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逐梦 向光而行
2024-10-11郭珊
岁月匆匆,转瞬之间,我已在教育的道路上走过了14年,11年一线教师和3年专职体育教研员的经历,让我在体育教育教学领域中迅速成长。我深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是立身之本,是育人之基,我始终保持一颗谦虚好学的心,默默地在体育教育教学领域中耕耘,力求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一次比一次好。2019年我被评为赣州市优秀教师,2023年成长为江西省骨干教师。
一、脚踏实地,夯实内功赋能量
2010年,我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校期间,我作为优秀学生代表选派到深圳市华富中学实习。毕业后,我顺利成为赣州市文清路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我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传业解惑的师者。
1.稳扎稳打上好体育课
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和灵魂的触碰。一堂好的体育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还能在社交、情绪、道德和认知等多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教授多元技能、促进专业成长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机会。工作之初,我对一节好课的理解仅仅为:课堂组织有序、学生听话、队形整齐。然而,2011年在全区的新教师见面课上,当我执教《健美操基本步伐》一课后,区里的教师们犀利、专业的点评给了我当头一棒,“满堂灌”“形式单一”“我教你学”……我才醒悟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么幼稚。自此,我下定决心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把每一节课都当做公开课来上。为了丰富教学方法,我观看录像课,阅读相关书籍,通过网络平台寻找一切可以学习的优秀课例,认真反复听专家评课,再把吸收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课堂中进行尝试,并坚持写课堂反思。在日积月累的沉淀中,我的课堂组织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多尝试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中的学练。我发现,当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享受学习过程时,他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好,这也让我逐渐找回了自信。
2015年,经过4年的沉淀,我再次站在了区级公开课的操场上,《武术基本功》一课得到了全区体育教师的一致好评:将传统项目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得相得益彰。我利用电脑播放视频引导小组进行自主学练,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我将废旧矿泉水瓶作为冲拳的击打物,旨在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并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让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变得灵动、有趣,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体验。这种教学方式证明了武术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可行且高效的。我明白了要上好一节体育课,不仅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平时更要善于积累、勤于钻研,持续地进行自我反思与创新,努力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看齐。
2.勤勤恳恳带好训练队
训练队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检验着教师的教学、沟通、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从入职开始,我就把带好一支训练队作为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我从跟着老教师开展训练到主负责投掷项目用了5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我根据水平段对田径训练队所涉及项目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梳理,我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易犯错误及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了汇总,并用笔记录在专属的笔记本上。如,在训练过程中,为解决学生出手角度的问题,我让学生找准斜45°的标志物(彩带)并将其作为目标,采用快速出手击打目标的方式强化肌肉记忆;为提高学生的出手速度,我又尝试用抗阻力练习,我将拉力带绑在护栏上,让学生的持球手牵着拉力带做反向拉伸练习。经过沉淀,我的教材分析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使我在课堂上与训练场上都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学生,促进他们动作技能的提升,让我向心中的优秀教师又迈进了一步。
二、精益求精,千锤百炼始成钢
1.精雕细琢成长课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教师成才的主阵地。2017年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我参加了武术规定套路教案评比。如何能让我的教案脱颖而出令我十分困惑。由于自己对武术项目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储备不足,准备期间我经常奔走在各个书店和图书馆,看到可用素材立刻用手机拍照记录,回到家再一一整理,经常备战到凌晨;为了能做出更标准的武术少年拳动作,不是武术专业的我屡次请教赣南师范大学武术专家宋宜清教授;为了突出教具的新颖性,我寻求备课组长喻皇老师的帮助,他带着组员们帮我手工制作学具;每一次磨课,区教研员黄福娇老师都会在现场悉心指导我。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的参赛教案脱颖而出,被评为一等奖,并在鄂尔多斯进行了现场展示。之后我又被邀请在杭州千课万人、广东佛山名师教研活动上展示该节课。这节课的创意灵感来自将电影元素和游戏化学习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模拟电影《功夫熊猫》的情境,学生可以更身临其境地体验武术文化,同时,通过学具颜色方阵的分组和轮换机制,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和竞争性,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在打磨课的过程中,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理念孕育而生。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打造一堂真正卓越的精品课,个人的持续努力是前提,团队的集体智慧是保障,课例的创新是灵魂。同时,在课例创新的基础上,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才能更好地调整教学节奏与深度。
2.优化完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不仅能够增强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和专业素养,有效应对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而且能够激发创新思维,进而实现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突破。我通过课题研究,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结合教学实践反复进行验证,再总结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方法和方案,这是理论落地实践的必经之路。如,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现评价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是一大难题,学生在家做的动作是否标准、完成的数量是多少等问题都有待解决。于是我通过网络搜索、查找文献、请教前辈,最终在微信小程序找到1个视频打卡App,每天通过视频打卡App记录布置的家庭体育作业,以此作为监督、指导及评价学生完成家庭体育作业情况的方式。基于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2019年,我申请的江西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发展中心课题——“信息技术创新体育家庭作业呈现方式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成功立项,并于2021年顺利结项。同时,我将课题成果撰写成1篇课题论文,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三等奖。收获课题研究成果不仅是完成了一项学术任务,更是一个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完整过程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和研究相辅相成,前者不断推动后者的深入,后者则在文献探讨和深思中持续优化。教师应将问题视作研究课题,并明确研究方向作为选题的重点,一旦确定研究对象,便持之以恒地探索挖掘。这样,教师在专业能力、自我价值和职业幸福感上都将获得显著提升。
3.细心打磨送教课例
参加送教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洗礼,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2020年7月,我主动报名并有幸入选了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主办的“我是体育教师”活动,为云南省澜沧县第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送上了1节《趣味武术与体能游戏》云课堂教学直播课。因为是远程直播课,有很多不确定性,对我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内容设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黄福娇老师带领工作室团队成员对我的课进行了反复研讨和打磨。课堂有一个环节需要有学生展示自学效果,备课时我还担心没有学生会愿意展示而陷入尴尬的场面,但实际课堂上学生举手时积极踊跃,他们眼中流露出的期待和想要做好的强烈愿望,使我备受感动。看到学生们在学习武术动作时一招一式的进步,我深感教师职业的神圣与责任重大。我知道,作为教育者,我们的挑战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成为有自信、有责任感和有创造力的人。这份来自学生的期待,不仅激励我要不断前进,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学生们相处的每一刻,因为每一次教学都可能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因此,无论是在偏远的山村还是繁华的城市,我都将带着同样的热情和责任感,继续在教育之路上,用我的知识、智慧和爱心,点亮学生们的未来,这是我的使命和荣耀。
三、融会贯通,不忘初心共成长
1.不忘初心,学思践悟
“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随着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我渐渐意识到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点燃更多教师的教育热情,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受益。2021年8月,我主动报名并成功竞聘为专职体育教研员,为了带动更多的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我坚持与他们一起学习,如,送教下乡、制作精品课、学习课程标准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其中一项挑战是如何让一线体育教师将理论知识进行落地实施。为了让教师们更快地理解并将课程标准理念带进课堂,我作为教研员,发动章贡区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听专家讲座,并牵头章贡区教研中心出测试题检测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效果。经过各类的培训与学习,章贡区体育教师有了一定的理论积淀,课题和论文的发表逐渐增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2年以来,我和团队教师开始受邀参加教材的编写,先后共同参与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新兴体育》的编写,江西高校出版社《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江西教育出版社《小学课后家庭体育锻炼》学生用书的编写工作,以及于素梅主编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2.以身示范,引领前行
在专职体育教研员岗位近3年的时间里,看着同为教研员的黄福娇老师不辞辛苦地带领教师们进行课例研讨、学习技能等,让我明白,教研员应身体力行地带领更多体育教师成长,逐渐成为“散发光”的人。于是,我主动报名并成功入选2023年江西省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素养大赛选手,带领章贡区18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训练和比赛。这是一次充满挑战的任务,在个人成长和团队建设的双重压力下,我不敢有任何懈怠。制订详细的计划,带领教师们准时到达训练场地,我们即使汗流浃背仍然坚持,白天练得不满意,晚上继续加练。高强度的练习,使整个团队的内心都变得更加坚定。从备战到比赛,最终的结果令人欣慰,我们的教师不仅全部获奖,初中女子组更是勇夺前三名。这不仅是对每名教师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我们团队精神的肯定。这次经历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作为一名教研员,我应更加坚定不移地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带领更多的体育教师走向专业化、高素质的发展之路。
2022年,我加入了宋晓露学习共同体,每天坚持阅读打卡,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由被动阅读变成了主动阅读,也切身感受到了阅读不仅让我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新了技能与方法,同时也增强了自我反思能力。为了给体育教师们营造一个沉浸式的读书氛围,我在2023年面向全区成立了“翻书读书会”,组织全区体育教师阅读《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等期刊,并坚持参加《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组织的“草根争鸣”话题研讨活动。如今,每天的阅读打卡、每月写1篇读书心得、每年组织1次线下读书会,不仅使教师们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内涵,提升了文笔和科研能力,更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服务于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顾14年的职业生涯,我反思作为教育者的旅程中,无论是在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上,还是在竞技训练的队伍带领中,抑或在提升课堂质量、优化完善课题研究、细心打磨送教课例等方面,我的专业成长都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要素:不懈地自我学习,内在的驱动力及不断地寻找新的成长机遇。正是这些因素使我能够不断探索自我潜力的新领域,并始终对未来持有积极的态度。我享受着这一成长的过程,以及它所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我的成长每一步都踏实而坚定,每一天都充满希望和挑战,对我来说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历练的过程,是挑战、是机遇、是付出、是收获、是积淀,也是传承。我将初心不改,追逐心中的教育之梦,向光而行。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在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行、探索、学习、成长,并把这段旅程的光辉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