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24-10-11杨自起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落实这些要求,解决分科教学影响核心素养发展的问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本课程规划不少于地理总课时10%的课时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进一步突出地理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面对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要树立跨学科教学理念,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习,提升跨学科教学素养,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努力把跨学科教学付诸实践。
一、强化一种理念,提升教学认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是提升思想认知。要在实践中切实做好地理跨学科教学,地理教师必须强化新课程理念,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方案和地理课程标准,对其中提出的“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活化课程内容,优选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理素材”等内容,要精研细磨,理解其要义,掌握其内涵,树立与新课改精神相一致的课程观、教学观、课堂观,以此引领自己的教学实践。坚持核心素养导向,落实课程综合,变革育人方式,真正把课程方案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落实在教学中,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成功做法。
二、培养两种能力,做好教学储备
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时,主要是采用分科培养模式;参加工作后,多数人虽然系统掌握了地理学科的教学知识和技能,但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运用还比较欠缺。这是当前地理教师落实跨学科教学必须解决的难点之一。要解决这一难点,地理教师就必须从自身入手,练就过硬的跨学科教学和课程开发能力。
一是培养跨学科教学能力。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推进跨学科教学中,地理教师首先要保持“空杯”心态,打破以往的校本教研主题、内容、结构、方式,积极主动地开展跨学科校本教研,通过跨学科教学示范、观摩、研讨、课堂同构等,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完善自身。其次要常态化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自修,通过网络学习明白跨学科学习的价值,探索跨学科教学的实施途径,从而在理论上提升自身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解水平。
二是培养跨学科课程开发能力。虽然地理课程标准中给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范例,但仅依靠这些范例去开展跨学科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地理教师必须注重自身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依据学校、学生实际,围绕地理核心素养要求,以地理学科为主线,开发出多样化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如此才能更好、更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方案要求,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地理教师开展跨学科课程开发时,要在选题、内容、设计上精心研究,做到精准、合理、科学。在选题上,要围绕现实情境下真实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在内容上,要围绕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及学科间的大概念;在设计上,要围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建好三种样态,推进教学实施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跨学科教学必须有物化的形式和样态,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其实施和落地。针对日常教学、主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地理教师可采取渗透式、沉浸式、嵌入式三种样态来推进地理学科的跨学科教学。
一是渗透式。聚焦日常教学实践,以地理学科教学为主线,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将其他学科的学习渗透到地理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
如在教授“气流”形成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把“热胀冷缩”“密度”等物理原理渗透其中。向学生讲述:地表受到阳光照射,导致空气受热升温,质量不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气压变低,形成热空气团;而其他地区,没有受到阳光照射,空气相对较冷,密度大,气压高,形成冷空气团。温度差异会导致空气的密度差异,从而引发气压差异,进而驱动空气的流动。这样进行教学,既便于学生对“气流”形成的理解,又让其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实现了地理、物理学科的融合。
二是沉浸式。为落实“地理总课时10%的课时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要求,地理教师可针对整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设计和安排,在每学期的期末,设计“跨学科学习月”活动,集中开展“沉浸式”地理跨学科教学。以地理课程为主干,以真实情况、实际问题为主导,将地理课程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相衔接,联结其他学科知识,以序列化、成体系的地理主题课程引导学生集中、连续、深化学习。如在初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太空、筑梦航天”跨学科主题学习,将地理、物理、历史、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学融入其中。
三是嵌入式。学习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围绕社会热点、当地发生的重要地理事件等,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形式,开展“嵌入式”地理跨学科教学。在“嵌入式”地理跨学科教学中,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加社会实践与服务,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形成学习产品。
如在学习水循环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南水北调工程(鹤壁段),设计项目式学习课程——“如何更好地向市民宣传南水北调工程强化市民节水意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推进,学生面对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在做中学、创中学,深入了解了南水北调的科学知识(动能势能能量转化、连通器、水的净化等)、工程知识(三线工程施工难点、泵站提水、暗涵送水等)、社会研究(移民搬迁、数学分析等),使自己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合作沟通等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这样的项目式学习,每学期不宜安排太多,1-2个专题较为适宜。
(责 编 黎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