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探究
2024-10-11刘雯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项目化学习深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大幅提升教学质量。文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落实项目化学习,通过挖掘学生兴趣、开展多元活动、拓展实践深度三类策略,制定确立项目主题、推动项目实施、获取项目成果的项目化教学步骤,以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化学习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的内容,可知综合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参加探究、体验等活动的实践性课程,与项目化学习相适应。项目化学习以行为作为导向,通过完整的实践项目开展一定步骤的教学,衔接教学环节,能够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自主性,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挖掘学生兴趣,确立项目主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认为传统学习过程十分乏味、枯燥,只是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其无法控制学习的进程与环节,缺乏自主性。启用项目化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控学习过程,与其他学生进行趣味互动,学生自然就不会排斥学习。教师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切入,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主题,才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1.实施问题驱动
小学生的情绪比较多变,教师很难揣测学生的想法,部分学生甚至不愿意表露出自己的喜好,这表明新生代学生具有较大的个性差异,教师应直截了当地在课堂中实施问题驱动,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出课堂主题,同时挖掘学生的兴趣,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确立实践项目主题,或者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做出选择。教师在实施问题驱动时,应由浅入深,逐步引出学生的真实想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为项目化学习的推进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认识花草树木》一课时,教师基于课题,开展插花项目。考虑到很多学生对插花缺乏兴趣,教师将多类花卉汇集而成的花束带入课堂,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花的名称。对于大众辨识度较高的花,学生都能逐一作答,而几支较为少见的花则无人能辨。教师向学生揭示这些花的特殊名字,包括天堂鸟、满天星,学生发现这些花的名字与其形态特征有紧密联系,对此产生兴趣。教师又出示两张家居照片,一张布置了花卉,一张则没有,询问学生两张照片是否有差异,学生纷纷认为布置了花卉的照片更加生动、漂亮,感受到了插花的意义。教师通过不断提问进行课堂导入,引导学生逐渐对项目主题产生兴趣,对自己即将开展的项目价值表示认可,为确立项目主题奠定基础,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2.创设趣味情境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题是客观的,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对课题感兴趣,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项目化学习的前期准备时,应该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不感兴趣的课题产生一定兴趣,促使其参与项目化学习。教师在选择教学情境时,应考虑学生的喜好,找到绝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自主代入情境中的角色,提升项目化学习的真实性与实践性,促使学生自主开展项目化学习。
《认识粮食作物》一课与“秋天丰收”息息相关,教师将其作为项目主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秋天丰收的视频以及赞颂秋日的欢快歌曲,学生情不自禁地开始随之舞动。同时,教师组织学生朗诵秋天的诗,包括《滕王阁序》《登高》等,营造出十分热烈的课堂氛围,学生对“秋天丰收”的项目主题产生了浓厚兴趣。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趣味情境,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中得到情感的触动,直击学生的兴趣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项目化学习兴趣。
3.贴近日常生活
作为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大多数课题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很多教师过于依赖教材与课件,忽视了生活中的教学素材,这使得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用处,不能在生活中起到帮助。既然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来源于生活,那么教师就应该使其回归生活,多引入生活化素材,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其更乐于参与项目化学习,积极完成实践项目,有助于产生更好的项目教学成果。
在《垃圾处理学问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揭示课题后,但学生看起来对生活垃圾没有兴趣,考虑到学生年龄还小,在家里帮助做家务的机会有限,教师强调关注生活垃圾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生活垃圾分类将不断普及,如果现在不了解生活垃圾,那么以后没有做好垃圾分类就随便处置垃圾的话,很可能会受到处罚,邻居朋友们也会产生不满。学生听言,很快投入到生活垃圾项目的学习中,提高了项目化学习的效率。教师将项目主题贴近日常生活,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项目主题的价值与意义,使学生快速接受了项目主题,并获得更好的项目学习状态。
二、开展多元活动,推动项目实施
在确立项目化学习主题后,应继续推动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实施项目化学习的最佳载体为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对活动内容进行创新设计,激发学生的项目化学习积极性。除了最基础的讨论、观察、辩论等活动,还应该开展调研、参观、实验等实际探索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全面理解知识,并能在现实中对知识加以应用,逐步形成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核心素养。
1.制定活动计划
基于项目化学习开展实践活动需要条理性,教师应对实践活动进行全程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实践活动计划,再依照计划进行具体实施,两者缺一不可。小学生的计划能力相对较弱,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按照基本原则制定实践活动计划,为学生提供调整计划的思路,保证学生能够实现计划,顺利完成实践项目,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也能借鉴实际经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在《感恩父母我行动》的教学中,教师开启制作家常菜的实践项目。学生表示对做菜一窍不通,为了推进制作家常菜的项目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多个菜谱,供学生选择想做的菜。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菜谱后,将菜谱要求的材料列成清单,到讲台上领取材料,再根据学过的切菜基本刀法把菜切好,最后倒入酱料完成凉拌菜,并将菜肴交给教师品尝。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开展项目学习,完成了质量较高的凉拌菜成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则为学生详细地制定活动计划,让学生按照计划行动,使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更具备条理性,学生也积累了一些项目化学习的经验,有望学会自主制定活动计划。
2.筛选活动类型
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与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不能完全自主地完成项目,教师应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才能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项目,让学生具备完成此项目的能力,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遭遇过多挫折,从而感到力不从心,失去对实践活动项目的兴趣。教师要对学生展开调研,判断其学习水平、综合能力,筛选合适的实践活动类型,实现学生群体的分层实践,让每位学生都能最大化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
《校外志愿服务活动》一课的综合性比较强,有较多的活动类型可以选择。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假如外出进行复杂的活动则难以管理,教师选择了学校旁边的某个小型社区作为实践地,组织学生出校开展实践。教师让学生在社区里走一走,在纸上画出社区的布局图,标注出道路、建筑等地标的名称。再拿着示意图互相交流,看是否存在需要调整的地方。这类任务有一定趣味性,学生很快取得了项目学习成果,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更加热爱。教师筛选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实践活动类型,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完成任务,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获得了一定社会经验,使实践活动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3.组织小组合作
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心理需求,教师应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实施项目,这样才能在保证项目进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在组织小组合作时,教师需要关注小组人数与小组成员分工,根据课题要求选择最为精简的人数,使每位小组成员各有分工,还要一定程度上放开学生自主选择小组成员的权利,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与小组成员共同追求项目成果,不断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进行《今天我当家》的单元教学时,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完成面点制作。本次的实践项目为包饺子,包饺子需要一系列精细的手工劳动,学生独自一人难以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为三人一组,每位成员分别对应和面、拌饺子馅、擀皮这三项工作,先分工完成前三项准备,再三人一起包饺子。学生在开展活动时十分和谐,整体氛围十分愉悦。教师选择合适的课题组织小组合作,使每位学生都得到科学分工,令其产生较强的项目学习参与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使项目化学习的效率大幅度提升。
三、拓展实践深度,获取项目成果
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普遍更关注项目的实施过程,而学生更看重项目成果。教师应该拓展实践深度,对学生所提供的项目成果进行有效应用,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使项目成果发挥最大的人才培养价值,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1.鼓励自主创新
在同等条件的实践活动项目中,绝大部分学生都会获得大同小异的项目成果,学生认为越接近“标准答案”,则表示项目越成功,但实际上不存在既定标准。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在实践活动项目中多尝试其他的想法,不用考虑结果的对与错,而要勇于创新。这样可以拓展实践活动项目的深度,有机会获得更多不同的项目成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自主意识,提升项目化学习的整体效率。
在《百变陶泥》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粽子、花饽饽、康乃馨等形状的陶泥作品,大部分学生都照着教材上的图片做,而有几名学生尝试捏其他的东西。旁边的学生制止了他们,认为如果做不好,没完成学习任务就会得到批评。教师在巡视中发现此情况,上前鼓励学生多尝试捏不同的陶泥。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根据自己的喜好捏出其他作品,比如动物、家具、碗碟等,最终的成果令人满意。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自主创新,保持积极的态度,使学生获得自主创新的勇气与灵感,获得了超乎想象的项目成果。
2.提供展示机会
学生对自己的项目成果十分重视,在潜意识里,他们需要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希望项目成果可以得到更好的评价。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契机,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满足其心理需要,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提升其自我认同感,在下次项目中能够总结经验,呈交更完善的项目成果。教师应设置专门的成果展示课,让学生集中展示项目成果,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丰富学习经验,增强项目化学习效果。
教学《了解志愿者活动》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准备去敬老院探望老人的手工制品礼物。学生跃跃欲试,根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习到的各类技术,为老人准备多样化的礼物,包括陶泥、剪纸、折纸、水果篮等,再对这些礼物进行包装,附带上漂亮的丝带与贺卡。教师组织所有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礼物,向其他学生讲解自己的制作理念或者巧思。学生积极地上台展示,讲解自己的作品,台下的学生也十分配合,不时发出惊叹声,项目化学习的成果显著。教师给予每位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使学生产生实践积极性,从中找到成就感,发挥项目化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3.构建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关键环节,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教师应构建多元化的项目评价体系,让学生获得更加详细的评价结果,使其明确自身的学习情况,主动开展反思。为使教学评价更为客观,教师应该增加评价主体,制定更详细的可量化评价标准,让更多人参照明确的评价标准参与评价,保证评价的真实性,突出评价对学生的正面激励,真正发挥项目化学习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完成《穿针引线》的基础教学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宣布将“做布贴装饰画”项目作为本项目的评价主题,评价结果作为本单元的最终成绩。待学生完成布贴装饰画后,教师、其他学生都成为评价主体,教师对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评价,而其他学生则对布贴装饰画的色彩搭配、细节、技艺、设计等几个因素进行评价,两者的评价整合就是最终的评价。教师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将具体的项目作为评价依据,给予学生更加准确、真实、客观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项目化学习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辅相成。项目化学习为综合实践活动赋予了创新的教学形式,而综合实践活动使项目化学习实现价值最大化。教师应结合项目化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索更多的教学可能性,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更好地落实项目化学习,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婷.综合实践活动“创意物化”的有效实施分析及策略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24(15).
[2]崔洪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提升学习力的路径[J].天津教育,2024(16).
[3]顾任飞.五点成线 上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