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商文化融入新时代福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问题及路径

2024-10-12阮曼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4期

[摘 要] 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福建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闽商文化育人的价值意义、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工作实践,尝试探索可行性实现路径,进一步推动闽商文化在福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关 键 词] 闽商文化;福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4-0021-04

一、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育人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教育领域,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润物细无声”的,它指的是利用各种文化形式或载体,将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再来说文化的精神内容,在我国,不同的地理、历史、人文等因素孕育了多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蜀文化、徽文化、闽文化等。在新时代下,国家更加重视文化建设的作用,努力挖掘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发挥文化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福建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美誉,其既保有中原文化的厚重博大,又传承闽越文化的古朴风韵,还浸染海洋文化的绚丽斑斓,是孕育优秀文化的沃土,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其中,闽商文化是福建特有的文化现象,是福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可以成为福建高校进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抓手,这是其他省市高校无法复制的精神力量。

二、新时代背景下闽商文化的精神内涵

闽商文化,是闽商商帮在长期历史发展演变中凝结而成的共同追求的精神和价值观念,具有鲜明地域特征。这些精神层面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闽商群体中个体成员的实践行为。闽商拼搏的故事经久不衰,赓续传承,究其原因,闽商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凝聚和指引作用。那么,闽商文化都有哪些精神内涵?2004年,首届世界闽商大会提出了“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侠仗义,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32字“闽商精神”。本文结合闽商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情况,在32字“闽商精神”的基础上,将其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爱拼会赢、敢为人先

在闽南语系群体中广为传唱着一首歌《爱拼才会赢》,这也正是对闽商精神的提炼写照。因天然的地理环境,福建人自古就有移民和崇商的传统。福建地域多山林,临海绵延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远离中原地区的福建人并没有受到“士农工商”传统思维的影响而轻视经商活动。不少福建人因陆上资源无法满足生存需求,纷纷通过航海远行开展海外贸易活动。而海上航行、对外贸易活动中不免受到不可预知的天气、环境、人文等因素影响,闽商人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了敢于冒险、拼搏开拓、爱拼会赢的闽商精神。

(二)务实敬业、守信重义

前文已述,福建人因地域距离较远等原因,没有受到中原“重农抑商”思想的过度影响,结合福建的实际情况,在这片土地上兴盛着经商思潮。另外,福建作为程朱理学的重要发源地,这里的人普遍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YZWBeKR6+JzEqp0s/DRuBg==熏陶,讲求“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程朱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在这样的精神驱使下,闽商在经商活动中始终秉持务实、专注事业思想,在商业活动中坚持守信用、讲义气。

(三)善观时变、兼容并蓄

近几年,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很多传统行业在竞争发展中的优势不复存在。在时代的浪潮和政策指引下,新兴领域如新能源、互联网平台等领域发展优势顺势而生。闽商人在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善观时变特点,敏锐捕捉新市场商机,开拓出美团外卖、抖音、拼多多、美图秀秀等新品牌,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并且因发现时机早在各个领域站稳了领头羊地位。

从另一方面来说,闽商因独特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和区域开放情况,更加具有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能够接纳外来文化的性格特性。从通商口岸的开放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闽商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思想,不仅造就了闽商文化具有兼容开放的特点,还成就了闽商较强的适应能力。

(四)团结宗亲,乐善好施

闽商以血缘为核心,以家族为纽带,以家族经营为主要运营模式。在福建,家族式经营模式比较普遍,群体内部团结仗义,构筑了闽商以亲朋好友、同乡邻里等形成的关系网络。由闽商外出经商通常具有聚集现象,如福州长乐人多去往美国纽约、福州福清人多去往日本、三明明溪人多前往匈牙利和捷克等。

另外,闽商虽然身在世界各地打拼经商,但他们的团结宗亲观念,让他们每时每刻牵挂着家乡,在事业取得成就后报效桑梓是闽商自我肯定的主要途径之一,他们也常将“光宗耀祖”作为自己拼搏的内生原动力。闽商热情公益、乐善好施的性格特质,通过古今典型事例能够很好地体现。

三、闽商文化融入新时代福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不再是军备竞赛而是科技创新能力。而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因此,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为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高校需要发现和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对创新型人才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人才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激发人才内驱动力,营造人才培养新模式的良好氛围,既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命,也是其优势所在。

(二)闽商文化精神内涵与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目标高度吻合

高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需要具备健康深厚的思想政治理念和高度专业的知识水平。闽商文化作为福建特殊的地域文化,在本土高校推广工作中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与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高度切合。首先,“团结宗亲,乐善好施”符合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义,“务实敬业、守信重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善观时变、兼容并蓄”本领符合高校人才培养最终目标,“爱拼会赢、敢为人先”符合当代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理念的要求。将闽商文化融入福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案制订者是高校,实施者是高校思政辅导员,受教育者是大学生。在福建土地上,传承闽商文化精神,让其精神力量通过有形或者无形的方式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福建学子,对引领福建大学生成长成才起了重要示范激励作用,且符合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最终目标。

四、目前闽商文化融入新时代福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如今,福建各大高校都有意识地将地域文化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但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及调查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闽商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不小的困难。

(一)福建大学生对闽商文化的认识模糊

笔者为客观了解当代福建大学生对闽商文化的了解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抽样网络调研。问卷结果显示,74.48%的大学生表示对闽商文化“有听说”,19.01%的大学生对闽商文化“不了解”,仅有6.51%的大学生对闽商文化“很熟悉”。这一数据客观体现出目前闽商文化在新时代福建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不够高。另外,77.86%的受测大学生表示“愿意了解闽商文化”,81.25%的受测大学生觉得“了解闽商文化对福建大学生非常有必要”,可见大学生群体主观上希望了解闽商文化。除此之外,虽为福建籍或福建属地高校大学生,若生长环境不靠近闽商发源地、或从小未受到此类文化环境熏陶,对闽商文化的了解不会很清晰。

(二)福建高校将闽商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1.09%的大学生高校未开设与闽商文化相关的通识课程,55.21%的受测大学生不清楚学校“是否建立闽商文化相关的文化科普基地或场馆”,67.45%的受测大学生表示不清楚学校“是否建立闽商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或学习小组”,但52.6%的大学生表示“参加过闽商文化主题相关的知识讲座”。虽然此结果与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仅关心自己关心的事物”对其他领域“不关心”“不感兴趣”有关,同时侧面表现出目前福建高校对闽商文化的推广程度不够,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文化宣传推广情况不够了解。导致客观上存在“明明做了这件事”但大部分学生并不知情的情况。目前,针对闽商文化的宣传推广,大学生群体并没有实现“入脑入心”。

五、将闽商文化融入新时代福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路径探究

闽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福建高校文化育人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将闽商文化内容根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其实有很多可行性的实现路径。

(一)闽商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在哲学体系中,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发展。想要将闽商文化融入新时代福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离不开对闽商文化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具体研究。为此,福州大学成立了闽商文化研究院,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及福建商学院分别成立了闽商研究中心等。依托这些专业研究机构,开展闽商文化相关学术研究和文化推广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闽商文化融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1.闽商文化与大学通识教育

通过体系性课程教学力争全方面向大学生科普与闽商文化相关的基础知识,以此进行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系统性知识学习再融入课程思政设计,让大学生特别是福建大学生了解闽商文化起源与发展,让大学生感悟闽商文化的伟大精神魅力,鼓励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积极主动践行闽商精神,展现福建大学生的良好面貌。

2.闽商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

福建高校可以将闽商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在《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与历史、思想精神相关的章节中可以拓展介绍福建近代史版块、闽商文化的起源发展及闽商代表人物等,通过课堂知识、鲜活案例、生动故事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深刻理解闽商文化的精神内涵。

3.用新时代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讲述闽商文化

新时代背景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更加活跃、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多样,不再满足于教师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现在,在教学方法中加入智慧课堂、翻转课堂形式,多采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数字化工具、大学生喜爱的其他新颖形式讲述闽商文化,加强课堂互动,能够更加吸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新的思想政治文化知识。

(三)闽商文化融入第二课堂活动

随着新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需求不断提高,第二课堂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可以在方方面面将闽商文化融入第二课堂,打造文化育人的新模式。

1.闽商文化融入大学生专业人才培养课余实践活动

每个高校学科专业都有人才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除了课堂学习,各高校专业也常设置专业见习等实践环节,培养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的能力。在将闽商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可结合大学生群体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为他们的课余实践活动提供机会。例如,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学生可借用学校校史馆、闽商文化展览馆、文化研究院、文化科普基地等教育场所,面向社会、学校师生等开展志愿讲解活动,这样在活动中既宣传了校园文化、校史文化、闽商文化等,又锻炼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学生的导游讲解实践能力。

2.闽商文化融入大学生社团活动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及我国社会人口结构客观上出现的变化,高校大学生群体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且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更加具有鲜明的独立性、时代性、多中心性、开放性等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社团得到快速发展,呈现出丰富多样、积极健康的态势,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学生社团主题开展与闽商文化内容有关的社团活动。

3.闽商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孕育闽商的文化摇篮,福建有很多记载闽商发展、传承闽商精神的文化教育基地,如福州三坊七巷、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陈宝琛故居、泉州晋江经验馆、五店市传统街区、七匹狼中国男装博物馆等地,通过实地调研寻根溯源探寻闽商精神重要发源地、“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挖掘“回馈桑梓”的闽商故事及精神价值。在社会实践中,搭建院地合作平台,鼓励大学生群体向基层辐射,利用社区、中小学、公共街道等平台进行公益文化宣传,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科普讲座等方式向社会公众传播闽商历史文化、乡村民俗文化,普及闽商精神。

4.闽商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实践活动

闽商精神中的“爱拼会赢”“守信重义”“善观时变”等经商理念,与新时代背景下掀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态势相契合。且闽商文化作为福建特有的地域文化,对当代福建大学生的创业理念有很深的影响力。在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激增、就业问题凸显的大环境下,创新创业也是一项重要风向标。在高校中不乏开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与创业基础、沙盘模拟企业经营综合实训、企业行为模拟——沙盘推演与应用等专业课程。另外,在国家层面还有诸如大学生国际创新大赛、数字营销、模拟沙盘等多样创新创业类大型比赛。部分高校整合校内资源,在校园内创建创业园、创业街、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实践中践行闽商文化精神。

(四)闽商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既包含了学校建筑、文化设施、校园景观、基础设施等外在的文化建设,又涵盖了学校人本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创新文化等内在的文化建设。我们要充分挖掘高校闽商文化资源,将其全方位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在校训方面,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集美大学“诚毅”、华侨大学“会通中外 并育德才”、福建商学院“明德 诚信 允能 笃行”等,均有体现闽商精神文化内涵的内容,可充分运用校训的育人功能。其次,在福建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中,可以加入闽商名人宣传专栏、历史人物塑像,让大学生群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闽商文化的精神感染。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设立闽商文化展览馆等文化科普基地,通过成为文化讲解员、参观观众,直接感受闽商文化的魅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全校上下合力,共同打造与闽商文化相关的校园特色文化原创精品项目。活动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创作、演绎,在同唱一首歌、同讲一段事、同演一台剧等方式中,让全体师生增强对闽商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五)闽商文化融入网络思政工作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0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随着网络多媒体、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阵地。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高校应提高网络育人能力,用好网络多媒体平台,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用新工具、新平台推广好闽商文化。找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网络通道,有针对性地编织网络思政大网。

六、结束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福建因其天然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闽商商派,由此衍生出特有的闽商文化,这是福建高校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运用的重要精神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特征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福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审时度势,充分挖掘闽商文化的深刻精神内涵,认真探索其蕴含的精神力量,结合育人对象的新变化,创新将闽商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升福建大学生对闽商文化的了解热爱及践行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达到“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模式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方,解成威.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14):169-172.

[2] 陈天寿.论闽商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先导作用[J].闽商文化研究,2016(2):74-79.

[3] 郑淑蓉,吕庆华.闽商研究:缘起、领域与展望[J].东南学术,2015(2):122-130.

[4] 刘朝晖.论弘扬地域文化精神对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闽商文化精神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2-15.

[5] 张燮飞.闽商文化的特征与现实意义[J].福建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7,112.

[6] 胡平.文化多元化与闽商精神[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2-4.

[7] 王晓文.闽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地缘环境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6-101.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