把上述所有诗文汇集于1924年所写的《粉红城主双钩语》册后,用木质裱花绫作面底裱为蝴蝶装。这一精美的长篇册页汇聚如此之多的名流赞歌,成为他最具分量的广告与简介。至此,公孙长子的书名达到了顶峰,其鬻书市场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上海,而是扩展到了广东。1928年公孙长子接受老友颜德基邀请前去广东汕头就任国民革命军副师长。后军队解散无遣散费,他便在汕头就地摆摊卖字用以弥补。以个人卖字之力支撑军队遣散费用,不得不赞叹他的高洁人品与其鬻书市场的广大。
公孙长子除卖字外,还偶尔帮人写润格,最具代表者属六阳道人。当时为他人写润格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侯开嘉先生曾言:“写润格者乃长辈为晚辈写,老师为学生写,名人为好友写。”[18]但无一例外,书写润格之人必须具有很高的名气与社会地位。同时代的齐白石润格由吴昌硕写,张小楼的润格甚至由吴昌硕、曾熙、康有为、王一亭同订,写润格者的身份地位可见一斑。六阳道人的润格由曾熙、郑孝胥、公孙长子、张大千同订,此四人同时署名为其写润格,说明公孙长子是时已与曾熙、郑孝胥、张大千等人社会地位相等。
从1921年正式落身上海后的生活窘迫、寂寂无名到1930年成为上海书画界顶级名流,十年间公孙长子身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段较为安定的时间里,他寄情于书,祖述六朝碑版,经营出体势开张、气势浑朴的书法面目,更以过人的才情深入发展双钩书法,并成为其书风代表。1931年4月公孙长子母亲病逝,他闻讯归川,正式结束了沪上的生活,从此常驻成都;1941年病逝于重庆,享年60岁。
结语
从1921到1930年,公孙长子在上海及汕头的10年间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921—1923年是第一时期,此时,公孙长子不显大名,也不卖字,主要以革命党人的身份与书画界的张大千、谢无量、曾熙、于右任、黄宾虹等人交往,隐于市廛,寄情于书;1924—1926年是第二时期,其时公孙长子由于生活所迫开始鬻书生涯,完成《拾古漫谈》这一首篇书法论述与《粉红城主双钩语》册,延请名家为其鼓吹,向市场宣传其特色双钩书;1927—1930年是第三时期,此时随着多位书画名家为其高歌,成功将双钩书推向市场,并借助《申报》等主流媒体发布鬻书广告,由此声名鹊起,跻身书画界名流。
注释:
[1][2]邹作圣:《公孙长子(余切)年谱长编》,《内江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第42页,第43页。
[3]李永翘:《张大千年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37页。
[4]孙洵:《公孙长子余钧》,载于顾国华主编《文坛杂忆》,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年版,第125页。
[5]陈传席:《画坛点将录·评现代名家与大家》,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第36页。
[6][7][8][9][14][15][17]公孙长子:《粉红城主双钩语》,内江市东兴区文管所藏。
[10][16]罗仁忠:《公孙长子及其书法艺术》,《四川文物》1997年第2期。
[11][12][13]《申报》上海版,1926年2月3日,1927年3月5日,1927年4月4日。
[18]侯开嘉:《齐白石与吴昌硕恩怨史迹考辨》,《书法史求真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128页。
本课题由四川文理学院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