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创新推进
2024-10-11
本期嘉宾:
余永锋 开封市第十中学校长
张 伟 南阳市第三十一小学校
校长
杨庆芳 林州市第三小学党支部
书记、校长
周海阔 新蔡县实验小学党支部
书记、校长
主持人: 孙 俭(本刊编辑)
导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开拓进取、奋勇前进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面向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为新时代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青少年是党和国家、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突出作用愈发显现。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迎来重要契机。我们要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为契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和殷殷嘱托,切实抓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落实总书记殷殷嘱托,厚植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本期《校长圆桌会》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创新推进”为主题,邀请四位校长结合学校实际,分享接地气的好经验、新方法,让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把爱国主义贯穿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实施,为新时代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有哪些新的认识?
余永锋:我认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既要有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又要有文化气度、时空跨度。同时,要有创新维度、实践温度,在实践中更要有执行力度、推进速度。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高度,体现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党的热爱,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与坚定不移。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深度,体现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鲜明主i5djrJC+zlYYfLEY4YqG0A==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精神动力,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紧密结合。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气度和时空跨度,体现为爱国主义教育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相统一,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维度和实践温度,体现为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将现代技术有效应用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
张伟: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过程。它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内容,以培养出既有深厚爱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能够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新时代青少年。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继承爱国传统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时代发展的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不仅要培养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还要激发他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不断拓展。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强调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文化交流等,让青少年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增进爱国情怀。
三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不断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开始广泛利用社交媒体、在线课程、互动游戏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诠释爱国主义,使青少年易于接受。
主持人: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四个层面对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内容、载体途径、方式方法进行完善和创新,是加强新时代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由之路。那么,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如何准确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实现系统化育人效应呢?
周海阔:要切实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就必须坚持以系统观念统筹和指导工作,科学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和方向。
一是贯通架构课程目标。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融入“五育”并举,一以贯之做到家、校、社联动,在日常生活中,将各项工作落细、落实;结合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到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相互融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
二是阶梯呈现课程内容。我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习惯养成和情志教育为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二、三年级举办“热爱祖国”主题班会,学生先从热爱家庭、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热爱家乡做起;四、五、六年级则结合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演讲、歌咏、书画、征文等比赛。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展示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为形成爱国主义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整合推进课程实施。我校在爱国主义课程实施中,充分挖掘校内外德育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家长、社会的积极性,坚持将课堂教育阵地与社会实践活动无缝衔接,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力求实现跨学科、跨领域、跨空间的综合育人效果。
杨庆芳:我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顶层规划和课程设计时,确立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三驾马车”,分别是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课外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培根铸魂。发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首先要依靠课堂教学。其中,语文课程、道法课程的作用尤其明显。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展教学技能比赛、道法优质课展示活动,同时邀请法院院长、教育局局长、劳动模范等作报告,在学生的心灵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校园文化建设润物无声。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每年3月开展“美行节”活动,各班举办学雷锋主题班队会、开展公益活动、评比身边的小雷锋等,让雷锋精神永驻心间。我校是河南省甲骨文教育特色校,借助研学旅行、甲骨文书法展、甲骨文创意主题活动等,让学生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课外实践活动外化于行。学校重视校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羑里城、马氏庄园、殷墟文化博物院开展研学,感受传统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主持人:爱国主义不是口号和理论,接地气、融入日常的爱国主义教育,更能增进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成效。请大家结合学校实际,介绍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的具体措施和经验。
杨庆芳: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可供利用。培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特点。
2013年,新教学楼投入使用之际,我们学校就建设了自己的红旗渠纪念馆。2015年,红旗渠建成通水50周年之际,学校策划了“弘扬红旗渠精神,做好红旗渠传人”主题系列活动。从此开始,这些活动每年都举办。
此外,我校每年都要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参加红旗渠精神研学活动,让学生重走红旗渠,体验砸钢钎、推小车、抬石头等劳动,在活动中体验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我们还开展红旗渠小导游、红旗渠志愿者、红旗渠精神宣讲员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传承红旗渠精神。
张伟:第一,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开设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举办专题讲座、展览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讲述中国革命史、英雄人物事迹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爱好,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二,加强国旗国歌教育。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活动,组织学生唱国歌和少年先锋队队歌,利用国庆节开展“我向国旗敬个礼”“我和国旗合个影”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
第三,开展红领巾寻访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彭雪枫纪念馆、唐河县革命纪念馆、桐柏英雄广场、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等,到革命老区、偏远地区等地开展寻访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家历史与文化的厚重,了解前进历程中的艰辛与不易,树立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志向。
周海阔:一是利用课程资源,筑牢教育之“基”。我校要求各学科教师在备课时挖掘本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并通过课堂教学加以渗透,真正让课程教材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二是创设文化场域,拓宽教育之“境”。学校特聘请退休老同志、党代表、先进模范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邀请他们走进学校分享自己在强国建设中做出的积极贡献,激励学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学校还通过每周三开设观影课、双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黑板报评比、每月开展红领巾宣讲团进社区活动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爱国之情外化于行。
三是开展实践活动,焕发教育之“彩”。我校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如党代表讲红色故事、“童心向党”班歌比赛、“绘红色祖国”书画征文比赛、“少年心向党,强国有我在”国旗下讲话等,打好爱国主义教育底色。
新蔡县拥有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祠、任芝铭故居、小李庄革命烈士陵园、刘邓大军渡河处等宝贵的红色资源,我们先后将其作为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在实处。
主持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结合新的媒介环境,统筹各类资源,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注重落实落细落小,如此方能培育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如何创新路径,与时俱进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新的打开方式”,将爱国主义转化为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呢?
余永锋:我校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发布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和活动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家发展,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校与部队、社区、企业、政府机构等建立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国家人文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方式,将传统教育方式与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化教育技术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激发爱国热情。
比如,情景式教学: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和感悟国家发展历程。线上教育: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线上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防教育、志愿服务、科普教育、红色研学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张伟:我校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依托,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全面融入课程、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构建了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新格局。
课程融合:将南水北调的故事和精神融入国旗下讲话活动、红领巾寻访活动、学科教学和社团活动,让学生在不同学科学习中感受南水北调的伟大和祖国的发展。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成立“清源”志愿服务队,让学生在服务社区、保护环境的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和奉献精神。
科技创新:鼓励学生通过制作南水北调沙盘模型、参加科技节等活动,激发其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文化传承:通过征文、绘画、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表达对南水北调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提升文学和艺术素养。开展主题演讲、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颂扬南水北调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这些创新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了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大成就,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杨庆芳: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产品迅速普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此,我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微创新也在不断进行。
第一,教育资源有创新。2022年,学校红旗渠纪念馆进行了升级改造,引进声光电技术,让修渠历程更加立体、全面,更有感染力;我们还发挥网络优势,实现红旗渠精神教育的资源扩容,让红旗渠精神更加直观、多元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第二,教育手段有创新。除了传统的讲、听、画、写、诵、唱等方式,我们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我校每年都要举办微电影、微视频大赛,让学生借助短片讲述自己的家乡变化、家庭变迁,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和身边人的奋斗经历,表达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第三,成果展现有创新。我们允许学生以红色旅游视频、电子相册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既符合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点,又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新时代,新策略,爱国主义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内核地位不会变,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不会变。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坚持以科学的方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永远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责 编 林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