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大概念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应用研究
2024-10-12尼胜楠叶金铭方斌黄昆仑葛义军王智宇
[摘 要] 分析海洋学教材内容可知,知识点按照章节先后顺序罗列,教师也多依据教材内容讲解,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海洋学具有综合化的特征,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通过一条主线串联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学习期间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其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教师也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将思维导图与大概念教学有机融合,将学科知识点串联,在学生脑海中编织一张庞大的知识网络。以提高海洋学课程教学质量为研究目标,重点阐述了海洋学大概念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合理化应用,并简单论述了海洋学主要内容、思维导图应用的可行性等内容,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思维导图;海洋学;大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4-0089-04
伴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思维导图广泛运用于各个阶段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系统性整理学科知识点,指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其学会举一反三,并有助于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科知识的利用率,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海洋学大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科重难点知识,与学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能在明确教学重点的同时,解决学科间知识壁垒的问题,推进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大概念
查阅有关资料可知,大概念一词最早由麦克泰格与威金斯提出,随着《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文版的发布,大概念内涵被国内学者深度解读,并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较,大概念在我国出现较晚,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但整体发展脚步较快,许多学者纷纷加入大概念研究中,发布了诸多论文等研究资料。就目前状况而言,虽然国内学者开始认识到大概念教学的内涵及意义,但是反响较小。
其中李松林认为大概念为:其一,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相连接,扩大知识点的应用范围,具有解释力与适应性的特征。其二,核心概念,属于整个学科的重点,对具体理论与实践经验具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其三,认知框架,建构结构完善的知识体系与模型,优化学习者的认知框架内容。其四,意义模式,蕴含一个特殊的意义,凝聚着本学科的核心教育价值。就目前状况而言,由于每个学者的研究方向、方案等不尽相同,使得对大概念认知了解程度大相径庭,但相同的是学者普遍认为大概念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探寻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综上所述,大概念的基本内涵为:可反映出学科的规律与本质内容,将各个单元知识整合再迁移。其中学科大概念未做出清晰且明确的界定,但涵盖了对学科基本思想、观念等有关内容的认识。
(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一词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由托尼提出与阐述,指出思维导图是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的一种图形技术,能运用于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被广泛应用在教学、商业、管理、设计等领域。大脑分成左脑与右脑,功能层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左脑功能为旋律、语言、图像、音乐等,右脑功能为逻辑、想象、抽象等,多数情况下二者处于独立工作状态。思维导图包含线条、文字、图片等多个元素,可让左脑与右脑同时运转,加快学习效率,绘制方式多种多样。分析组成结构可知,思维导图构成为关键词、节点、连接符号、分支等,参与到思维导图的绘制与阅读环节,有助于活跃思维,加快工作效率与学习效率的同时,还可获取新的灵感。
现如今,思维导图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备课环节,借助思维导图有助于理清教师的备课思路,明确学科重难点内容,有侧重地调整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学科知识总结阶段,绘制完整的思维导图,加快复习效率,学习者能准确找到核心词汇,了解学科知识的层级性特征。在科技水平持续提升背景下,思维导图绘制方式愈加多元化,开发出多个信息化软件,绘制流程被优化,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海洋学主要内容
海洋学以海洋为背景,系统性探究与分析了海洋中自然现象、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涉及水文、气象、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点,主要研究对象包含海洋领域中的海水、大气、地壳。海洋学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加深学生对海洋科学发展历史的了解,清楚人类社会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掌握海洋的多样功能,培养更多优质的海洋学人才。
海洋环境中各种物体之间相互制约,与一些天文、地球运动存在联系,通过多种方式整合能量、物质,形成一个层次化的海洋自然系统。系统中发生着多种海水运动,如密度变化、海水温度、由海面风应力驱动而产生的大尺度环流、潮汐运动。当前,海洋学课程包含地球与海洋、海水的组成及特性、海浪、海流、潮汐、大气运动等内容,以单元为主体讲解知识点,忽略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海洋系统这一整体分成多个子系统,导致学生只理解其中某个海洋过程,对海洋系统这一整体了解不够全面。加之,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促使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引入并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不仅能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还便于学生从中提取核心知识点。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海洋学大概念教学的可行性
(一)海洋学大概念教学特点
海洋学大概念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渗透性、生成性、层次性的基本特征。
首先,渗透性特征。课程重点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大概念则属于重要抓手,通过真实化的情境体现出问题分析、搜集、解决的思想,可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使其站在上位视角考虑与分析问题。可见海洋学课程教学时,大概念渗透于每个学习阶段,引导学生探寻事物的本质,需长时间地渗透与重复。
其次,生成性特征。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下,指出课堂教学时应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单一化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独立探究、情境化教学法等现代化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锻炼思维方式的同时,生成学科核心素养,持续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
最后,层次性特征。海洋学大概念涵盖多个领域的知识点,探究大概念的层次性特征,找到学科框架的抓手,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海洋学知识体系。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思维导图教学法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放射状形式由中心向四周发散。思维导图的中央节点为关键,利用关联线与各个方向的分支相连接,还原大脑发散过程,整体形状为树状。
其二,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正常情况下,人总是最先观察中间位置,绘制与解读学科思维导图时,中央节点为关键,再依次填写其他分支,进而完善知识网络架构。
其三,分支不属于独立状态,通过线条与中央节点、其他分支相连接。
其四,分支组成由关键词或图形构成。在关联线的作用下,指出各个分支的内在关系,体现思维导图的层次化特征。
(三)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由于海洋学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大概念教学过程中各个知识点复杂且烦琐,通过围绕海洋学某个概念建构基础框架,让学生能理清知识脉络。在此基础上加入思维导图教学法,将以海洋学为主体的无形知识框架转变成有形框架,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更好地培养思维能力与知识点迁移能力,学会将知识点内化,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在海洋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大概念与思维导图,便于教师深层次整合教材知识点,合理化挖掘教材资源,充实海洋学教学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现其课堂主体地位,加深学生对海洋学知识的掌握度,达到学科育人目标,同时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考虑到海洋学大概念知识结构中,一部分概念内容较为抽象化,通过口述讲解方式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吸收,为此需应用大概念与思维导图法,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层次加工处理,学生能从多个视角出发考虑问题,解题思路多样化,并能做到有效联结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状态,提高核心素养。
四、海洋学大概念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应用
(一)海洋学大概念思维导图教学准备
为合理化融合思维导图与大概念教学,不断提高海洋学课程教学质量,应用思维导图时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明确学科教学方案,根据现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初步编制思维导图,为课堂教学实施、总结奠定基础。课前准备过程中,应从海洋学教材内容出发,以大概念教学为核心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采取建构式与探究式教学方法,确定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完善学科思维导图内容,并设计相对应的课堂评价指标。
以海洋学中“海流”这一单元为例,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设计层次化的学习目标,有序引导其参与到海流大概念思维导图的绘制与阅读环节中,提高综合学习质量。
目标一:学生主动参与到海流大概念整理与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具备浓厚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知识储备量设定学习内容与问题,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不同的问题,使其能参与到每个环节,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目标二:了解本质内容。多样化学习活动与任务的制定与实施,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零散化的知识,而是让其发现不同知识点的本质与内在联系。为此,教学海洋大概念时,教师可依托思维导图与学生共同分析知识,使其学以致用。
目标三: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大概念与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下,知识点迁移运用是最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其中迁移是扩展与充实学习经验的过程,应用则是内化与创新知识点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二)建构海洋学的思维导图大概念
与线性思维模式相比较,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维方式更加贴合大脑的记忆规律,同时让左脑与右脑思考问题,将复杂化的知识点以色彩丰富的图形方式展现出来,便于大脑精准提取可靠信息,加深记忆。在思维导图中,按照颜色区分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可准确抓出课堂核心内容,避免出现认知不清晰的情况,加深对学科大概念的印象。如学习影响海洋现象的基本因素有关内容时,可从外界环境、物理特性两个方面入手,建构海洋学思维导图,详细介绍大概念知识。海洋系统无时无刻发生着海水运动,依据成因可分成由密度、温度变化引起的热盐运动,由海面风应力引起的风生运动,其他扰动引起的波动。多数情况下,海面在风的作用下,可能产生风海流、风浪,其中两种自然现象的基本特征不相同,教师可采取对比讲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自然事件的了解。物理特性方面,探究盐度与温度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析常见海洋现象“冷尾迹”,使其能主动思考与探究,拓展思维方式的同时,引出热盐环流这一大概念。
将思维导图教学法与海洋学大概念教学相融合,学生能从多个层面入手思考问题,联结新旧知识点,建构庞大的知识网络,强化知识结构的色彩感与层次感,更具有吸引力。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回顾以往知识点,再创设大概念课堂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这一期间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属于隐性学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一时间难以精准提取,为此需发挥思维导图与大概念教学的协同作用,降低信息提取难度。如思维导图的关键词为海流时,学生能联想到大洋表层环流,海流分类、位置、成因,海水运动方程等内容。
(三)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绘制思维导图
海洋学属于专业基础性学科,学科涉及诸多专业性内容,知识点零散且复杂,加之存在一部分抽象化的知识,学科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知识点混淆、了解不深刻等情况,不仅难以取得理想化的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产生诸多学习压力。为避免以上教学问题的形成与出现,教师应将思维导图与大概念教学相融合,清楚列出各个单元知识点的联系,建构以海洋学核心概念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破除知识点之间的壁垒,培养学生知识点迁移运用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绘制思维导图时可采用模块化教学法,围绕海洋学大概念主题内容,首先调查与分析学生学习现状,设计可行性较高的教学计划,随后融入思维导图,建构发散性的知识体系结构,降低学科学习难度。通过系统性分析海洋学大概念教学内容与教材单元的划分情况,将学科分成海洋化学模块、地质模块、物理海洋模块、生物模块,汇总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分别制定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但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模块的教学目的相同,模块之间保持紧密联系但又互相分离。
制定某个模块的教学方案时,围绕模块核心大概念绘制思维导图,建构模块化的思维导图,以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与讲解知识点,使其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学会换位思考,学习问题解决思路更加灵活与多变。海洋学大概念教学过程中,通过模块化教学建构完整的思维导图,学生与教师共同整理新旧知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再根据课程育人目标,建构清晰且详细的大概念知识网络,创新学生学习方法,将抽象化的知识点具象化,降低学习难度,细化章节知识点,为学生后期复习与教师课堂总结奠定基础,提高学科教学成效。
(四)基于思维导图下海洋学大概念提取路径
海洋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思维导图视角出发,整理学科知识点,科学化提取大概念。当前,海洋学课程按照章节的先后顺序排列知识点,普遍采取单元独立教学法,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鉴于这一情况,教师应做到融会贯通,站在高位视角分析思维导图中不同层级的大概念内容,提取最核心的内容,再依次整理其他小概念。分析海洋学课程的本质可知,大概念在思维导图中扮演着核心骨架的角色,是实现知识点迁移运用的关键。在海洋学课程中,大概念涉及自然现象、大气运动、结构组成等内容,并包含地理、物理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如中尺度涡、海流、潮汐、海浪波动方程等内容。同时,每个大单元的主题、大概念内容有所不同,但知识点之间又紧密联系。针对这一情况,开展海洋学大概念教学时,先根据教材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基于当前学生关于海洋学知识的储备量,提出多个学科核心大概念。
目前,大概念提取方式包含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主要渠道,其中自上而下分成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概念派生、专家思维,自下而上分成评价标准、生活价值、知识目标与学习难点。基于思维导图理念下,提取海洋学大概念过程中,应遵守课程标准内容,多角度入手解读标准,围绕学科目标、教学要求提取。以“海流”单元为例,需围绕“加深学生关于海洋知识了解,树立海洋保护意识”这一学科目标,再参考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提取大洋表层环流的共性、中尺度涡等大概念。在海洋学学科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为核心目标,并能通过系统性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点,大力发展实践能力,养成创新思维习惯。或者采取专家研究成果的大概念提取方式。随着可持续战略的提出与发展,学者逐渐加深对海洋学的研究力度,采取多样化的研究方法,获取诸多海洋大概念内容,对此教师应提前通过网络平台查找并分享相关研究成果,运用于海洋学思维导图教学中。
(五)依托多媒体建构大概念的思维导图
相对来说,海洋学课程教学内容繁多,但课时少,这就导致教师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课程教学工作,对一些海洋大概念一句话带过,学生对大概念内涵理解不深刻。因此,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还能深度理解,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建构大概念思维导图,加快思维导图建设速度,丰富课堂学习素材。在现代化多媒体的作用下,以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融合的方式,绘制生动化、形象化的大概念思维导图,促使知识点更加活灵活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讲解“海流—离岸流”内容时,围绕离岸流这一大概念展开教学,先组织学生观看离岸流形成原因、具体逃生方法,重点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点,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当基础内容讲解完成后,将离岸流作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一边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视频等内容,一边完善思维导图内容,不仅起到巩固课堂知识点的效果,还能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在此期间教师应观察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整理各个学生思维导图绘制成果,判断并分析其学习质量,精准找到课堂教学的薄弱之处,之后进行针对性整改与完善。
总而言之,在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应加快教育改革脚步。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可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降低人才培养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模式与课堂流程,认识到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再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重点进行运用。海洋学大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课程目标与教学重点,在大概念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实践应用期间,需先系统性分析思维导图应用于海洋学大概念教学的可行性,再依托多媒体建构大概念的思维导图,掌握基于思维导图下海洋学大概念提取路径,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海洋学的知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热爱海洋、保护海洋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永芹.“海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3(33):117-120.
[2] 张敬.学科思维导图下的《海洋学》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196-197.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