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台》衍生题名论略

2024-10-13郭丽

文史杂志 2024年5期

摘 要:乐府诗通常题名固定,但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也会出现变异、衍生等情形。创制于北齐的乐府曲调《三台》,在流传过程中就出现了题名的衍生。总体看来,唐后《三台》的衍生题名,以词、曲之名为多,诗歌之名较少,已去乐府远甚。

关键词:《三台》;题名;衍生

衍生是乐府诗题名变化的重要形式,指的是由一个乐府诗题名衍变出两个或两个以上题名。[1]如杂曲歌辞《少年行》后,又有《汉宫少年行》《长乐少年行》《长安少年行》《渭城少年行》《邯郸少年行》等,后者皆是由前者衍生而来。乐府曲调《三台》创制于北齐,到唐代该曲就已出现多个衍生题名。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杂曲歌辞》除著录《三台》以外,尚有《上皇三台》《突厥三台》《宫中三台》《江南三台》诸题,歌辞均为唐人诗作。[2]唐后《三台》亦有诸多衍生题名,更有词、曲之名慁列其中。因此,有必要对其衍生题名作一考察。

一、唐代《三台》衍生题名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所收《上皇三台》《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突厥三台》四题,均列于《三台》之后,显系《三台》的衍生题名。

《上皇三台》,《乐府诗集》录诗一首,未著撰人,《全唐诗》卷二六、卷一九五均录,皆误收于韦应物名下。[3]任半塘认为“‘上皇’二字乃因某一辞之内容而附加,犹曰《英王石州》《驾车西河》等。”[4]翻检史籍中“上皇”用例,该词最早出现于《庄子》中,意为国君。《庄子·天运》云:“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疏曰:“九洛之事者,九州岛聚落之事也。言王者应天顺物,驭用无心,故致天下太平,人歌击壤。九州岛聚落之地,治定功成;八荒夷狄之邦,道圆德备。既合二仪,覆载万物;又齐三景,照临下土。”[5]此后,该词又指天子之父太上皇。《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集解》曰:汉高祖尊父曰太上皇,亦放此也。”[6]此后,“上皇”专指太上皇的含义使用较为普遍。如《旧唐书·肃宗本纪》载:“(天宝十五载七月)是月甲子,上即皇帝位于灵武……即日奏其事于上皇……是日,上皇至成都,大赦。癸巳,上所奉表始达成都。丁酉,上皇逊位称诰,遣左相韦见素、文部尚书房琯、门下侍郎崔涣等奉册书赴灵武。”[7]《旧唐书·睿宗本纪》载:“(景龙三年八月)庚子,帝传位于皇太子,自称太上皇帝……(先天二年)上元日夜,上皇御安福门观灯,出内人连袂踏歌,纵百僚观之,一夜方罢。”[8]“上皇”在唐代指太上皇,这一含义已趋于固定。

《乐府诗集》所载《上皇三台》歌辞曰:“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9]诗写一位深夜难寐之人出户漫步,清寒的月光洒落在秋竹之上,萧瑟的夜风吹打着窗棂,整首诗意境凄清。明人朱诚泳亦有《上皇三台》一首,诗曰:“沉沉漏几更,辗转不胜情。南内凄凉处,梧桐夜雨声。”[10]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自蜀返京,退居兴庆宫,即南内。朱诚泳《上皇三台》所写与这一史实相契合。这两首《上皇三台》均刻画了深夜难眠之孤寂,凄清寥落之夜景,符合玄宗晚年失意落寞之心境。因此,虽然《乐府诗集》中的《上皇三台》题下未见解题注明其义,但据现存歌辞及唐后拟作分析,依旧有理由认为此题实咏太上皇。

《宫中三台》,《乐府诗集》录王建诗二首,其一曰:“鱼藻池边射鸭,芙蓉园里看花。日色柘袍相似,不着红鸾扇遮。”[11]唐大明宫北有鱼藻宫,鱼藻池在鱼藻宫中。《唐两京城坊考》曰:“苑中宫亭二十四所,可考者……曰鱼藻宫。”小注曰:“《唐会要》:宫去宫城十三里,在禁苑神策军后。宫中有九曲山池,贞元十三年诏:鱼藻池先深一丈,更淘四尺。《通鉴》注言自东内苑光化门入禁苑,鱼藻宫在其西。按《玉海》云:禁苑池中有山,山上建鱼藻宫,在大明宫北。则胡氏说非也。”[12]芙蓉园是唐代著名公共园林,在长安城东南角,乃风景绝胜之地。《景龙文馆记》曰:“芙蓉园在京师罗城东南隅,本隋世之离宫也。有青林重复,绿水弥漫,帝城胜景也。”[13]诗中“柘袍”,指赤黄色袍服,乃天子服色。《本草纲目》“柘”条云:“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天子所服。”[14]王建《宫中三台》其二云:“池北池南草绿,殿前殿后花红。天子千岁万岁,未央明月清风。”[15]“殿”指宫殿,“未央”指未央宫,诗显然是写未央宫中景致及人事。据上不难看出,王建《宫中三台》所写全为宫中景象,题名中“宫中”即为歌辞内容之反映。《宫中三台》咏宫中,毋庸置疑。万树《词律》曰:“咏宫闱者即曰《宫中三台》。”[16]所言颇有见地。

《江南三台》,《乐府诗集》收王建诗四首,其一曰:“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其二曰:“青草湖边草色,飞猿岭上猿声。万里三湘客到,有风有雨人行。”其三曰:“树头花落花开,道上人去人来。朝愁暮愁即老,百年几度三台。”其四曰:“闻身强健且为,头白齿落难追。准拟百年千岁,能得几许多时?”[17]诗中其三、其四感慨时光飞逝、年华易损,抒情意味甚于叙事内容,确无明显歌咏江南痕迹。任半塘称“《江南三台》四首内容,谓咏江南事,毋乃勉强。”[18]当是源此而发。然而其一、其二中却明显是在描写江南风物。

在确定《江南三台》是否写江南这一问题之前,需先明确唐人所言江南之地理范围。唐开元年间,全国区划分十道,其八为江南道。《唐六典》曰:“八曰江南道,古扬州之南境,今润、常、苏、湖、杭、歙、睦、衢、越、婺、台、温、明、括、建、福、泉、汀、宣、饶、抚、虔、洪、吉、郴、袁、江、鄂、岳、潭、衡、永、道、邵、澧、朗、辰、饰、锦、施、南、溪、思、黔、费、业、巫、夷、播、溱、珍,凡五十有一州焉。”[19]可见,唐代江南所指地域范围极广,不仅包括江、浙,还包括湘、鄂等地。唐人其他与江南有关的诗句亦能看出江南所指地域范围,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该诗乃大历五年杜甫于潭州遇李龟年所作。[20]潭州,唐时地处湖南,属江南道。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朱熹注曰:“题曰江南,必潭州作也。”[21]所言委实不差。再如陆龟蒙《江南曲》其五云:“回看帝子渚,稍背鄂君船。”[22]诗题中江南则指湖北,唐时亦属江南道。

结合唐代“江南”所指,再来看王建《江南三台》前两首。其一、既明言“扬州”“三湘”,显而易见属于江南。诗中“长干”,地处建康,亦属江南。唐许嵩《建康实录》引刘宋山谦之《丹阳记》曰:“建康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民庶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里名。”[23]则《江南三台》其一所咏确为江南无疑。其二之“青草湖”在岳州,即湖南岳阳。《荆山记》云:“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百里,日月出没,其中湖南有青草山,故因为名。”[24]“飞猿岭”在建州。《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五”曰:“飞猿岭,在(建州邵武)县西一百七十里。”[25]建州亦属江南道。王建《江南三台》其一、其二中这些地点,均未出唐时江南所辖地域范围。王建此诗的其三、其四所写虽未及江南景致,但其中抒发的时光飞逝、年华易损之感慨,似是由其一、其二中所叙发生于江南的离别相思之情、羁旅漂泊之情生发而来。若此解不错,则《江南三台》确咏江南,它与《上皇三台》《宫中三台》一样,是围绕题名中的限定词所写,其题名之得名亦当是随所咏内容而命之。

《突厥三台》,《乐府诗集》录诗一首,不著撰人。关于此题之产生,说法颇多:或曰以突厥传统乐舞为基础编制而成;[26]或曰是《突厥盐》与《三台盐》利用商羽相犯合成之大曲,[27]或曰为突厥乐合《三台》舞;[28]或曰乃开元末碛西节度使盖嘉运所进。[29]以上诸说,孰是孰非,难以分辨,只能据现存歌辞一探究竟。《乐府诗集》所录《突厥三台》曰:“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阑中马正肥。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30]歌辞所写显系边塞征戍之事。此题后世亦有拟作,耶律铸即有《前突厥三台》和《后突厥三台》各二首。前者其一云:“骑生马射雕儿,恰似征西小月氏。笑说汉家将野战,得非是我受降时。”其二云:“雁门关北分降地,马邑山南已拜旗。尽道汉家无顾籍,锦帆终不有回期。”后者其一云:“阵云寒压渭桥低,四野惊雷殷鼓鼙。约定引还云骑去,一时争喷北风嘶。”其二云:“貔虎扬威指顾间,先声已碎玉门关。向来香火情何在,已说元戎逼铁山。”[31]内容亦写边塞征戍之事。《前突厥三台》其二前两句中“雁门”“马邑”等意象与《乐府诗集》所收《突厥三台》完全相同。《后突厥三台》中“北风”“玉门关”“铁山”,也都在刻画边塞景致。从这些歌辞看,《突厥三台》写战事符合题名中“突厥”之限定。

此外,《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于《三台》解题按语中又云:“按《乐苑》,唐天宝中羽调曲有《三台》,又有《急三台》。”[32]则《急三台》亦为唐曲,且当出自《三台》。因唐人酒宴催饮多歌《三台》,其拍甚促,《急三台》之名或许由此而来。任半塘称《急三台》在唐代兼用歌舞,宋代已专用乐,不用歌舞。[33]兹录于此作为补充。

除上述《乐府诗集》所载衍生题名外,《三台》还有一些衍生题名见载于其他史料,如《教坊记》所载《怨陵三台》《折花三台》,[34]《唐会要》所载《三台盐》,[35]《羯鼓录》所载《西河狮子三台舞》,[36]《大日本史》所载流传至日本的唐曲《庶人三台》《皇帝三台》。[37]其中,《西河狮子三台舞》或即唐教坊曲《西河狮子》与《三台舞》结合而成,其他题名相关文献记载缺失,均无法详探。

总之,衍生题名各随其所咏之事而名之,题名中的限定词对歌辞内容起着约束作用。一般而言,歌辞内容大都与题名相呼应。唐代《三台》的诸多衍生题名大致如此。

二、唐后与《三台》相关之题名

唐后与《三台》相关之题名甚多,不乏词调和散曲慁列其中,名目繁复,相互关系难以详辨。任半塘《唐声诗》曾按时代和文体将由唐至元的二十余个《三台》题名绘制出了名目源流表,[38]所列甚详,但仍有阙漏。兹以其所列为基础,对唐后与《三台》相关之题名进行整合与补充。

宋代与《三台》相关之题名,《唐声诗》列《伊州三台(令)》《折花三台》《三台春》《三台夜半乐》《舞三台》五题。《伊州三台(令)》《三台春(曲)》均为词牌名;《折花三台》见于史浩《花舞》,或即《花舞》与《三台》结合而成,当为乐府题名;《三台夜半乐》亦为乐府题名,唐教坊曲名有《三台》,又有《夜半乐》,《三台夜半乐》当为二曲之结合,《碧鸡漫志》称该题是将《夜半乐》节奏改成《三台》急三拍,[39]可备一说;《舞三台》又称《三台舞》,当为乐府舞曲名,《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条和《武林旧事》“圣节”条皆有载。宋时又有《铁锯舞三台》,今存宋芙蓉楷禅师诗一首:“不是宫商调,谁人和一场?伯牙何所措,此曲旧来长。”[40]似为佛教偈语。

金代与《三台》相关之题名,《唐声诗》列《耍三台》《梁州三台》《叠字三台》三题。三题均见于诸宫调中,前者见于《刘知远诸宫调》,后二者见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已均非乐府题名。

元代与《三台》相关之题名,《唐声诗》列《三台令》《插花三台(令)》《熙州三台》《万花方三台》《三台印》五题。《三台令》《插花三台(令)》《熙州三台》均为南曲;《万花方三台》乃北曲;《三台印》又名《鬼三台》,亦为北曲。此外,元代还有《金殿乐三台》,见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杂剧曲名黄钟调下。[41]

明清两代《三台》衍变情况,《唐声诗》未考。查检史籍,明杨慎有《长干三台》,今存诗四首,其一曰:“雁齿红桥仙舫,鸭头绿水人家。邀郎深夜沽酒,约伴明朝浣沙。桃叶波横风急,梅根渚远烟斜。”其二曰:“日出秦楼南畔,春深宋玉东家。帘细眼波易透,窗疏眉语难遮。莫问河阳消息,不是长安狭邪。”其三曰:“绛树纤腰斗柳,碧玉芳年破瓜。波上袜罗回雪,风前唾袖生花。自有石城艇子,不须油壁香车。”其四曰:“二月稍头豆蔻,五更风外杨花。残香尚留翠被,余粉犹沾绛纱。楼上晓钟催起,岸边柔橹咿哑。”[42]详观其辞,风格体式均与唐乐府《三台》相似,当为《三台》衍生题名。王骥德《曲律》正宫调有《长寿仙三台》,[43]乃是曲名。清代出现了三台体诗歌,如舒位《南笼凯歌三台》四首:“四野萧条坚壁,三军慷慨乘闉。盖民望之若岁,亦兵至之如神。”“耳听钩辀格磔,眼看扑朔迷离。搏兔亦用全力,牵羊何处双飞。”“彼三战而三北,我七纵而七禽。一骑奏功露布,五弦解愠风琴。”“六月元戎十乘,七旬干羽两阶。上方锡爵无算,诸将论功有差。”[44]其体式近于六言四句之声诗,颇类唐乐府《三台》,亦当为《三台》衍生题名。

三、结语

乐府诗通常题名固定,衍生是乐府诗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题名发生变化的重要形式,值得特别重视。创制于北齐的乐府曲调《三台》流传到唐代时就已衍生出多个题名,如《上皇三台》《突厥三台》《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等,这些歌辞均为唐人诗作。唐后《三台》也有诸多衍生题名,如宋代《伊州三台(令)》《折花三台》《三台春》《三台夜半乐》《舞三台》五题、金代《耍三台》《梁州三台》《叠字三台》三题、元代《三台令》《插花三台(令)》《熙州三台》《万花方三台》《三台印》《金殿乐三台》六题、明清《长干三台》《长寿仙三台》以及一些三台体诗歌等。总体看来,唐后《三台》的衍生题名,以词、曲之名为多,诗之名较少,已去乐府远甚。

注释:

[1]吴相洲:《乐府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54页。

[2][9][11][15][17][22][30][32](宋)郭茂倩编撰,聂世美、仓阳卿校点:《乐府诗集》卷七十五,卷七十五,卷七十五,卷七十五,卷七十五,卷二十六,卷七十五,卷七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796—797页,第797页,第798页,第798页,第798页,第319页,第799页,第797页。

[3]参看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591页。

[4][18][28][33][38]任半塘:《唐声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90—91页,第220页,第58页,第95页,第93页。

[5](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卷五,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496页。

[6](汉)司马迁:《史记》卷六,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36—237页。

[7][8](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十,卷七,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42页,第160页。

[10](明)朱诚泳:《小鸣稿》卷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册1260,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85页。

[12](清)徐松撰,李健超增订《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页。

[13](唐)武平一撰,陶敏辑校《景龙文馆记》卷二,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62页。

[14](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六,册5,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77页。

[16]蔡国强:《词律考正》卷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0页。

[19](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卷三,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69—70页。

[20]莫砺锋等选编《杜甫诗选》,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352页。

[21](唐)杜甫撰,(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二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060页。

[23](唐)许嵩撰,张忱石点校《建康实录》卷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4页。

[24](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68—169页。

[25](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九,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19页。

[26]王克芬:《中国舞蹈史》(隋唐五代部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64页。

[27]高人雄:《古代少数民族诗词曲家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332页。

[29]张璋等:《全唐五代词》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75页。

[31]郭丽、吴相洲编撰《乐府续集》卷二百四十七,册7,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第3801—3802页。

[34](唐)崔令钦撰,任半塘笺订《教坊记笺订》,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01页、109页。

[35](宋)王溥:《唐会要》卷三十三,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617页。

[36](唐)南卓:《羯鼓录 乐府杂录 碧鸡漫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4页。

[37]〔日〕德川光圀:《大日本史》卷三百四十八,见汤重南编《日本史籍善本合刊两种大日本史日本野史》,册35,线装书局2015年版,第23页、51页。

[39](宋)王灼撰,彭东焕等笺证《碧鸡漫志笺证》卷四,巴蜀书社2019年版,第188页。

[40](宋)正受撰,秦瑜点校《嘉泰普灯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812页。

[41](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33页。

[42](清)钱谦益撰集,许逸民、林淑敏点校《列朝诗集》丙集第十五,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798页。

[43](明)王骥德:《曲律注释》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71页。

[44](清)舒位撰,曹光甫点校《瓶水斋诗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48页。

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乐府学典籍研究”(21BZW096)阶段性成果

作者: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