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开放 以评促学

2024-10-11王文静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8期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重视学习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构建,真正实现以评促学。笔者基于对“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成果展示活动”的现场展示课进行观摩分析,对以评促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实践与教学改进进行分析,具体从评价任务的制订、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选择等角度细化分析,助力核心素养的高效达成。

一、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任务

在制订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规律以及生活经验等情况来确定,使课堂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现“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学习评价的落实,可以依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评价任务,帮助学生在评价任务的驱动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在大单元教学中,应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细化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评价任务的选择,以评促学,直观体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1.关注运动能力培养,明晰评价任务。在高一年级《羽毛球移动步法与反手挑球》一课上,教师通过“当球已经落到网带中下位左侧时,如何有效回击”的问题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探究羽毛球反手挑打技术的学练,然后进行5人1组、分组挑战不同任务下的羽毛球比赛,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羽毛球移动步法与反手挑球的动作技术。在“抛—挑球”练习中,各小组学生对自身技术水平进行评估后,分别选择不同角色,其中1人担任比赛总裁判,1人评价练习者的身体动作,1人评价球的落点,1人捡球,1人练习,5人默契配合,评价练习全过程,随后进行简单规则下的“二对二”双打教学比赛,1人担任裁判员,轮流进行双打比赛。评价任务明确,双打规则清晰,实现合作学练下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学生们不仅提高了羽毛球技术,也享受到羽毛球运动带来的乐趣,实现了以评促学。

2.加强必备品格提升,完成评价任务。在三年级《小篮球移动运球》一课中,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设置不同的关卡任务,明确每个练习任务对应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全程利用“评价表”进行8人1组的合作学练。学生在每个练习前都通过“评价表”中的任务提示,明确评价者,由评价者评价和指导组内每个学生的动作练习,在每个练习环节之后都有小组讨论,由评价者进行讨论结果的汇总、登记,期间穿插教师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思路实现了“一任务一评价”,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助力小组合作学练更高效,使教学目标的达成质量更高。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合作进行循序渐进的技术学练,同时设计各种“评价任务”,让学生能在技术学练中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实现了从注重运动技能的提高转变为注重核心素养的达成,但是要实现这一进阶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在教学流程中实时“铺路搭桥”,不断进行引导或口头评价。该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小组合作学练下的“评价表”实际上起到了支架作用,学生和教师利用“评价表”对任务1至任务4的练习进行等级评定时,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原地运球和移动运球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围绕核心素养,选择评价内容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选择评价内容时应围绕核心素养,紧扣学业质量,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关注学生的健康行为和健康意识,还应包括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品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综合化,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

1.针对练习任务,细化评价内容。在二年级《移动性技能——发展有节奏的合作跳跃能力》一课中,教师围绕核心素养设计多维的评价内容,在呈现的大单元学习评价材料中,可观察到,教师设计的评价观测点细化且易操作,评价等级清晰,体现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时关注和评价5个练习任务中学生跟随不同音乐节奏进行跳跃的方法,如评价“蹬地有力”“改变方向迅速”等跳跃动作要点。针对练习任务,明确每个练习过程中应评价的具体内容,清晰明了指向核心素养的达成。在“不同方向的变向跳跃”比赛中,教师准备了“评价单”,引导学生观察跳跃动作是否有节奏,学练中是否认真,是否有安全意识,是否与同伴合作、主动交流沟通,是否有给同伴加油等,多视角、多维度进行评价;在课的最后,教师结合“评价单”,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练习情况,共同评出本节课跳跃能力强的学生,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关注教材特点,丰富评价内容。在五年级《有人扶持手倒立》一课中,教师通过设计2人1组进行不同高度的支撑摆腿练习,最终完成有人扶持手倒立动作,并进行组合动作的创编,较好地完成运动能力目标。但在练习中,没有针对体操教材的练习要求和特点进行评价内容的选择,学生只知道关注有没有完成,较少关注腿是否蹬直,两人合作是否默契,保护与帮助的学生动作是否到位等,出现评价内容不够全面、丰富的现象。在练习中,部分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较难进行正确的评价和纠错,导致一些学生为了追求展示的结果,不注重动作要点,但评价者没有进行客观评价与指导,从而出现动作不规范的现象。建议采用3人1组,其中1人练习,1人保护与帮助,1人评价,评价练习者的动作是否到位、姿态是否优美,评价保护与帮助者的方法是否正确,同时也评价小组合作是否愉快等,引导学生学会针对体操类动作学习进行全面评价,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三、重视多元发展,选择评价方式

体育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多元化发展,也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选择评价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重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教师、学生、家庭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相互交融,健全综合评价。评价方法有清单式评价表、观察评价表、等级评价、成长档案等。在一节课中,教师应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注重方法多样,优化评价方式。在课堂上,教师除了采用口头评价、展示与比赛评价等方式之外,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评价单等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相长。此外,教师应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同伴的观点和看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提高学生对合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八年级《耐久跑——匀速耐久跑》一课中,教师借助运动手环,实时监控学生的运动负荷,及时反馈学生匀速耐久跑的学习情况。在练习中,以运动手环的数据监测为评价主线,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动作,如呼吸的节奏、摆臂的姿势等;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在小组合作练习中,组内成员轮流评价谁的跑步姿势最轻松,跑步速度和音乐节奏刚好吻合,谁有体现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等,由此体现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2.重视过程评价,细化评价方式。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变量。师生都应深度参与每个练习评价,力争实施学习全过程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评价的总结与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进步情况,同时课内外相结合,家校联动,建立长效机制,有效记录和评价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过程。

在高一年级《田径——耐久跑》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个人对各练习环节的评价与指导,较少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忽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出现过程性评价不足的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各项练习,并对组内成员的跑、跳动作技术进行评价,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又能使他们感受到自我价值,提高自信心和责任感。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互助评价,即以小组为单位,让组内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帮助指导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练习,实现“一对一指导+评价”。教师在各练习环节中,巡回检查,并及时评价各小组内的学习、交流与合作情况。在课的结束部分,师生共同将本节课的所有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反馈,进行终结性评价,实现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升班级学练凝聚力。

四、融合教学策略,助力评价达成

1.借用律动音乐,增强评价参与。音乐具有感染人、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功能,它能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本次活动中,每节课都使用了别致的律动音乐,尤其是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音乐,学生在轻快的音乐相伴下,进行热身练习,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完成主教材的各项练习,最后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进行放松练习,并带着欢快的心情结束课堂学习。整个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学练,积极进行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无形中对评价的落地起到了助推作用。

2.巧用教学比赛,提高评价标准。在八年级《田径——下压式交接棒技术学习及接力跑》一课中,教师在学习原地的交接棒手型之后,向学生介绍了在接力跑中进行交接棒的基本规则,再让学生分成4组,进行交接棒比赛,以赛促练。每组5人,1人当组长,组长负责本组所有成员的安全,并评价交接棒动作是否正确,其他4人进行交接棒练习。第一个学生从起点出发,沿着场地线进行往返跑后与第二个学生交接棒,循环练习,组内由组长评价各成员的动作质量,组间由教师评价哪组跑得最快,一局比赛后,教师和组长进行简单的总结评价,反馈动作方法,学生思考如何改进;随后,轮换1人当组长,继续开始第二局的比赛。整个比赛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耐力、意志力、团队合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学生为了能赢得最终的胜利,不断评价和指导同伴的交接棒动作,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提高了评价的标准。