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四大工程”:建立体育教师成长新路径
2024-10-11欧春燕
笔者所在学校为集团校,共有5个校区,19名在职体育教师,其中,教龄在3年内的体育教师8名,中青年名师、骨干教师4名,近5年退休的体育教师7名。随着集团校规模的扩展,新教师数量不断增加,教师体育教育教学经验参差不齐,科研氛围亟待加强。对此,学校体育与健康教研组通过一体化的“四大工程”:“个性化修炼”工程、“同课异构式”工程、“沐砚杯”+工程、体能“1+1”工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坚持通过“教、研、训、培一体化”的教研理念提升教师自身和教研团队,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打造一个动感而有趣的体育课堂。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研组进一步实施发展策略,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学科教研文化,即共研、共进、共生。共研是教研活动的启动阶段,共进是这一活动的持续和发展阶段,而共生则是活动的理想成果和目标。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师在学科教研文化中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循环。
同时,围绕课程改革,以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导向”和“大单元教学”等为研讨中心,开展以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夯实课堂教学、助推专项训练等进阶式的“四大工程”研训方式,让教师像海绵一般吸收理论赋予实践的营养。
一、“个性化修炼”工程
“个性化修炼”工程是根据每名教师或教师的独特需求、兴趣、能力、学习风格和当前课程改革要求等,由学校体育与健康教研组统一定制的教研内容或教研活动计划,每名组员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学习安排,自主完成规定教学领域的内容,旨在提升教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其更愿意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其学习效果。
如,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发后,全体组员在学校体育与健康教研组的统一策划下,按个人学习力以《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改革为着力点,自主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立足新课标探究新教学》,按4个阶段开展“个性化修炼”工程,具体如下。
第1阶段,鼓励教师自主学习《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确保学习效率,设定完成这一阶段阅读任务的期限为两周。在此过程中,提倡采用“画线”笔记法,以便教师能够捕捉并记录下阅读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初步理解,从而为自己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打下基础。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教师在阅读时保持专注,还能促进教师对《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初步掌握和内化。
第2阶段,校区小组内的集中研读和梳理,深化对《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解。本阶段阅读前,先由校区组长根据本校区的体育特色,精心挑选一章内容进行重点研读,目标是让教师在一周内细致地探讨《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与各自校区体育特色相关的特定章节。在这个过程中,鼓励教师在阅读后通过“微反思”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体会。这样简短而深入的反思不仅有助于巩固阅读成果,还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和创新教学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3阶段,举办以“对比课程标准”为主题的学习分享会,旨在深入挖掘《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关键变化。本阶段要求教师在10天内完成对新旧课程标准的细致对比与分析。为了促进交流和深化理解,鼓励教师在阅读后采用创新的记录方式,如,通过制作“微课件”“微视频”展示自己对新旧版课程标准差异的认识及从中获得的启发和收获,帮助教师更清晰地梳理和表达自己的思考,以丰富教师的见解,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表1)。
第4阶段,邀请资深名师进行专业引领或依托学校名优教师主持的名师工作室,围绕“新课程‘教会、勤练、常赛’理念下体能发展策略”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将《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论精髓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目标是帮助教师对《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形成清晰而深刻的理解,并梳理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通过名师的示范和指导,引导教师将新理念融入体育课堂教学,确保教学方式的改革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且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具体实施和有效落地。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实现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推动体育教育教学向更高效、更具创新性和针对性的方向发展,助推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育教学的革新与提升。
二、“同课异构式”工程
“同课异构式”工程指不同校区的教师针对同一课题或教学内容,采用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或教学风格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和反思,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引领教师反思,优化教学设计。学校体育与健康教研组以“青蓝结对”活动为重要基点,为提高交流效率,五大校区共有8对师徒结对,每学期所有师徒开展一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全体组员参与听评学习,以促进教学创新和经验传承。
如,本学期从田径(耐力跑)、体操(跪跳起)、篮球(曲线运球)、排球(双手垫球)、足球(直线运球)等规定的学生技能考核项目中选定内容,采用现场抽取课题、现场备课、借班上课,以及学校体育与健康教研组教师现场听课、现场评课的方式。相同的课题,不同的设计呈现,是教师智慧的碰撞,是教学研讨永不停歇的动力轴轮。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让课堂效率提速;老带新,让新教师能力提速。本学期五马校区师徒结对的《篮球:传球+投篮组合和综合活动练习方法:移动+传球+投篮3》一课,经过多次的研讨和修改,最终在区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备课会中展示,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认可。
“同课异构式”工程的系列活动,不仅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相信通过持续地努力和探索,每名教师都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沐砚杯”+工程
砥砺高效课堂,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沐砚杯”+工程,是一年一度展现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竞技场,是一场5个校区中青年教师携手共同成长的舞台。学校以年龄层(45周岁)为界限,鼓励45周岁以上的教师为课堂教学的现场听评者,45周岁以下的教师为课堂教学能力的现场参评者。该活动分抽签团队组建、团队组织集体研讨、展示评比3个环节。其中,展示评比环节包括大单元设计、现场上课、磨课过程叙述、团队辩课。同时,“沐砚杯”+ 中的“+”指鼓励45周岁以下的教师养成积累记录课堂教学问题和课堂教学现象的习惯,善于撰写反思,积极参加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大单元设计和案例评比、课题评选及立项,参评推优。
四、体能“1+1”工程
体育,是一种以人的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的实践活动,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体育基本功的涉及项目多且广。体能“1+1”工程,指每名体育教师除自己专修的一项体育项目内容外,经过长时间的体能工程研训,还要精通掌握另一项体育项目,达到技能动作展示优美、会指导他人、熟知比赛评价和评分规则、能较好地参与比赛等要求。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研组基于学校体育教师团队年龄差异较大的现实情况,统一组织45周岁以下的教师作为体能必训者,45周岁以上的教师作为体能自主参训者或体能观察帮扶者。每月单数周一的晚上19:30~21:00集中进行体能学练。由各专业教师牵头负责一个项目担任指导师,其余教师担任学员。所有教师不光要在提升自己专项项目的基础上下功夫,还需学习其他项目的技能。如,体操专业的教师,开展队列队形和口令专题训练,通过集体学练及严格按照基本功考核方案考评,让全体教师参训并达标。同时,也会针对各校区开展特色体育项目(如,足球、田径、篮球等项目),特色体育项目负责人分享训练方案,针对某一技术动作进行探讨交流和集体学练。此外,针对基本功规定项目设置打卡学练任务,每名教师从学练一套广播体操开始,到最后完成高要求、高标准的3套广播体操、2套武术操的考评。
在学校体育与健康教研组的引领下,学校体育教师以“教、研、训、培”一体化的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品牌学科建设,借助课程改革的东风,充分激发了全体组员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研修效益。这使得入校5年内的教师在专业能力、专业成长和专业引领方面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和转变。在共研、共进、共生的研修氛围中,每名教师都迅速成长、不断进步。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研组将继续在“四大工程”体育研训体系的指引下,持之以恒地坚守“教、研、训、培”一体化的研修教研理念,并将携手向着光明的未来,让学校体育与健康教研组的每一名教师“研”有所学、“修”有所成,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研沃土上绽放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