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路径探索
2024-10-12刘雪芬
[摘 要] 对当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设有文化产业管理系的山西财经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其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改革发展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六条促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改革发展的路径,以期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进行“新文科”教育,打造“新文科”,培养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文科人才,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改革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 键 词] “新文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4-0009-04
一、“新文科”的提出
近年来,“新文科”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一样,在高校新时期的学科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已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导向。2019年4月,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共同启动全面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计划。2020年11月3日,在山东威海召开的教育部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做出了“新文科”建设高等教育的设想和重要部署,并发出了建设“新文科”的宣言,强调推进“新文科”的发展,需要从整体上增强国家实力、巩固文化自信、培养新时期的人才、构建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推动文科教育的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入手。
二、“新文科”的内涵和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新文科”的主要内涵
相对于“传统文科”提出的“新文科”概念,目前学术界的解读与看法也各不相同。马骥提出,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新技术环境下,正超越传统的人文思维范式,通过人文科学的融合,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的学科知识框架,通过对学科内在问题的研究、深入理解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复杂挑战,推动学科发展。王铭玉、张涛等认为,“新文科”主要是从学科导向上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换代、提档升级,促进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以传承创新、跨学科交叉、协同共享为主要手段,向需求导向转变。从专业细分到跨界融合,从适配服务到领先配套。张俊宗重点介绍了“新文科”有以下几个内容:一是体现“新”在人文精神的主题转换上;二是体现“新”在学科的融会贯通上;三是体现“新”在育人之道、学法之道上。就其本质而言,“新文科”的内涵是极具包容性的,既有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之“新”,也有学科建设内容之“新”,还有文科专业建设路径之“新”,更有文科专业培养堪当新时代大任的文化之才。换种说法,就是体现在学科上的“新文科”建设之“新”。交叉与互补、知识的拓展与融合、内容与时俱进、实践路径之创新、人才培养之新成效等多个方面。
(二)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经验
在当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设有文化产业管理系的山西财经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改革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主要做法与实践经验如下。
1.建设科研平台,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文化建设需求
山西财经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打造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密不可分的科研平台,如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文化产业管理研究中心和“西部文化发展研究院”,积极为国家和地方文化建设服务。先后编制了《陕西省“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和《陕西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实施意见》等,各级政府部门都采用了《陕西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和多项调研成果,得到了广泛运用。作为陕西文化发展重点研究基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成立了产业管理研究中心,同时还成立了作为政策制定重要依据的“西部文化发展研究院”,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产业学院研究中心同样如此,为山西省文化旅游部门及晋中、临汾、长治等市“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等文件出台贡献了重要智力,服务地方文化经济建设成效明显。
2.专业建设方向明确,做到了有的放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产学研方面积极探索高校发展模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充分吸收和集聚文化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该专业与陕西省文化产业管理研究中心已建成陕西省文化行业交流合作平台、学术交流中心和学术指导中心,践行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而山西财经大学则充分整合文化产业管理与旅游管理两个专业优势,走“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在课程互通、师资互鉴、资源共享、科研互补、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等方面,完全实现了两个专业的有机融合,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交叉融合发展探索出了值得借鉴的有益路径。
3.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学科优势地位明显
以建设“新文科”为引领,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培养人文素养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视野开阔、理念先进的人才,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办学目标。具体而言,即让学生熟知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文化资源开发与考核、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文化市场运营、文创思维等,具有创新能力,拥有多项专业技能,包括文化旅游策划、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推广、文案写作、平面设计,可以从事项目策划、创意产品开发、文案写作、文化活动组织、市场营销、管理和教育等相关工作,熟练掌握文化产业经营的专业知识,熟悉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等。学生毕业后,可在文化行政部门、文化企业、文化创意设计公司、文化传媒机构等组织中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等级。目前来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成为陕西省“双一流”建设培育专业,2019年12月为“本科一批国家级专科”建设点,2020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上名列全国163所开设此专业高校第三位,对文化产业进行管理理科专业评定为5星级专业,实现了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文化产业经营专业人才的完整培养体系。
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经济、管理、文化产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相关政策和法律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经纪、人际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适当技能。适合在具有较高素质专业知识的文化管理机构、文化企事业单位、美术产业机构、文化传媒等部门工作。以山西财经大学的优势学科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依托,发挥文化传播学院人文学科的办学特色特长,实现学科的融合交叉,立足山西文化产业的区域特点,关注文化产业前沿动态,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突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达到培养目的。其培养特色有:广博的经管学科基础;因材施教的模块化课程系统设置;产学研政合作,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立足文旅融合,培养有特色的专业人才。
4.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切实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具有积极的市场拓展和竞争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跨国视野和跨文化的沟通能力,能够灵活地承担多种角色及有一定的领导才能。第二,熟悉文化产业的运行特点和运行规律,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完善和更新自我知识的能力。第三,具备从事文化企业投资、运营、管理,文化产品策划、开发、文案、设计、制作,文化产业项目创意、策划、规划及包装,文化市场调查、营销,文化资源评估、保护与开发,文化活动策划、执行,文化企业创办、创业、创新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文化产业的各个相关产业中从事经营管理或业务工作。第四,熟练运用计量分析软件,了解文化产业管理学科的最新动态,获得初步的科研训练,熟练掌握信息查询、文件材料分析、数量化分析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科研攻关、解决问题的相应能力。第五,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满足职业发展要求。
5.课程设置注重突出技巧性特点的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强调涵盖核心知识和课程内容的实践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课程涉及文化艺术类、管理学、经济学、政策法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类、信息科技与传媒类、创新创业类等多个专业方向。开设的相关课程有设计学概论、产品规划与商业开发、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调查与分析、产品分析与设计评论、计算机综合表现技法、动画设计、网站管理和网页设计、数据库技术和应用、创新创业基础、创业管理、创造工程、技术创新管理、创业机会认知和创业计划等。
6.积极开展教研基地建设和对外交流活动,拓展专业发展空间
主办全国文化产业学术论坛,推动学科发展,开展学术交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化产业与陕西省文化产业管理研究中心合作办学,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文化产业投资企业及省内外文化产业集团的横向协作。山西财经大学积极参与并与山西博物院、山西文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平遥古城灯艺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举办了“全国高等学校文化管理学科建设联席会议”“乡土旅游与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两校都大力扶持专业教师开展学术科研活动,鼓励他们走出去、多交流、长见识、增空间和促影响。
三、关于“新文科”建设背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改革与发展的路径思考
遵循和落实“新文科”建设的指导原则和任务,按照《新文科建设宣言》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建设。即始终坚持走符合中国特色、以建设“新文科”为龙头的文科教育发展道路的原则和任务,坚持尊重规律、结合国情、坚持传统结合创新,构建符合世界标准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把中国特色融会贯通,分期推进。明确制定强调价值导向的总体目标:专业提升、课程基础扎实、创新模式推广、文化精品建设。结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发展路径。
(一)把握文化产业发展新形势,树立专业发展信心
坚持原则、勇于创新,积极传承和培育,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产业保驾护航。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社会效益必须放在持续健康发展的首位。如何把中国故事讲好,在国际交往中展现中国特色,展示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积淀,以革命文化为源泉和先进性,做好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智力后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今天是大有前景、大有优势、大有作为、大有希望的专业,文化产业管理系的全体师生应牢固树立专业发展信心,必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和闻讯而动,努力为专业发展献计出力。
(二)以“四个回归”为引领,努力推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改革创新
时任教育部领导陈宝生强调,要抓好“四个回归”的落实,将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成效作为各项工作的考核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核心标准。首先要回归到常识教育上来,围绕学生,鼓励学生刻苦钻研,培养求实精神,主动求知,不断增强本领。适当增加学业负担,加强学习挑战,改变毕业轻松的状况,确保每个学生的内涵建设和素质提升体现在学习成果上,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职业兴趣才能得到提升。其次是回归到本分,即教师热爱教学,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去,积极探索,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培养上。再次是回归教育初心,政治方向必须端正,知识体裁必须过关,是全情投入的建设者,对其进行促进专业知识提升的系统教育、价值体系教育、创新体系培训,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忘初心。最后是回归梦想,积极推进教育理念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既要改革又要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努力和输入。要培养出优秀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绝非易事,只有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扎实工作、奋力拼搏、赶超为动力,促进专业改革上台阶,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三)以培养新时代文化产业管理人才为己任,千方百计提升教学质量
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建设新文科,就是要走出一条战略性、批判性国学之道,育文才于新时代,知吾中华,爱吾中华,育吾新纪元,建设有能力完成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推进新文科发展需要传统与创新并重、价值引领,推进专业优化、课程提升、模式创新,重点推进四个重点工程,包括中国政法实践大讲堂、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中国经济大讲堂、中国艺术大讲堂,以培养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综合型文科人才。首先要注重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建立严格的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管理。本专业需要对各门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除不必要的课程,对精品课程进行优化,对学术难度和挑战进行适度的提升,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程深度。最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强化指导教师的职责,在选题、开篇上下功夫,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对开题、答辩等环节实行全程管理,在教学中强调教师应尽的责任,充分调动和发挥专业教师的能动性和责任意识,推动专业教学责任落实到位,教学质量取得成效。
(四)实施促进专业发展提质进位工作有序开展的文化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认真落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推动专业发展,有序推进专业提质进位。首先,充分整合资源优势,明确方向,申报建设部分精品课程,突破高水平教学和科研成果,基本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服务文化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能力有所突破,基本形成省级一流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发展格局。其次,师资队伍稳定,依托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优势,办学特色优势显现,科研项目及高水平研究成果增加,教学研究成果取得重大突破,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在国际、国内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创意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就文化产业来说,管理专业本科生中完善和实行的“导师制”和“创意创新创业”(简称“三创”)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为培养具有新文科背景的精英人才走出了一条道路。积极申报有关文化产业管理本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全方位创造条件,力争使学生能够在一些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与有关文化企业合作办学,推进校政、校企合作工作,积极创办文化产业管理高级人才研修班,培养文化产业企业经营管理基础扎实、具备实战能力的高级应用人才。一是要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产业需求为导向,打造“三创”模式,培养创新实干人才、复合型人才。推进“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文化产业管理人才,以新媒体与文化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型新媒体策划与文化创意及管理人才。二是以课程建设为重点,面向市场需求,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教育制度改革。三是推进与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合作,完善人才联合培养和职业培训机制。打造素质好、基础厚、业务精、技能强、层次高的人才智囊团。
(六)积极开展交流合作,服务国家和地方文化建设
紧紧围绕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撰写相应的决策咨询报告或相应的发展规划,争取能够在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上运用文化产业管理理论,获得国家或省部级主要领导的批示或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的采纳,从而提升学科的影响力。一是在积极组织、承办或参与学术会议、扩大学术交流的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其他单位的合作,形成“校地、校政、校企”全方位合作的新格局。二是面向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或者就文化产业、文化发展等方面的调研工作发表咨政报告。三是积极申报国家基金课题、省级重大课题,争取学术论文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提高学术的层次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马骥.新文科背景下《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知识经济,2019(30):144-145.
[2] 王铭玉.新文科:一场文科教育的革命[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19-22,30.
[3] 张涛,张建勋.司法警察院校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生态建构[J].高教论坛,2024(2):85-90.
[4] 罗瑜斌.新文科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以基础设计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23(24):44-48.
[5] 黄雪雯.新文科背景下以“双创”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文创产品创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52-55.
[6] 王敬儒.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析[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124-128.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