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渗透拓展训练的教学实践
2024-10-11高波
【摘要】教师从整合拓展训练资源、升级拓展训练模式、推出拓展训练活动、延伸拓展训练维度的教学角度出发,为学生创造更多接受体育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性学习中成长学科素养,发挥拓展训练的补充教学作用,形塑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体能基础。
【关键词】中职体育;拓展训练;教学实践
部分中职学生面临就业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体质是参加工作的敲门砖。拓展训练内容在中职体育学科的渗透,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契机,帮助学生提升体质水平、认知水平的同时,历练其坚强、刚毅的心志,为顺利就业夯实基础。拓展训练是具备实践性、挑战性、开放性的户外训练,而学生无疑是缺乏户外训练的,教师结合学生基本学情,组织多种形式的训练活动,必然带来丰富教学成果。
一、整合拓展训练资源,构建系统性训练体系
适宜的训练内容、匹配的教学方法是顺利推进拓展训练活动的关键。教师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借助多种辅助教学手段,搜集、筛选、整合多元化拓展训练内容,并传授一定的训练方法,促使其主动在广阔的野外空间深入探索学习,实现综合能力提升。
1.遴选训练内容
教师在精选训练内容时,综合考量当前教材内容、学生训练基础、训练场地条件、训练材料准备等因素,借助更多助学手段,搜集更多拓展训练内容,为拓展训练提供更多有效素材。定向越野、户外游戏、生存挑战、材料搜集、野外宿营、启点拓展等,都属于拓展训练活动范畴,教师统筹安排训练内容,并在安全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保证学生的活动安全,提升拓展训练活动目标的落实效果。
学生对实践类户外活动接受度颇高,教师在训练内容选择时,从规则简单、难度较低的活动项目入手,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逐步建立训练认知。如袋鼠跳,教师准备若干个布袋,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5人,每组分发一个布袋,确定好起跑线和折返线的位置。每组的第一名队员将布袋套至腰部,听教师发令后向折返线的位置跳,待跳到折返线后脱下布袋,由等在此处的第二名队员套上布袋继续往起跑线跳,如此往复直到最后一名队员跳完,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全部布袋不得脱离双腿,如有滑落需重新套上继续比赛。跳跃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摔倒情况,因训练场地是在橡胶跑道,基本不会出现安全问题,亦需自行爬起继续比赛。这个跳跃动作较为简单,学生的参与兴趣较高,课堂气氛高涨。为了赢得比赛,小组成员能够主动分析战况、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在锻炼体能的同时,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2.开展学情调研
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体能基础、协作能力等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具备学情调研意识,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的基础信息,并深潜学生群体,制作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表现和进步情况,为动态调整教学计划提供素材支持。大部分学生缺少户外运动经历,教师客观分析学生户外运动情况,进行科学的教学应对,传授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方法,为学生带来更多正面帮助。
搭桥过河的游戏,学生并不陌生。在活动设计时,教师考虑男生和女生的体能差距,将男生和女生分开分组。男生3人一小组,配备四块红砖为道具,女生也是3人一小组,配备4张小纸板为道具。每组的第一名组员向前放道具,踩上去后,后面组员依次往前走一格,第三名组员把后面空出的道具传给第一名,如此循环,直到走完三十米的赛道,比一比哪个小组用时最少。为了加快比赛进程,教师要求男生4个小组、女生4个小组同时进行比赛,一个小组完成,立刻接力下一个小组,不仅各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男生大组和女生大组亦存在竞争关系。学生能够积极响应,纷纷为小组取胜做出努力。拿取红砖走三十米的距离,对女生是较大的考验,容易造成体力透支,而放弃比赛。教师结合学生的体能基础,科学设计训练计划,符合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稳步提升身体素养。
二、升级拓展训练模式,设计趣味性训练方案
中学生具有好胜心强、思维活跃的年龄特点,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优化教学方案,改进训练形式,创设趣味性、真实性训练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训练的兴趣,为学生训练动机的形成创造条件。
1.改进训练形式
学生对宽阔空间为教学场地的户外训练有较高期待。拓展训练的形式丰富,教师在具体设计时,对接学生的兴趣取向,筛选更为适宜的训练形式,以形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训练成效。训练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梳理训练内容、训练方案、训练程序、训练归结等,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动态调整训练形式,以提升拓展训练的契合度,保证训练形式、训练强度跟上学生的进步步伐。
传统的“背夹球”游戏是两人用背夹住一球,从起点运到终点的过程。教师在传统训练中增加转折点,要求学生将球运到转折点时,围绕转折点绕一圈,再返回起点,以此增加这个游戏的难度,考验两人配合的默契度。在小组划分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选择队友,学生纷纷寻找自己玩得好的朋友一起,很快两两一组就分好了。教师过多干预组员划分,容易激发学生逆反心理,不利于训练活动的顺利推进。比赛规则是不能以手、臂碰球,不能让球掉地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球偏离的情况,学生本能想要触碰调整。对于碰球行为,教师给予犯规处理,每犯规一次比赛成绩就需要加2秒作为处罚。为了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教师指派几位学生作为裁判,监督各小组的违规行为,训练活动有序推进。
2.创设趣味情境
为了让学生能快速进入训练环节,教师推出媒体展示、师生示范、竞技比赛、运动游戏、合作任务等活动,都能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冲击,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促使学生顺利进入训练状态。在具体情境创设时,教师不妨征询学生的参与意见,邀请学生为训练方案设计出谋划策,并结合训练场地、训练材料、训练空间的限制,对这些意见进行筛选,能够有效提升情境创设的契合性。
情境教学是教学成效较高的教学方式,教师做好辅助设计,利用现有的材料和场地,为学生搭建多元化训练情境。如“盲人足球”的游戏,教师准备一个足球和两个废旧纸箱作为球门,将纸箱摆放在相距20米的位置,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学生在自己小组内寻找一个搭档共同出战。每队搭档中的一人负责口头指挥,一人蒙好双眼,听指挥踢球,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一队进的球更多。正式比赛时,教师将足球的气稍微放出去一点,这样每踢一下,球不至于滚出去太远。为了增加操作难度,在比赛过程中,教师不做静场安排,游戏场地较为喧闹,这是一个有利因素,容易扰乱踢球人的行为。踢球人只有准确判断自己搭档的声音和指令,才能踢到球,能够有效建立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团队默契度等。
三、推出拓展训练活动,强化实践性训练体验
教师客观分析学生学力基础,针对学生实际训练需求,推出层次性、互动性拓展训练任务,为学生规划明确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在多频次训练和多重互动中获得更为深刻的训练体验。
1.明确训练目标
训练活动开始前,教师要为不同项目的训练特点和学生训练思维之间搭建对接桥梁,让明确的训练目标、适宜的训练形式、趣味的训练内容为学生顺利进入训练带来更多辅助作用。大部分拓展训练内容具备互动性特点,教师以“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设置互动性较强的训练目标,引导表现优异的学生带动基础较弱的学生,培养学生建立团队意识,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趣味性、实践性户外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活动设计,能得到学生的积极反馈。在“驿站传书”的活动组织时,教师明确游戏规则:小队成员排成一列,向一个方向站立,位于最后方的队员观看题目后,对前一位队员进行肢体展现,依次向前传递,最终由最前方的队员描述传递的内容,对的字数越多的小队获胜,比划期间不能讲话,也不能让前方的队员看到。学生分为若干个7人小队,各小队轮流上台进行活动。各小队通过观看别的小队表现,队内讨论、分析,制定一个个不同的作战计划。为了增加难度,第一轮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始第二轮比赛,要求第一轮用过的方法,在第二轮不可再用,如此反复,以刺激学生梳理、归结更多的玩法,顺利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参与效度。这个拓展训练的运动量较小,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主,激发学生从规划、沟通、纠偏等方向展开思考,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启示。
2.创新实践活动
训练目标、训练形式、训练内容确定后,教师实时观察学生的训练情况,及时做出科学调整,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交流训练经验,引导学生在思考、实践、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训练方法和战略战术,稳步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为了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教师不妨在拓展训练中融入趣味游戏、竞技比赛、技能展示等内容,为实践活动注入更多新鲜元素,促使更多学生获得成长机会。
学生往往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团队行动中,比较容易看到他人的缺陷,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为了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组织“众志成城”的训练活动,要求学生10人一组,背对背坐在地上,在不用手撑地的情况下,以10人能够全部站起来为准,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训练任务。各个小组纷纷尝试,10个人背对背一起起立有些困难,有的小组尝试先两人一组练习熟悉后,再10人一起合作;有的小组则选择每次增加一个人,使围成的多边形,每次增加一条边等。因为活动有一定难度,学生的体力消耗较高,教师及时给予其正向鼓励,引导其通过坚持成功完成训练任务,明白齐心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延伸拓展训练维度,提升拓展性训练效果
学生对拓展训练项目有选择,教师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诉求,针对性投放训练任务,优化训练模式,并细化训练任务到实处,为学生获得更多训练启示创造机会,促使其在自主性探索中建立训练认知。
1.优化训练模式
在拓展训练活动开展时,教师要从设计执行方案、预设方法指导、布置训练场地、搜集训练材料等方面完善前期准备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安全的训练环境。拓展训练活动的场地不局限于学校操场,也可以是家庭环境和野外环境,教师在具体训练活动组织时,结合训练内容和实施条件进行场地的选择。训练任务投放时,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兴趣、能力,设定不同训练任务的达成标准,并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表现,激励学生主动完成训练任务。
“链接加速”是常见的训练形式,教师将训练人数增加至6人,以提升训练难度、锻炼团队配合度。每队的6人为3个男生、3个女生,交叉排成一个竖排,第二个人的左手抬起第一个人的左脚,右手搭在第一个人的右肩上。第三个人同样左手抬起第二个人的左脚,右手搭在第二个的右肩上,以此类推,最后一个人也要抬起左脚,进行单脚跳步行走,不能双脚着地。以篮球场的宽度为限,各队从起跑线出发,跳步前进,绕过障碍物回到起点,最先到达起点的为胜利者。游戏过程中,不能松手、不能双脚着地,避免出现断裂情况。如果队伍出现断裂情况,需要从起点重新出发。在这个训练活动中,学生结合观察、思考、总结,尝试各种探索实践,获得更为直观、深刻的实践体验,在不知不觉间成长认知水平。
2.对接学生生活
拓展训练与学生日常生活有诸多对接点,教师延伸训练维度,对接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设计,投放具体化、生活化家庭作业,引导学生以生活认知为依托参与训练活动。学生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借助网络平台给予其训练指导,远程调度其学习进度,鼓励其运用网络展开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以提升训练效果。贴近生活的训练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助力训练目标的有效落实。
贴近生活的学习活动,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认知对接、知识迁移机会,以提升训练效果。在生活化训练活动组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区人们健身状况”的社会调查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广场等人们聚集的地方,观察大家的行为,记录人们做了哪些运动,并借助网络渠道搜集这些运动的训练方法、训练技巧,以及带给人们的好处有哪些,制作成一份调查表,参与班级展示评价活动。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展开训练任务布设,为学生制造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帮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内化学科认知。学生在调查过程中获得极为丰富的运动信息和运动知识,对促进学科综合能力成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为了提升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养,体育教师综合考量各种制约因素,围绕学生成长需求展开教学设计,优化训练活动方案、创新训练活动方式、增加互动训练比重、投放具象训练任务,为学生创设安全、立体的训练情境,让学生在更多锻炼中成长综合能力,以便增加就业机会。学生对户外活动有较高参与兴趣,这是难得的教学资源,教师紧抓学生心理特点,组织实践训练活动,积极传授针对性训练方法,势必为学生建立完善的学科认知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陈龙.中职体育中拓展训练的应用及意义分析[J].体育风尚,2023(02).
[2]谢敏.拓展训练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亚太教育,2023(10).
[3]胡秀林.中职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实施路径[J].新教育,2023(29).
[4]黄甫献.素质拓展训练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