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教科书 上好健康课

2024-10-11戴守慧贾碧波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8期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教材根据课程内容分类编写,就健康教育、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内容编写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就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内容编写教师用书”。为帮助一线教师落实《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实践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开展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一至九年级九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下文简称新编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及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并将于2024年9月起由起始年级逐步推广使用。

新编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科书首次建构以健康教育内容为主,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内容为辅的教科书内容体系,第一次实现了体育与健康教材在义务教育全学段的整体建构和全面覆盖,在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与价值。笔者有幸参与教科书的审读、试教及配套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工作,有许多感悟和体会,下文从一线教师审读、试用教科书和编写教师教学用书的角度谈一谈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整体特点,并就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整体特点

笔者通过对教科书的两轮审读、四轮研讨和对部分内容多轮次、多人次的试教,初步总结教科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体系完整,聚焦核心素养

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围绕核心素养中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的培育要求,根据《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合格标准等,从纵横两个维度进行建构。

从纵向上看,教科书严格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行为特点,对教学内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进行九年一贯式整体建构。如,关于膳食营养这一核心概念,教科书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健康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了7个课时的内容(图1),涵盖基本营养知识、合理膳食、食品卫生、餐桌礼仪等多方面。7节课遵循知识、技能形成的规律,从水平一到水平四呈现前后呼应、螺旋上升,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从横向上看,教科书立足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两大核心素养和《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健康教育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疾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进行编写。每册教科书包括4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第二单元“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第三单元“生长发育与心理健康(小学)/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初中)”、第四单元“疾病预防与安全应急”。以七年级教科书为例,梳理其内容安排和知识领域分布情况(表1)。七年级教科书覆盖了2个体育文化领域和4个健康教育领域,涵盖的知识体系丰富全面,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适宜性的特点。

(二)形式多样,注重学以致用

教科书内容逻辑清晰、板块设置合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各课内容编排上基本包括激趣导入、初步认知概念、建立信息和概念的联结、迁移与运用4个环节,以“问题串”的形式串联各环节内容。每课除了主教学内容之外,还设计了丰富的栏目以促进学生学习。在小学低段和中段,采用“健康小博士”“运动小达人”“安全小卫士”“互动角”“生活小能手”等栏目,在小学高段和初中阶段,采用“知识链接”“互动交流”“探究思考”“实践运用”等栏目对核心知识进行拓展介绍,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析评价和实践运用。各栏目配合正文,协同作用,将知识、技能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品格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在较复杂的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指导生活实践。

如,在七年级《溺水的预防与急救》一课中,以“什么是溺水”“怎样预防溺水”“面临溺水危险时如何自救”“怎样配合专业人员救助溺水者”4个问题,串联各环节内容,并配套设计了知识链接、互动交流、探究思考等栏目,引导学生理解溺水的概念、危害,交流预防溺水的知识和方法,学习和实践溺水自救和救助的技能(图2)。该课还配有十余幅插图,呈现出包括大字漂和水母漂的姿势、溺水者的表现、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流程等内容,不仅可以直观形象地向学生传授预防溺水的实用知识和技能,还能引发学生深入地探究思考,培养学生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理念和意识。

(三)资源丰富,强化育人导向

为充分发挥教科书的育人价值,教科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如,《影响健康因素多》一课在“自然环境因素”部分使用了塞罕坝机械林场植树造林前后对比图,既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然环境改变对健康的影响,又体现了我国在新时代营造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成就;在“社会环境因素”部分链接了“中国居民预期寿命变化折线图”,通过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35岁与2021年提高到78.2岁的数据对比,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对健康的影响,同时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生活方式因素”部分介绍了中医养生理念和“健康中国行动”,促使学生涵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全课有机渗透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育人素材,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帮助一线体育教师理解《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教科书的具体要求,有效开展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教师教学用书中每课包含编写意图、本课核心知识和素养培育要点、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评价建议、教学资源等内容。教师教学用书对应教科书各课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具体的教学案例,对教材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还配套相应的数字资源,制作了精美的动画视频,让一线教师可以直接借鉴与使用,从而有效减轻备课负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使用新教材进行健康教育教学时应关注的转变

新编人教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材是落实《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关注“三个转变”。

(一)角色定位的转变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初中“体育”课程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课程理念。2008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中小学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根据国家文件要求,体育教师应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人,上好健康教育课是体育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提高健康教育教学质量更是贯彻落实《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广大体育教师要将开展健康教育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使命和义务。因此,体育教师要进一步树立健康育人意识,积极应对新挑战,主动学习健康相关知识与技能,努力完成由“体育”教师向“体育与健康”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

(二)课程目标的转变

目标引领内容,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方向。2001年、2011年、2022年分别发布的三版课程标准都将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性质定位为以身体练习作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的学习作为主要内容,但课程的主要目的(目标)却有所变化,从“增进中小学生健康”变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课程总目标也从二维目标、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目标转变(见表2)。

针对这一转变,教师教学用书依据《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和教科书的具体内容,深入剖析每课的内容及能力培养目标,梳理出核心知识点及其前后知识的逻辑关系,并从心理社会能力、品格与价值观等层面梳理归纳出本课应培育的素养要点。一线体育教师在使用新教材实施健康教育教学时,可以根据这些素养要点,从培养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入手,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三)协同育人的转变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健康教育涵盖的领域广泛、内容众多,涉及多门学科,仅凭体育与健康一门课程难以完成健康教育5个领域全部的教学内容。在国家颁布的多项与健康教育相关的文件中,都强调健康教育需要多门学科协同开展(表3),多学科协同育人、跨学科综合育人已成为未来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育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打破狭隘的学科边界,树立大健康教育观,在工作中主动协同相关学科,联合德育等部门共同开展好健康教育的教学、实践与宣传工作。

三、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2024年9月,本套教科书将在一年级和七年级开始使用。面对全新的教科书,体育教师没有经验可循,而学生则面临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七年级学生由于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尚未建构,可能难以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下文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供建议,供广大体育教师参考。

(一)内容丰富容易导致浅尝辄止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每课大致安排了8页内容,涵盖的知识点较多,逻辑体系较为完善,能够从核心概念入手,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在什么情境下”和“该怎么做”。笔者在试教过程中,发现在1个课时内要完成教科书中所有知识点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想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就无法进行深入探究,容易照本宣科、浅尝辄止;想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就无法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所有内容的学习,该怎么办?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体育教师要明确教材只是教与学的载体,在使用教科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取舍,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选取核心内容实施教学。那么,具体该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列出的《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具体要求和每课核心知识与素养培育要点,同时结合地域特点、学生的实际需求、知识纵横的关联等,合理制订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合理选择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详略得当。对于学生能够读懂、看明白的简单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对于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给学生预留充分的研讨与探究时间;对于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如果学生已经学过,教学时可以略讲,如《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一课中关于营养素、不同食物提供的能量等知识点在生物课已有过细致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可以简单说明,一带而过。

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知识,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关知识会影响其对课堂核心内容的掌握,但补充学习又会增加课堂容量,影响学生对教学重点内容的探究。如学生首次使用新版七年级教科书,没有学习过小学阶段相关的重要前置知识,可能导致部分内容学习理解存在困难。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寻找或自行制作相关内容的微课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主动联系学校德育部门、安全部门、校医等,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通过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安全演练、墙报、板报、展板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二)领域广泛或将触及知识盲区

本套教科书呈现九年一贯式的健康教育内容结构体系,但体育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培训,无法保证所有体育教师都能准确把握义务教育阶段健康教育5个领域的内容。笔者在试教过程中也发现,不同体育教师在不同领域存在知识盲区。教的内容体育教师不熟悉该怎么办?

1.加强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教研部门要广泛组织新教材系列培训活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对于未入职的师范院校体育与健康院系学生,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程体系,促使学生系统学习健康相关内容,为未来开展健康教育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对于在职体育教师,要通过系统培训,使体育教师理解教科书一至九年级全部内容,避免在教学时出现科学性错误。另外,还可以建立健康教育教材与教学研究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可以是省、市、区教研部门,也可以是各级名师工作室,还可以是学校教研组、校内跨学科学习共同体等,通过组织成员间的研讨互助,共同解决知识盲区。

2.自主学习。知识的盲点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主动学习探究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体育教师可以向书本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教师教学用书,同时阅读健康教育相关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可以向生物、化学、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等同样承载健康教育教学的学科教师请教,解决自己的盲区;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互联网的发展让各类信息变得唾手可得,在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时,要存有大胆质疑与小心求证的态度,尽可能在健康教育相关的权威网站查找资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中国健康教育网、中国营养学会网站等,确保获得的信息科学可靠。

(三)任务多元可能导致应接不暇

教科书以问题串的形式串联各个环节,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也设计了多元任务。除了交流、讨论、分享等常规任务之外,还设计了制作比赛器材、制订解决方案、进行辩论比赛等需要运用高阶思维解决的任务。一节课中除了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开展多样的活动,完不成怎么办?

1.教研部门要针对教科书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集众人之智慧,探寻优化方案,给体育教师提供一个基础的活动任务设计样板,体育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造、应用。此外,还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教学竞赛、健康教育案例征集等形式,提高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教学水平,促使体育教师对健康教育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教学活动设计应指向以学为主。《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将过分关注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将重点放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任务上。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如果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家人和朋友,成为健康生活的实践者和倡导者,那么,健康中国行动将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新生动力。

新编人教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使用将促使中小学健康教育迎来全新的开始,我们进行的审读与试教工作对于实施新教材只是管中窥豹,提出的建议也不全面。只有广大体育教师共同学习、不断探索,用好教科书,上好健康课,才能真正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