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探索路径
2024-10-11吕伟和
【摘要】鉴赏能力是美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教师从整合鉴赏资源、优化鉴赏方案、组织鉴赏活动、延伸鉴赏训练的教学角度出发,在学科教学中融入鉴赏学习内容,营造直观、生动的鉴赏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多频次鉴赏训练中获得更多审美交流机会,能够顺利启发学生学习思维,帮助学生自然过渡到深度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深度思考中建立学科认知,在多重互动中稳步提升美术学习品质。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能力;教学实践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审美学习诉求,教师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在鉴赏资源、鉴赏方案、鉴赏活动、鉴赏训练方面做出教学研究和探索,为学生创造更多美术鉴赏契机,引导学生在探索性鉴赏学习中成长审美能力、艺术感知能力。初中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处于思想成长和艺术感知的关键期,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鉴赏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更多拓展思维、历练思想的机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一、整合鉴赏资源,调动生本鉴赏兴趣
美术鉴赏资源较为丰富,教师深入挖掘美育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力基础,通过信息技术、教辅材料等渠道,搜集、筛选、整合多元化鉴赏素材,配合适宜的媒介教学手段,创造趣味性、直观化的鉴赏学习情境。鉴赏学习情境的创设,能够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冲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鉴赏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在多感官参与下建立美术学科认知。名画信息搜集、媒体展示作品、美术作品解析等,都为鉴赏学习情境创设提供便利条件。
在教学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提出引导性思考问题:这幅作品的题材是什么?说一说这幅作品的有哪些特点?从哪个角度欣赏为宜?学生的思考角度和观赏心理不同,给出的鉴赏评价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关注点是作品展示的内容,有的学生从题材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有的学生结合艺术特点进行观赏等。教师继续展示五代董源的水墨代表作《潇湘图》和宋代王希孟的青绿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要求学生对比这两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在学生观察、对比时,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帮助学生打开鉴赏思维。教师进行班级巡视,适时加入学生的讨论行列,对学生的鉴赏角度和鉴赏方法给予一定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在思维碰撞中逐步达成学习共识,学生的鉴赏体验将更为丰满。
教师以中国画发展历史为时间轨道,逐步展示《洛神赋图》《游春图》《风雨归舟图》《淮扬洁秋图》等画作,让学生通过鉴赏这些画作,了解中国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风貌特点,理解古代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从鉴赏内容选择和执行鉴赏情况来看,学生能够在主动观察和解析过程中启动美术学习思维,说明鉴赏学习情境的创设是成功的。多媒体在美术课堂中应用,符号美术学科特点,学生认可度较高,获得的学习收获也将更为丰富。
二、优化鉴赏方案,培养生本鉴赏意识
在教学方案设计时,教师具备学情调研和优化方案的主观意识,对学生的美术认知水平、审美能力基础等做客观评估,设计契合度更高的教学方案。在鉴赏活动过程中,教师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动态优化、调整教学程序,针对学生的鉴赏情况做出科学应对,积极传授相应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拓宽思考维度,确保鉴赏活动顺利推进。
美术鉴赏行为不只局限于观察一种行为,教师在鉴赏方案设计时,融入更多实践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鉴赏,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建立更为立体的美术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时,教师对鉴赏任务做分层设计,对名胜古迹旅游经历的学生,投放梳理、归结任务,要求学生将自己在游历过程中拍过的古建筑、文物、工艺品照片进行梳理,并整理各古雕塑、古工艺品、古建筑相关的历史、艺术色彩、艺术特征等。对没有旅游经历的学生,教师投放信息搜集任务,要求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渠道,搜集中国古代雕塑、建筑、工艺品图片,并对其表现形式和分类进行整理,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辉煌成就和特点。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分享推荐理由,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能够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环节。
搜集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以及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技法、文化内涵等的过程,是感受中国古代艺术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教师针对性布设信息搜集、整合任务,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信息搜集任务完成后,教师适时组织成果展示活动,发动学生进行鉴赏讨论,为学生创造更多深入思考机会。
三、组织鉴赏活动,强化生本鉴赏认知
在鉴赏学习活动组织时,教师适时融入美育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接受美育的机会,并在活动中渗透互动性属性,引导学生在多重互动、主动思考中建立审美认知。美术鉴赏活动形式丰富,生活观察、社会调查、实地参观、户外写生、名作解析等,都属于美术鉴赏活动范畴。教师对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需要,针对性推出鉴赏活动,引导学生明确鉴赏目标,并在活动中与学生形成多点互动,有助于强化学生鉴赏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内化鉴赏认知。
教师在教学“剪纸”这部分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这部动画片,让学生通过观赏动画,从中探寻剪纸的技法。学生对动画视频的接受度较高,能够顺利进入鉴赏学习环节。在动画片观赏后,教师邀请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剪纸艺术、分享观赏体验等,并顺势分发事先准备好的团花剪纸作品,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学生观察剪纸作品后,纷纷表示想要新手制作剪纸作品。顺应学生的要求,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美术小组,为每个小组分发制作材料,并传授团花剪纸技巧,要求每个小组结合动画启发和生活认知,制作出多套具有创意性的剪纸作品。教师主动与遇到难题的小组展开交流,适时给予针对性操作方法支持,确保学习活动的顺利推进。
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继续展示南方剪纸作品图、北方剪纸作品图、古代剪纸作品图、彩色剪纸作品图等剪纸作品的图片,为学生的剪纸制作带来更多创作启发。部分学生对剪刀的操控能力较弱,难以完成精细图案的制作,教师及时跟进观察和干预,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思考、实践、反思等过程中,逐步成长美术学科综合能力。
四、延伸鉴赏训练,提升生本鉴赏品质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教师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延伸鉴赏训练维度,投放实践性、生活化较强的鉴赏训练任务,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完成美术探索学习,促进学生成长美术综合素养。教师针对学生的生活条件,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鉴赏任务,为学生创造更多鉴赏、创造的机会,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
在教学“民俗文化”时,教师延伸鉴赏训练,布设的鉴赏任务是:在教辅材料、课外图书、网络资源上,都可以查阅到中国有哪些民俗文化,以及各种民俗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时代背景、民族特色、艺术特点等,请做针对性查阅,梳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展开延伸鉴赏学习。学生对中国神话故事比较感兴趣,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鼓励学生搜集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神话、歌谣等,并将其整理成册参与班级展示活动,成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信息搜集、故事鉴赏中。美术鉴赏学习不一定要选择名家名作,学生的美术作品、美术作业等,也可以成为鉴赏素材。鉴赏同伴的美术作品和整理的探索素材,能够顺利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思维,让其在主动鉴赏学习中建立美术学科认知。
民俗是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亦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教师布设民俗文化搜集、整理、鉴赏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生活条件展开学习探索,了解民俗与民间美术的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环境相对接,完成知识迁移学习。美术审美具备专业性,学生一开始掌握不到鉴赏要点,教师及时给予鉴赏方法传授,为学生自然过渡到审美核心提供助推力,提升审美学习活动的助学效果。
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围绕学生学习主体展开教学设计,在美术学科教学中融入鉴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审美学习环节,促使学生在主动思考、互动交流、探索实践中完成鉴赏学习任务。初中学生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教师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角度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展开多元化鉴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鉴赏训练中获得美术核心素养提升和审美价值观建立机会。
【参考文献】
[1]马珊珊,范志敏.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32).
[2]俞晓红.课后拓展提升初中生美术鉴赏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1(34).
[3]朱菲.中考背景下初中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新教育,20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