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的独特内涵和时代价值
2024-10-11赵阳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农村的人口、经济、教育及各类资源要素向城市中心加速集聚,随之而来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现象在城乡社会发展中更为凸显。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会为河南乡村学校的创新发展和育人方式带来哪些变革?我们需从其独特内涵和时代价值上进一步探索。
一、社会变革背景下,主题实践活动是对乡村学校“路在何方”的主动思考
1.学生数量不断下降,乡村教育面临“空心化”
新一轮乡村学校撤并背景下,一些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正面临着“空心化”乃至消失的困境,义务教育办学“农村空、城镇挤”的矛盾突出。据统计,截至2023年,河南省已有2589所农村中小学(含教学点)闲置,涉及土地1.25万亩、校舍面积203万平方米,预计到2030年,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城镇化率将分别在80%和86%以上。
2.办学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近年来,大部分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升,但其整体办学基础条件仍相对薄弱,城乡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效差异明显。在此背景下,乡村学校没有过多精力深入挖掘自身的乡土资源优势,乡土教育“培根”与“铸魂”的育人价值也无法体现,进而影响乡土特色文化的传承。
3.育人体系单薄,教学方式单一
乡土文化的式微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乡村教育的根基,使得乡村学校发展面临“同质化”“离土化”“边缘化”的趋势。在“撤点并校”的过程中,乡村小学如何生存?在“乡土社会”向“离土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初中如何发展?这些不只是教育层面的问题,已外溢成为社会问题。
主题实践活动尊重乡村学校发展实际,注重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延展教学空间、拓宽育人路径,是新时代河南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路径探索,也是对河南乡村学校“路在何方”的主动思考与破局。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主题实践活动是对乡村教育“如何突围”的积极破局
当前,大部分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尚不紧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动手实践之间还存在脱节问题。主题实践活动,从绿色种植的小切口入手,挖掘地方乡土资源的育人优势,有助于乡村学校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让乡村教育不断赋能乡村振兴。
1.挖掘乡土育人元素,创设真实教学场景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推动乡村学校特色内涵发展,就要尊重乡村儿童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发挥乡村学校小班教学的优势,探索符合乡村学校特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全景式亲近自然、理解文化、实现发展,进而演绎形成学生可参与、会参与、爱参与的生动教学场面。
2.依托多样活动内容,组织开展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学习不仅强调实现学科内部知识的整合,还强调学科间知识与方法的“联结”,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主题实践活动以种植行动为切入点和主线索,能够兼顾七类既定活动乃至其他活动同步融入开展,用“+”体现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从而“+”出丰富课程、美丽校园生态文明、健康体魄、乡情乡责。
3.坚持“五育”并举,探索多元育人路径
近年来,党和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管理、课程改革、教育评价等教育政策,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出了新要求,“‘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因此,我们应打牢实践育人基础,突出课程育人特色,凸显文化育人核心,通过价值理念的融合方式,构建上下一体、内外协同的学校文化价值系统,进而推动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实现劳动教育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利己向利他转化。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主题实践活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教育回应
新时代呼唤教育要加速孵化更多以创新思维、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新质学校”。主题实践活动是打造河南乡村教育品牌的创新举措,但从目前的案例反馈来看,还存在“就种植说种植,就行动说行动,就问题说问题”等现象,这是对活动实施方案的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到位、思考不深入。乡村学校应进一步提升站位,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重新审视思考主题实践活动的时代价值。
1.将实施方案作为乡村教育振兴的“实验方案”来看待
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产力与经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在教育层面,中小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现象已由城市蔓延至乡村,并且有扩大化倾向;在思想层面,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远离体力劳动”,教育脱贫的道路上出现了“教育脱农”异化现象。主题实践活动主体明确,为乡村学校的发展、乡村教育的振兴提供了实验依据、实验路径和实验素材,我们应将其作为乡村教育振兴的“实验方案”来看待。
2.将实施方案作为学校育人体系“重塑方案”来看待
当前,不少乡村学校受升学、师资、场地等因素制约,从而将育人路径窄化为课程育人,忽视了日益“膨胀”的课程体系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的矛盾,忽略了多元育人方式的均衡配置,造成学生思想压力与日俱增。主题实践活动则注重强调活动育人、实践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恰好可以为学校育人提供活动支架,是契合乡村学校追求高质量育人体系的“重塑方案”。
3.将实施方案作为区域课程改革的“行动方案”来看待
主题实践活动虽然针对乡村学校,但因其内涵非常丰富,它的理念、原则、内容以及目标,适用于基础教育全学段、全类型学校。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主题实践活动可对某个区域比较固化或僵化的教育体系产生积极影响,实施方案可作为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行动方案”来看待。因此,在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期间,我省已获评为国家级、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五育”并举实验区的地区,已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建设并高品质推进各项工作,将主题实践活动对象由乡村学校拓展至区域内的全部中小学校。
(作者系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