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唱游教学活动的科学组织

2024-10-11黄唯佳

新教育·科研 2024年9期

【摘要】艺术新课标强调“趣味唱游”学习任务,使唱游教学成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唱游教学指将歌唱与游戏相融合,达到寓教于乐效果的学习模式。为落实唱游教学实践,教师应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通过巧借教学情境、设计体验活动、引入韵律训练、开展即兴创编的手段,推动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唱游教学;教学实践

唱游教学不是简单地将歌唱与游戏在教学中重现,而要基于律动、表演等形式开展音乐游戏,引导学生获得音乐情感体验,感知音乐节奏,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音乐鉴赏能力等。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中不断深入唱游教学,提升小学音乐教学实效。

一、巧借教学情境,营造音乐氛围

小学低学段学生对趣味事物充满关注,注意力难以保持较长时间,更倾向于自由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应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其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情境应紧扣教学主题,将情境作为教学的过渡,自然地进入唱游教学环节。《愉快的梦》一课以“美好梦境”作为主题,教师考虑到学生刚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氛围比较沉闷,于是询问学生是否做过奇幻、趣味的梦,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与教师畅聊梦境的话题。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电影《寻梦环游记》的视频片段,教师向学生介绍,电影中的小男孩遭遇挫折,但有一天通过梦境进入了奇幻异世界,去追求梦想与希望,才获得了家人的理解。视频片段中包括优美的原声音乐、色彩斑斓的墨西哥风格画面,仿佛置身梦境。学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忍不住跟着电影中的音乐摆动身体。教师在此时引入歌曲《都睡着了》,带领学生轻缓、优美地演唱歌曲,学生受到教学情境的感染,将意识充分投入到歌曲演唱中,歌唱情感十分到位,取得预期的歌曲教学效果。

教师结合教学主题,借助教学情境,将唱游教学逐步引入音乐课堂。教师先通过提问,初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再通过优美的多媒体情境,营造绝佳的教学氛围,突显教学主题,让学生在如梦似幻的情境中获得音乐情感的渲染,提升学生的音乐演唱质量,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

二、设计体验活动,调动音乐感官

唱游教学应将“游”作为重点,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在设计音乐体验活动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还要保证活动的趣味性、实践性与音乐性,使学生在玩耍过程中获得感官刺激,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感受音乐的魅力,突出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

在组织音乐体验活动时,教师可以适当要求学生合作开展活动。在教学《劳动乐》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德国儿歌《小鞋匠》,歌曲内容为赞扬小鞋匠的修鞋手艺好,而且非常勤奋。教师设计了体验活动,让学生基于《小鞋匠》这首歌开展情景表演,学生自由组成三人小组,分配三个不同的任务,三位学生需要同时表演“念、奏、动”,“念”就是模拟修鞋子的过程,念出拟声词;“奏”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根据节奏进行演奏;“动”则是根据节拍,通过拍掌、跺脚表现节奏。每个小组互相配合,通过不断练习培养默契。有学生向教师提问,修鞋子会发出怎样的声音?教师找出视频,展示了专业修鞋匠的修鞋过程,让学生仔细聆听,自己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顺利完成情景表演,除了两个小组出现不合拍的问题,其他小组都能进行完美地合作,达到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教师设计音乐体验活动,让学生开展音乐情景表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同学组队,也为学生提供合作练习的时间,使各个小组能够自由练习而不受干扰,同时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不仅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的各个音乐感官,使其对音乐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还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三、引入韵律训练,筑牢音乐基础

唱游教学具有趣味性,更适合小学阶段的韵律训练。在传统音乐教学中,韵律训练往往比较乏味,学生不喜欢重复性较强的学习,但唱游教学弥补了韵律训练的这一缺陷,可以通过律动、舞蹈等形式辅助教学,摆脱学生训练的枯燥感,为学生带来学习动力。

韵律训练需要特定的音乐,教师要选择节奏感强的欢快音乐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入韵律训练,让学生自然地根据节奏做出反应,以实现良好的韵律训练效果。在《郊游》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巴西儿歌《西伦达》的学习,该歌曲十分欢快且节奏紧密,教师将其选为开展韵律训练的歌曲。教师让学生都站起来,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肢体的律动,时而轻缓、时而激昂,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较弱,胡乱挥动肢体,教师对其进行指导,用手掌辅助打节拍,纠正其错误的律动节奏。在教师的辅助下,所有学生都能按照正确的节奏进行肢体律动。此时,教师指出“西伦达”其实是巴西的小朋友喜爱的歌舞游戏,随即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舞活动,先让学生学习一些拉手、走步、小跳步等基础动作,待学生掌握基础动作后,再让学生与同桌手拉手,一边演唱歌曲,一边练习舞步。最后,教师让所有学生都手拉手围成圈,播放伴奏,学生将习得的歌曲与舞步进行成果展示,表现得十分欢快、愉悦,获得了韵律训练的实效。

教师选择合适曲目逐步引入韵律训练,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自由律动,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律动方法。在学生掌握基础的节奏律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一步开展集体舞,使课堂氛围变得愉悦,自然地培养了学生的韵律活动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学习基础,有助于学生未来在音乐方面的发展。

四、开展即兴创编,强化音乐表现

小学生天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天性,为学生提供即兴创编的舞台,鼓励学生发挥音乐创造力。唱游教学中有诸多开展即兴创编的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音乐进行即兴创编,拓宽学生的选择空间,让学生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歌曲创编。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创编成果给出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强化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即兴创编活动比较考验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也要求其对音乐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否则将很难成功完成创编。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帮助,指导学生开展即兴创编活动,避免挫伤学生的信心。教学《娃娃来当家》一课时,教师播放了《过年我当家》的音乐选段,带领学生聆听音乐。该音乐为动效音乐,有较大的创编空间,整体难度也不高。教师动员学生,回忆生活中富有节奏感的事物,学生纷纷抢答,比如皮球、水滴等。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即兴创编,将刚才提到的节奏事物作为创编素材,创作自己的“生活节奏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开展音乐创编活动,但依然在音乐创编过程中遇见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将“昆虫振翅”这一行为作为素材,但是想不到合适的节奏,教师对其进行提示;还有学生认为音乐创编完成后与原本的节奏存在差异,教师指出其细节中的漏洞。经过一段时间的即兴创编,绝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音乐创编作品,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学生轮流演唱自己的音乐创编作品,还不时辅以一些律动动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对每位学生的音乐创编作品进行评价,先对音乐创编作品的优点进行表扬,再委婉指出一些不足,在维护学生信心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音乐创编能力,使音乐教学落到实处。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编活动,先带领学生聆听原曲,通过回忆与联想,让学生产生音乐创编灵感,获得音乐创编素材。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由创编,耐心等待学生完成创编作品。最后组织学生公开展示、表演创编作品,对学生呈现的音乐作品进行正向评价,落实了音乐创编活动的各个流程,对唱游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传统音乐教学存在局限性,也不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而唱游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具有较强的育人价值。教师应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积极落实唱游教学,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唱游教学的功能,将学生与音乐课堂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郭迎利.小学音乐趣味唱游教学的多元化实践[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09).

[2]余娜.小学音乐唱游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4(07).

[3]孙中华.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课堂唱游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