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
2024-10-11张艳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县域内城区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师资力量不足、家校沟通不畅等。家校协同育人作为一种育人模式,为提升中小学德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建立协同机制,筑牢家校联动基础
家校协同育人委员会成员应包括学校管理层、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以及社区代表。委员会负责制定家校协同育人的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及具体的实施步骤,并监测和评估工作的效果。委员会工作方案应涵盖家校协同育人的各个方面,包括信息共享、活动组织、资源整合等。工作方案应充分考虑县城中小学的特点,如学生家庭背景多样、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等,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家校协同会议是沟通和协调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平台。会议内容应围绕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展开,鼓励家长和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会议应详细记录各方观点和建议,形成会议纪要并分发给所有参与者,以便后续工作的跟进。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建立家校协同育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实现信息快速共享和传播。委员会可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家校协同活动,如文化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的内涵和价值,促进德育知识的内化和行为的转化。
二、整合德育资源,提升协同育人效果
在城区中小学,德育资源的整合对于提升家校协同育人的效果至关重要。建议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德育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对德育理念、方法和策略的认识;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德育研讨,分享成功经验和案例,共同提升德育水平;通过评选优秀教师、举办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同时,可不定期举办家长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增强家长的德育意识;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如担任学生导师、参与学生管理等;让家长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助手,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此外,还可邀请当地的文化名人、艺术名家等来校进行文化展示和交流,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文化的活力,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与社区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共享德育资源和经验,如利用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等资源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德育的熏陶。
三、打通沟通渠道,增进家校互信合作
为了打破传统的沟通壁垒,增进双方的了解与信任,可以建立定期家访制度。家访不仅仅局限于班主任,也可以邀请科任教师共同参与。家访过程中,教师应以倾听为主,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关注点,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共同商讨德育策略。还可开展线上家长会,让家长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线上家长会可以邀请先进教育工作者以及心理咨询师等做客,为家长提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心理支持。线上家长会应设置互动环节,让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和讨论。
(责 编 阿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