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下中国原创绘本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研究
2024-10-11张雯烨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直接灌输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将中国原创绘本融入到美术课堂中,让学生在讲述故事中学会表达情绪情感,在赏析图画中理解艺术语言,在参与节日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创意实践水平,在主题交流中涵养审美态度,在设计造型中展开个性想象。这样能让学生从中国原创绘本中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并展开一系列美术探究活动,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原创绘本;传统文化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艺术类课程的内容要“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相统一。”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学也要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挖掘文化元素,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绘本是图文并茂、讲述故事的读物,能给儿童带来真善美的心灵体验,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读物。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绘本,渗透到美术课堂中,设计一系列阅读活动,这样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能促使他们提升美术综合素养。
一、讲述故事,表达情绪情感
在赏析美术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情感表达,进而感悟、领会、阐释该作品的思想内涵。绘本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故事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阅读并讲述绘本的故事情节,体会其中蕴藏的情绪情感,继而促进他们感悟。
在创作“故事里的人”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思考如何展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动作、表情等细节,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活灵活现地刻画人物形象。为了提升学生的赏析和创作水平,教师可以引入绘本《小年兽》,先组织他们参与讲故事的活动,说说该绘本讲的是什么。学生发现,该绘本讲述的是孤独的怪兽“年”在寒冷的冬天冲下山,欺负百姓。人们开始思考如何从“年”的手中逃脱,他们聚在一起,放鞭炮,吃年夜饭,这样不仅能相互帮助,还感染了“年”,让它从一个吃人的怪兽,变成了和大家一起欢度新年的可爱的“小年兽”。其次,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它生气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做了什么动作,开心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让学生模仿该作品,创作“故事里的人”,试着结合故事情节画出欢乐、悲伤、愤怒、绝望等各种不同的情绪。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观察画面细节、揣摩人物情感等方法,和画作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怀。
二、赏析图画,理解艺术语言
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提升艺术表现能力,让他们学会使用各种艺术语言创造艺术形象,表达艺术美感。在中国原创绘本中常常会使用国画的艺术语言,展现出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线条和笔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赏析这些绘本,试着理解其艺术语言,并在自主创作中借鉴运用。
在“山水画”一课中,学生要学习国画的艺术语言。为了避免直接灌输知识,教师可以引入《九色鹿》等绘本,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欣赏其中的山水画。教师可以指导他们从线条、笔墨这两个角度入手赏析。围绕线条,可以让学生观察《九色鹿》如何勾勒动物、植物、山水的轮廓,思考其用线条作造型具有什么特点。有一名学生发现,国画的线条十分丰富,具有勾、皴、点、染等多种类型,常常用来展现不同的造型。如“皴”常常用来展现山体的褶皱。围绕笔墨,可以让学生赏析“九色鹿”,分析哪些部分墨色比较浓,哪些地方又展现出淡、干、湿的变化。这使得学生认识到国画常常通过调整墨色来展现事物,体现物体的质感、光影变化。在这样的赏析中,学生体会到国画独特的艺术语言。教师再给他们介绍山水画中的典型技法,组织他们自主创作山水画作品,这样他们的吸收效果便会更好。绘本给学生提供了赏析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范例,学生可以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国画的线条、笔墨等艺术语言。
三、节日活动,参与创意实践
《标准》认为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创意实践活动中,营造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灵感,让他们将生成的独特想法转化成艺术成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日文化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展现节日生活的绘本,引导学生阅读,引发他们的生活体验,然后组织他们参与到创作中,试着画出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在“画故事”一课中,教师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画一画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发生的那些故事。如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端午节的故事》,通过该绘本,学生能获取两方面的信息。一是了解端午节的来源,明白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看到民不聊生,心灰意冷,所以跳江自尽,百姓不想让鱼儿吃掉他的尸体,故在水中扔食物,后来便有了端午节。二是了解各种端午节的习俗。通过绘本,学生发现除了常见的吃粽子、划龙舟以外,端午节还可以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要以端午节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你会画什么呢?”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节日活动类绘本起到了创设情境、抛砖引玉的作用,能让学生回忆起自己参与节日活动时的趣闻,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这样能引发学生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
四、主题交流,涵养审美态度
通过美术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提升文化理解能力,在赏析活动中涵养审美态度,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围绕文化类绘本展开主题交流,这样能让学生在信息收集、问题探究、自主表达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审美涵养。
围绕“剪纸中的古老记忆”主题,教师可以引入三种不同类型的绘本,并设计三个学习项目,让学生逐步了解剪纸艺术,涵养审美态度。第一类是展现剪纸文化的绘本,如《剪纸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结合这类绘本,探讨一下剪纸的起源是什么,了解剪纸有哪些不同的流派,剪纸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类是利用剪纸艺术创作的绘本,如《云朵一样的八哥》。利用这些绘本,能让学生欣赏剪纸之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交流讨论,说说剪纸和水墨画、水彩画等艺术有哪些不同之处。第三类指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剪纸创作的绘本。如立体绘本《我不要变大怪物》。运用这些绘本,可以让学生参与自主创作,感受剪纸的乐趣。通过上述主题交流活动,学生体会到了剪纸的魅力,他们在自主创作时,也会考虑是否在作品中加入一些剪纸元素。在主题交流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取了各种传统文化资源,在问题探究中提升了思辨能力。这样能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审美观点,逐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
五、设计造型,渗入个性想象
《标准》提出艺术表现是艺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艺术活动中联想和想象的发挥,表现手段与方法的选择,媒介、技术和艺术语言的选择。教师要围绕提升艺术表现能力,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加入个性化联想。在此过程中也要引入绘本,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设计“提袋的设计”时,很多学生缺少想象的切入点,很难设计出造型新颖、别具一格的提袋。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入绘本,让学生看到绘本的独特造型,获得创作灵感。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有的绘本将水墨画、剪纸等中国传统艺术的手段融入创作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如《小蝌蚪找妈妈》便借鉴了水墨画的元素。这使得他得到启迪,认识到可以将传统艺术加入到提袋的设计中。他决定在提袋上设计夹层,在外层的设计上融入剪纸元素,设计出镂空的造型。这样能展现出创意。还有一名学生发现,可以在内容上入手,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可以在提袋上画上喜鹊、牡丹等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喜庆的事物。还有一名学生认为,可以在整体造型上动脑筋。如有的绘本整体设计成了“红灯笼”的形状。该学生认为可以借鉴这种方法,设计提袋。他模仿传统提盒的形状,将底加宽加大,设计出了长方形的提袋,不仅造型上有创意,而且还能扩充提袋的容量。不少绘本都是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借鉴绘本中的造型,看看有什么启迪,然后参与到自主创作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时期。中国原创绘本中常常蕴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能将学生引入到具有传统美的审美赏析情境中。这样能增添美术课堂的趣味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探究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审美赏析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茜婻.小学美术主题单元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名师在线,2023(32).
[2]董馨泽.小学美术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